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博客
我的个人资料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11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23644
文章数:9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引进人才需要制度化和常态化 (2009/9/21 14:04:43)
前不久,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2009海外留学人员座谈会”圆满画上句号。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出席会议,并与来自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来自国内的10多位高层次人才展开座谈,展现出政府对人才问题的日益重视。
  我参加了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对这次会议有很深的感受。这是中央组织人事部门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举办的一次最大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也是中央“千人计划”的一个延续。自“人才强国”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国正日渐加强全球性的人才竞争,“千人计划”正是一个明证。中国面临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知识经济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挑战,人才无疑是最需要重视的“第一资源”。
  “千人计划”出台后,网上还有过一些争议,甚至有人提出把本土人才用好就足够了。我从始至终不认为“千人计划”以及引进顶尖人才的思路应遭到质疑,这绝对是值得肯定的战略性措施。引进优秀的人才不但能提高国家竞争力,并且完全可以通过措施与本土人才形成“互补”效应,进而提高本土人才的水平,改善国内的人才环境与土壤。
  这不是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是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中崛起或保持为“世界大国”,也不可能在缺乏外部竞争与交流的情况下,全面培globrand.com养能在全球各地展开竞争的一流人才。何况,中国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实力并未达到世界顶尖,以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为例,中国本土至今没有培养出一名堪称世界级科学家的获得者,而众所周知,自然科学没有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这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相称。
  中国需要从投资拉动的经济,过渡到人才拉动的经济,我们不能永远靠投资“铁公鸡”(铁路、公路、基建等)带动经济。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高科技和第三产业等大量需要高层次人才的行业,引进需要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一个学科或产业水平的高端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中国一直很紧缺。并且,最关键的是,这样贡献远大于投入的高端人才,任何一个国家永远都不会嫌多,因为拥有的越多,就会做得越好。
  即使是美国,人才培养实力全球第一,但还是开通了“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投资移民”、“国家利益豁免”类人才等优先的职业移民渠道,每年名额有14万之多。这就是世界大国的人才竞争战略:即使培养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诺贝尔奖得主,但还是要去引进更多的、以至让在美国被雇用的诺奖得主占世界总数约70%的顶尖科学家。当然,这不能称为美国模式或移民国家模式的人才战略,因为英国、法国现在也都开通了高技术人才移民入籍的渠道,中国几千年前最强盛的唐朝,甚至可以让外国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进而成为政府高层官员。
  在这次会议上,海外留学人员对“千人计划”的肯定也大多发自内心,因为这些滞留、甚至已经移民归化外国的海外留学人才,完全能做到建设性地指出中国政策上的弊端,以及哪些原因导致人才不回归。但正如大多数海外留学人员所说,“千人计划”是一个值得高度评价的措施,是中国展开人才竞争的良好开端,未来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完善、贯彻“千人计划”,配套适宜人才发挥才能的机制、平台、环境,以便最终把好事做好、做长久。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何让好的人才引进“计划”长期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建立人才移民等制度,正是要把引进顶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并最终让外国优秀人才归化为本国人才,这是将短期人才引进变成永久性引进的根本途径。同时,海外人才携带家人、财产移民入籍中国,也是解决海外人才“忠诚度”的重要办法。对中国来说,欢迎那些有才能或有资金的外国人士留下也是务实之举。以投资为例,国家肯定不希望那些外国人来到中国投资,赚了钱后却把钱都带回国外,而肯定是希望他们把赚到的钱留在中国,或消费,或再投资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对海外人才来说,他们来到中国工作不是只能当“临时工”,对他们携带技能、资金留下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把“千人计划”等好的人才引进计划与措施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并做好相应的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这是中国未来改进“人才强国”战略,以及人才引进工作需要做的下一步。如能在此有所突破,中国的人才引进工作、在全球的人才竞争,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阅读数:878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