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拨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粟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埃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粟色。
丰乐桥:是当年遵义人民迎接红军入城的地方。它位于遵义新城南门关下,万里路9原名丰乐路)南端,为遵义出南郊之通梁。桥为五孔青石圆拱石桥,长60米,宽7米,始建于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 详情请点击:http://www.tuniu.com/guide/d-zunyi-811/
丰乐桥:是当年遵义人民迎接红军入城的地方。它位于遵义新城南门关下,万里路9原名丰乐路)南端,为遵义出南郊之通梁。桥为五孔青石圆拱石桥,长60米,宽7米,始建于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 详情请点击:http://www.tuniu.com/guide/d-zunyi-811/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红中总政治部在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内召开了遵义群众代表大会后,人民群众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政策法令、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与任务以及北上抗日的主张等的宣传教育,革命热情高涨,对派、阶级实行革命斗争的要求非常强烈。在总政特派员的指导下,红军帮助人民群众很快在新城豫章学校建立起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今遵义市红花岗区政府内)这是红军突围西征以来在进军途中帮助人民群众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组织,也是黔北高原上的第一个革命政权组织。
遵义县群众大会会场:红军来遵义时曾经召开过的群众大会(群众习惯称“万人会”)会场,设在遵义老城办协台坝的省立第三中学操场。 贵州省立第三中学遵义人民习惯称“老三中”。它的前身是清光绪未年遵义知府袁玉锡废科举办新学所倡办的第一所新学堂——“遵义府中学堂”。著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王若飞舅父)于1962年曾就任过省立第三中学的校长,今天还保留着黄先生执教过的办公遗址供人参观。
红军之友社:“红军之友社”又称“红军之友协会”,是红军进驻遵义后帮助青年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群众组织。成员大多是小学教员与中学生。社址在万寿桥(今新华桥)头磐安门侧的中营枸杜家公馆内(今遵义市人民印刷厂)。
贫民医院: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由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人心。
贫民医院: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由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人心。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将军墓:红三军团参试想长邓萍将军墓位于遵义老城凤凰山北麓的小龙山上。长方形墓,红砂石镶嵌,由张爱萍手书:“邓萍同志之墓”。1957年从邓萍当年埋葬处老城干田坝迁葬于此。墓冢周围,苍松翠柏,四季常青。
红军坟:红军坟在遵义老城小龙山上(今红军烈士陵园内)。墓茔用青石嵌,圆形。墓书“红军坟”三个大字。自红军进入遵义以来,遵义四乡即流传着关于红军坟动人的故事,深人人心,远近皆知。
娄山关:娄山,位于黔北乌江与赤水河之间,自东北走向西南,群山巍峨,万峰矗立,海拨1500~1700米,相对高度为500米左右。它北临四川盆地边缘,南断乌江峡谷,东抵湘西十万大山,西接滇东乌蒙山系,莽莽苍苍,雄浑磅礴。 娄山关为娄山山脉主峰,海拨1576米,距遵义城50公里,是遵义县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以来,为川黔两省来往必经的孔道。
红花岗-老鸦山:红花岗、老鸦山耸立在遵义老城西南面,海拔分别为1002米与1053米,郁郁葱葱,为遵义城制高点,历来为遵义城屏障。自清代咸丰甲寅以后,农民起义军多次在此与官军激战,播州古战场之一。
红军坟:红军坟在遵义老城小龙山上(今红军烈士陵园内)。墓茔用青石嵌,圆形。墓书“红军坟”三个大字。自红军进入遵义以来,遵义四乡即流传着关于红军坟动人的故事,深人人心,远近皆知。
娄山关:娄山,位于黔北乌江与赤水河之间,自东北走向西南,群山巍峨,万峰矗立,海拨1500~1700米,相对高度为500米左右。它北临四川盆地边缘,南断乌江峡谷,东抵湘西十万大山,西接滇东乌蒙山系,莽莽苍苍,雄浑磅礴。 娄山关为娄山山脉主峰,海拨1576米,距遵义城50公里,是遵义县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以来,为川黔两省来往必经的孔道。
红花岗-老鸦山:红花岗、老鸦山耸立在遵义老城西南面,海拔分别为1002米与1053米,郁郁葱葱,为遵义城制高点,历来为遵义城屏障。自清代咸丰甲寅以后,农民起义军多次在此与官军激战,播州古战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