从内罗毕乘坐小飞机到拉姆岛要近2个小时,在最后的几分钟航程里, 蔚蓝色的海湾、绿色的丛林与白色的建筑群在我们的脚下编织成一幅清丽无比的图画,无论蓝、绿、白都是那样一种透彻的、纯净的、闪闪发光的颜色,美得让人晕眩。
从小小的拉姆机场出来,我们乘着阿拉伯人流传下来的单桅三角帆船(当地人称作dhow)前往拉姆岛,Kijani酒店前来接我们的伊斯兰小伙阿卜杜拉笑着告诉我们: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来到肯尼亚,第一个登陆的地方就是拉姆小岛。现在的拉姆博物馆里还陈列着自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古瓷、纺织品、交椅,甚至手动面条机。当地渔民多次从拉姆附近的海域打捞上来完好的古瓷器和陶罐,有些上面刻有汉字,有些印有龙的图案,表明这些东西必定来自中国。据说当时很多中国水手由于船舶损坏不得不在这里定居,现在拉姆岛对面的一个帕泰小岛上就有一个叫上海村的村落,村子里面大部分保留着中国人的血统。拉姆岛是拉姆群岛中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岛,目前有1.7万人,99%是穆斯林,之所以人口在此集中,是因为只有拉姆岛才能打出没有咸味的地下水。
踏入拉姆岛的那一刻我不禁怀疑,这里是东非吗?林立的白色墙壁围出的一条条细细窄窄的小巷,身着一身黑袍把自己包裹得一丝不苟的女人,头戴伊斯兰帽子的男人,身边来来往往的驮着袋子的驴子,海边静静泊着的沧桑而色彩浓重的dhow木船。拉姆完全是一个中世纪伊斯兰世界,难怪拉姆古城2001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
拉姆岛有什么历史?它有曾经绚烂的历史
拉姆岛大约2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12英里长。公元9世纪起阿拉伯人开始在此定居,作为肯尼亚最古老的居住城镇,这里的历史就如同它那中世纪石头城里弯弯曲曲的小巷一般神秘迷人。
拉姆古镇约建于公元12世纪,由当地班图人和外来的商人合力打造,商人有的来自阿拉伯半岛,有的来自波斯湾和远东地区。这个新兴城镇担负起内陆和海运的中间人角色,对外输出象牙、木材,对内运进衣服、陶瓷、香料等工业制品,很快地在13世纪时于东非海岸的独立城邦中蹿起。1506年,葡萄牙入侵拉姆,拿下海运的主导权;17世纪,阿曼的回教君主协助拉姆抵抗葡萄牙政权,终在1698年获得独立,成立共和政权,由Yumbe长老议会统治,开启拉姆的黄金时期。在这段黄金时期,象牙、犀牛角、河马獠牙、鱼翅等贸易格外热络,拉姆经济日益富裕,兴建了许多拉姆式的回教型建筑。建筑采用珊瑚石和红树林的建材,不但不怕潮湿的气候,吸收水汽之后,反倒变得更坚固,而能留存至今。
现在的拉姆古镇的规模则是在18世纪打下,迄今没有更动过。从13世纪到20世纪初,拉姆一直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也是东非海岸的斯瓦西里和阿拉伯艺术中心,至高无上的知识中心。直到1907年奴隶制取消以后,这个岛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才渐渐沉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