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区总监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慕容雪村那风靡网络和营销世界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那本书,读得十分投入和感动。那活生生的营销语言、对事业的憧憬、对营销的热爱、对生活的失望、对社会的嫉恨等等都让我为之震撼!从这本书开始,慕容雪村拉开了掩盖在社会和人性丑陋上的窗帘,将恶之花一点点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也怪不得曾有人说过“珍爱生活,远离慕容”的话,因为他用手中的笔将这个社会的光彩几乎全部褪去,将灰暗放大到你的眼前,甚或可以让你读出一身冷汗。
慕容雪村对自己的资料很少向外界透露,可能怕人们把他的言行与小说中的罪恶和颓废挂钩和引申吧!只是能从网上知道一点:
东北人,1974年出生,A型血,双鱼座,单身。中年网络写手,悲观的胖子,怀疑主义者,平凡中带一点书卷味道的清秀,由于酷爱读书,双眼近视,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眼镜,身高1.70米左右,虽然算不上所谓的五短身材,但也不是鹤立鸡群。平日穿着打扮非常随意,多穿休闲装,舒适的鞋子,头发虽然不是精心打理,但也还是比较整齐。经常出没在影碟店和咖啡馆里面,外人看上去像一般的上班族,没有人会把他的形象和高深莫测的作家形象联系在一起。
慕容雪村,红尘中的隐者,颠倒红尘,痛苦悲观之人。一个潜行与罪恶与绝望边缘的中年男子,他无疑是这个年代城市人群的一个缩影。犹如他自己的简介:慕容雪村,中年男人,生来不是益鸟,只会发出刺耳的叫声,满世红紫娇艳,其人只愿在角落里冷冷地翻着白眼,沧浪水清,可为碧波渔夫,沧浪水浊,扁舟浮于江湖。
后来我陆续看了很多慕容雪村的书《给我一直烟》、《天堂向左,深圳向右》等等,感觉他除了耍些文字乖张、描写社会的丑陋和罪恶之外,没有其他什么新的颠峰。主人公都是有文化的流.氓:文化有、素质差、暴发户、耍小聪明、结局很悲惨等等。
读了他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开篇时讲到的肖然的生活,相信会让不少人想起刚迈入社会时的自己吧,简陋的居住环境,远方的爱情,还有那青涩却执着的想念,似乎都在给读者勾勒一幅朦胧的画卷。可几篇过后,你便知道,那只是一厢情愿,那只是在奔涌的社会暗流中几次闪光罢了。其他印象都很快淡忘了。但至今仍清楚的记得书中最后一句:在那时,生活原本有无数种可能。
从骨子里我逐渐认为慕容雪村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新globrand.com的创新,一样的玩世不恭,一样的淫靡沉醉,一样的红尘堕落。但今日读了《原谅我红尘颠倒》之后,我的心更加为之沉重到了极点:一个令人绝望彻骨的小说和世间描绘百态图。这本书曾起过几个名字,《谁的心不曾柔软》、《红尘婆娑》、《满城衣冠》等等,后来终定名《原谅我红尘颠倒》。
红尘颠倒,红尘颠倒。谁的心不曾柔软,却是红尘将他炼成磐石。
整个故事是一位名叫魏达的律师以“第一称”自述的口气开场,作者慕容雪村以他超强的讲故事技能,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读者,似乎作品具有那么一股神奇的魅力,能够让你产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念头。
一位来自穷困乡村、穷困家庭的小男孩,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考上了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之后又在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开放城市当上了颇有名气的律师,并且经常在当地的电视节目频频上镜,是著名法律栏目的主讲嘉宾,要么讲授法律知识,要么解答观众提出的的种种法律疑难,成为该城市的公众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事业蒸蒸日上、金钱名利俱全的律师,最后却走上了厌世悲观以致杀人灭尸的犯罪之路……
这是慕容雪村的长篇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所叙说的一场“红尘大梦”,是一个令人颤栗的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罪恶、阴谋、堕落、势利、虚伪、凶残、歹毒、肮脏、矜持、善良、固执……各色人物性格形象万千,栩栩如生;律师、法官、干警、老板、艺人、电视节目主持人、原告、被告、监狱看守甚至寺庙僧人等等,都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故事里活灵活现。他们形象生动,性格迥异。尤其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其德行与嘴脸描绘得是那么地令人憎恶,司法界某些行尸走肉的人性堕落与道德腐化是那样地令人震颤。
作者特有的叙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给作品平添了不少的色彩。整个作品是以主人公那种略带调侃的口气和那种玩世不恭、悲观厌世、多面矛盾的性格再现,使得读者阅读作品时仿佛在细细倾听一个曾经沧海、走过艰难历程的疲惫旅者在忏悔、在诉说、在感慨的心灵展现。金钱、美女、名利,慈善、修行、奋斗,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一切都在这位曾经沧海的律师胸中翻滚、在他的眼中闪现……只不过所得出的结论将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再次,作品所描写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大风月场上的不雅之态,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逆反心理,偏要执著读完看个究竟!当然,也许还有其他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原因吧。
这部长篇描述的一场“大梦”长达洋洋二十万言,写了一个执业十五年之久的律师对社会、人生、金钱、女色、人情世故的种种感受,尽管充满着不少男欢女爱的描写以及主人公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却往往从他的内心独白、精神反省中看到主人公和作者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态度。多少年来,司法部门和司法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与行为做派等等,对于大多民众来说,是一个十分神秘、陌生而又有些令人略感惧怕的敏感问题。加上长期以来文艺作品中对于司法领域的描写,尤其揭露某些司法漏洞以及司法工作者腐败行为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使偶有涉猎,也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哪怕描写了某些司法工作者的很小一点不良行为的作品,往往都会以“影响政府形象”、“影响司法形象”为理由而被禁止发表,这种现象表明过去我们的意识形态过于不自信、过于缺乏法制意识的弊端。《原谅我红尘颠倒》则一反常规,大胆揭露当下司法领域的种种弊端,以看似悲观厌世、恶行满贯的主人公心理独白以及最后走向犯罪而受到法律制裁的经历深刻地告诫人们:天底下自有公正良心,善恶终将得到报应!这一点也许是《原谅我红尘颠倒》这部作品值得称道的一大特点。
《原谅我红尘颠倒》通过律师魏达在他短暂的十四五年的律师执业经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魏达、肖丽、胡操性、潘志明、曾晓明、任红军、邱大嘴、李法官、杨红艳、赵娜娜、刘亚男、马明峰、冯佳、陆中原、海亮和尚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以调侃、幽默、犀利之笔墨,对当下司法工作者和司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精辟的描写,使人读完作品之后,对司法体制以及当下社会道德风尚、国民价值观等诸多问题有了细致而形象的认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看,《原谅我红尘颠倒》是一部浓缩了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司法领域的编年史。作品中的许多细节描写,完全可以作为改革我们司法体制、加强司法体制建设、打击司法腐败活动的参考资料。许多在司法部门工作的读者认为,这是一部对所有司法工作者开卷有益的特殊作品,是一部批判性、启示性和可读性较好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简洁、生动、感染力强,使人开卷之后非一气读完不可。作品有许多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同时夹杂着大段的背景叙述,有时通过人物的对话以及大量的白描,将人物的个性以及各种矛盾冲突展现得栩栩如生。魏达的沉稳、练达,潘志明的固执、倔强,胡操性的老谋深算,邱大嘴的刁钻、阴险,肖丽的聪慧、善良与矫情,李法官的专横与霸道等等,都是作者通过他们的对话与行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体现了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谐结合的艺术特色。
《原谅我红尘颠倒》在行文风格上是采取嬉笑怒骂、揶揄嘲讽的笔法,而埋藏其间的则是作者对于当下司法领域种种弊端的深邃思索。整个作品在揭示矛盾冲突与交锋过程上深刻而真实,有使人能掩卷沉思的艺术效果。在种种利益纷争的矛盾纠葛中,在纷繁复杂的人事纠葛和同行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描述中,在看似粗俗不雅的男欢女爱的叙述中,深刻反映出当下司法系统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利益纠葛和权势争斗引起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司法潜规则、种种复杂错综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此疏彼不良习性,一方面说明我们当下的司法领域还大量存在着“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另一方面“以权代法”、“权法不分”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司法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谁的权力大,谁就有真理,谁就高水平。陆中原、胡操性、李法官、曾晓明等之所以专横跋扈,主要是由于司法领域里的组织机制不够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欠缺等原因所造成的。作品通过一系列人物群像,展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现代司法领域的生活剖面图。
值得商榷的是,整个作品过于沉重,主人公的偏见和颓废、厌世的心理,几乎把这个世界都看成一个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口是心非、令人胆寒的世界。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它的主要宗旨还是要鼓舞人、激励人,给人以振奋、昂扬的生活激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原谅我红尘颠倒》如果再进行更细致的人物形象提炼,也许会成为一部十分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令我为之深思的是,作者多年的作品的风格和细腻程度看,他一定是个对世界非常悲观和偏执的人,内心深处常常处于无法抵挡的孤独,孤独的要爆发的感觉!这让我想到了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内心惶恐和孤独的人,满眼看到都是罪恶的人,他们的世界会怎样呢?一定比我们常常看到希望、偶尔失望、绝望又会点燃希望的人痛苦百倍!
我们有没有资格同情他们,我不知道!
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慕容雪村,我真担心你的未来!在我的感觉中,文人看到的罪恶常常吞噬自己的达观和从容,最后很多作家选择了自杀!
生活原本有无数种可能,为什么你不能带给我们一些快乐和希望?除了给我们颓废和绝望,还有什么?
欣赏之余,还是失望,有点鄙视,却好奇的津津读完,也许这是真本书绝望透顶却依旧畅销的原因,让我们质疑、赞同、灰心、绝望之余,满腹的复杂情愫融合,我必须让自己坚信:不会那么严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