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金和软件·栾润峰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24397
文章数:6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李开复创业面临人才难题 (2010/4/8 14:11:27)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李开复走出谷歌,迅速有8亿资金来献媚;牛文文走出《中国企业家》,也有资金主动让他不出一分钱而成为《创业家》的大股东,看来,创业资金的问题对于高起点的创业者来说已经不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对于李开复来说,人才的问题才是创新工场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李开复、牛文文现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折期,准确把握,提前准备,充分认清这一转折,对于我们众多的企业家很重要。
    其实,我的十五年创业经历,能部分看清中国经济转折的原因。
    1994年8月11日,我开始下海办企业,可能很多人记不清了,我们的《公司法》是1994年8月1日实施的,我是第一批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也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至今才有15年。
    今天的金和软件高层,思想非常统一,这就是千方百计寻找适合金和目前发展的人才。因为我们对于人才认识深刻,所以,我们不是停留在宏观层面重视人才,然后布置人力资源部门去做这一项工作,而是我们全面地建立起来了人才平台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人才来源、人才甄别、人才试用、人才发挥、人才发展这一系列的环节。这些环节,我们在战术上又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确保真正好的人才、适合金和发展的人才能第一时间到金和软件这个高速发展的平台上来施展才华。从我历时两年,通过系统的试验,不断地摸索,金和已经建立起了独特的人才平台体系。
    十五年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人才难这一问题解决会远远大于资金难,遇到这样情形的不是我一个,还有李开复的创新工厂。李开复创业虽然不乏资金,尽管公司成立之初就收到上千封简历,但是他希望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自己的人才队伍这一想法至今还是没有实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家的人才资源需求远远大于资金需求,人才的难题也是企业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要想解决人才难,绝非当你面临人才难时,能通过一个关系,一个办法解决的。企业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为此,我将我的经验、研究披露一二,供大家指正。
    第一,为何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人才难的问题会特别突显出来?
    我们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靠一两个能人创办起来的,刚开始,其他人都是辅助,公司完全依靠创始人。在解决生存的初创期,几乎所有企业都是关注业务,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管理好坏不影响公司成长的原因,是因为,公司的业务由创始人把控,这时没有管理,灵活更能高效。企业渡过初始期,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后,多数企业积累了可怕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用人不如用自己。这一经验在经过几倍于初创期的时间验证后,才会有一批企业创始人醒悟过来,抛弃可怕的经验,认识到企业只有人才兴旺才是正道。从时间上看,现在正是大批企业家醒悟的时点。可是,在我们企业家醒悟之时,社会上并没有准备好我们要的人才。一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还不能批量地培养实务型人才。二是,我们的企业规范运作的历史不长,企业也没有培养出太多的实务人才来。如此一来,必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必然出现人才难的局面。
    第二,金和解决人才难的探索性路径。
    2007年,我分析到了金和将会因为人才而严重影响到公司发展。因此,在2008年1月30日,在金和软件八年发展规划大会上,我们确定打造人才平台应为这八年工作的首要工作。人才平台,我的定义是,我们不仅是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系统地将公司建设成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因此,我们要体系地建设好,人才引进渠道,人才筛选机制,人才试用、甄别方法,人才施展空间等方面工作,公司所有的政策制度都要围绕人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展开。通过近两年的研究,金和已经初步体系化地建成了人才平台。今天,我及我们几位总裁已经顺利地由整天事务工作转变为人才培养。我们已经小有成绩,比如,我们请到了唐骏出任公司董事,我们已经将公司主要的对外广告转变为人才引进的广告。现在,优秀人才不仅可以在金和拿到微软IBM一样的薪水,更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我想,我们持之以恒地加深对人才的认识,我们的精确管理事业一定能让更多的企业获得好处。
 
阅读数:804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栾润峰简介
    籍贯:江苏常州   精确管理创始人,精确管理研究院院长   金和软件董事长、总裁   民建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常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特聘MBA导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   CCTV“青年创业中国强”首批特聘青年创业导师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特聘青年创业导师   CCTV2008年度“十大成长之星”   2008年获“中国MBA十大成就奖”   2007年中国IT应用十大中国软件企业家   2005年被任命为中拉友好协会理事   2004年被授予“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称号   1993年MBA(国内首届)毕业,清华大学EMBA   1983年至1991年供职于江苏常柴集团,1994年创办金和软件公司至今   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评审专家   建设部“建筑业信息化技术研讨会”专家组专家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咨询服务单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