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似发达地区的古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显得有点简陋和安静,就是一个小山村。到的时候是下午时光,仅看见寥寥几个行人。听说赶集的日子,这里会有很多人四面八方赶来,变得十分热闹。
绝大多数家庭都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洞外面的温度达到33摄氏度,我进摇动体验了下,竟有凉飕飕的感觉。站在几百米长的陈炉街道上,你能将整个小镇一眼打尽。依坡而筑的窑洞,层层叠叠,一家人的院子,绝对就是另一家的洞顶;站在上面,下面窑洞人家的活动看的清清楚楚。窑洞错落处,分布着着不同大小、不同款式的烟囱和瓷窑,由此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此镇的特色,据说陈炉也因为这种“陶炉陈列”的景观而得名。
据湖南旅游神庙的梁间板记推断,其烧造陶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朔到唐宋以前,兴盛于金、元、明、清,陈炉的窑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在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烧制陶瓷的最长纪录。
时至今日,北京旅游的陶工们还用着代代相袭的最原始的工艺做着手中的“玩意儿”,可以称得上是考察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活标本。陈炉为元、明、清时期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产品曾畅销陕、甘、青、宁及河南、山西等省区。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北地区只有耀州窑,而至今炉火不灭的只有陈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