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人不少,读书的人甚少。老祖宗有言在先:不动笔墨不读书。倒不是动笔墨对理解书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写写抄抄也是免不了的。看书不用笔墨,看完一本也不记得什么,《读者》之类属于此类,看完一本也用不到半个小时,看完一篇都不记得这篇具体有什么内容。真正的适合你的书,不动一番笔墨那也很难拿下的,想起近些日子所看的罗素的《幸福之路》或者是《社会契约论》,我相当的怀疑翻译《社会契约论》的作者中文没有学好,译文看来非常的有深度,有一种在读老庄的感觉,逐层递进式的书写风格,手边有张纸记起来也方便,推演起来也是方便的很。
书山有路勤为径,现在这个社会出书太过容易,或多或少都能出上一两本书。倘若作者们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一番精神,估计书店要斩去大半的图书,图太多绝非好事,作者的水准参差不齐,好书比较是少。书最难的是合适自己,《论语》够经典了吧,没有一定的古文水准读起来和外语也差不了多少,就算是理解字面也难理解其根本。所以说,书在恰当的时候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小学生就当读写《弟子规》,中学可读《三国》和《水浒》,大学在读这些也难免遭人嘲笑。至于有些书读不懂也不怨你,书也是因人而异。《管锥编》看不懂也是正常,大多数纵观古今的书都是极其晦涩。《老子》看不懂也不怨你,写的玄之又玄,本来也没准备让你看懂。
书有没有高下之分,在我看来是没有的,常常听见某君批判某人所看之书太多低级与恶趣味。书对人来说好坏不分,也正如我第二部分所言,只能说合适不合适。《大便书》够恶俗吧,看起来却是相当的“小清新”。倒是有些名字听上去相当不错的书,其中的文字却是令人恶心。再者,读书功利主义的人,看书只问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学到东西。那些工具书或者是教程看得再多也难理解文字的美。文字之美只有当你不去追寻功利化的时候才能够体现,一日,静坐古树下,拿起一本,你从书中不能够学到点滴的书,那时候才能够感受到文字之美,文字静好
书山有路勤为径,现在这个社会出书太过容易,或多或少都能出上一两本书。倘若作者们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一番精神,估计书店要斩去大半的图书,图太多绝非好事,作者的水准参差不齐,好书比较是少。书最难的是合适自己,《论语》够经典了吧,没有一定的古文水准读起来和外语也差不了多少,就算是理解字面也难理解其根本。所以说,书在恰当的时候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小学生就当读写《弟子规》,中学可读《三国》和《水浒》,大学在读这些也难免遭人嘲笑。至于有些书读不懂也不怨你,书也是因人而异。《管锥编》看不懂也是正常,大多数纵观古今的书都是极其晦涩。《老子》看不懂也不怨你,写的玄之又玄,本来也没准备让你看懂。
书有没有高下之分,在我看来是没有的,常常听见某君批判某人所看之书太多低级与恶趣味。书对人来说好坏不分,也正如我第二部分所言,只能说合适不合适。《大便书》够恶俗吧,看起来却是相当的“小清新”。倒是有些名字听上去相当不错的书,其中的文字却是令人恶心。再者,读书功利主义的人,看书只问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学到东西。那些工具书或者是教程看得再多也难理解文字的美。文字之美只有当你不去追寻功利化的时候才能够体现,一日,静坐古树下,拿起一本,你从书中不能够学到点滴的书,那时候才能够感受到文字之美,文字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