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强,老板已经从“蝌蚪”完全地变成了“青蛙”,小老板经过生生死死、风风雨雨的磨炼,终于从中老板变成了大老板。作为大老板,除了懂得做“事”与“市”之外,最重要的是做“势”——趋势的“势”,形势的“势”,态势的“势”。
《赢周刊》关注的重点是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而目前国内的主流媒体关注更多的则是大老板、大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TCL、中兴等,这无可厚非,因为它们是中国的“国家队”,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世界角逐。
一个企业成长为大企业,要经过层层竞争、筛选,老板也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苏格兰有句谚语:“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对中小老板来说,这个问题固然重要,但它也许并不是生死攸关的,你只要甘心当“车厢”,跟着前面的大哥、二哥、三哥跑,凭借自己的灵活、迅速,他吃肉、你喝汤,生存通常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老板一旦成了老大,成了行业的领跑者,这时候,如果还靠经验、感觉就不行了。要想保持优势地位,必须靠自己去找准新的航向。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与老板的战略规划就生死攸关了。
这时,大老板必须了解、熟悉中国宏观的经济大势、区域经济趋势以及行业发展态势,具备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也就是说:大老板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具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懂得资本运营,懂得产业与资本的整合。他不仅要精于有形资产的经营,而且还要长于无形资产的运作,从而紧扣时代的脉搏,引领市场潮流,呼风唤雨,成为与时俱进的“火车头”。
广东的TCL可以说是本土企业的常青树,其之所以能一步步地做大、做强,与掌门人李东生不无关系。我发现,李东生这个人不仅极富战略头脑,而且深具国际眼光。2000年,李老板力排众议,斥重金聘请了原担任IBM中国区总经理及微软中国区总裁的“打工女皇”吴士宏,让她出任TCL集团董事副总裁兼信息公司总经理,此举时至今日仍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像李东生这样的企业战略家,这样做绝对不是为了作秀,为了吸引媒体的关注,否则他就太浅薄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家电行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李老板已经深深感觉到TCL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否则前途堪忧。他花大力气、大价钱聘请“誓把国际的企业带进中国,也要把中国的企业带进世界”的“打工女皇”吴士宏,就是想借助其IT网络背景,在传统家电与信息技术之间搭建一个全新的企业平台,从而实现新的跨越。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直线下滑,网络globrand.com泡沫很快破灭,李、吴二人的计划也就心照不宣地草草了结了。
但是李东生毕竟非同凡响,在战略规划上他棋高一筹,因此,尽管传统产业与信息平台嫁接的梦想破灭了,但TCL却冒出了一个“巴山鬼才”万明坚,其统领的手机事业部正赶上中国新一轮的全民手机消费热。正因李东生的这一着妙棋,手机在这几年居然成了TCL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填补了企业的亏空不说,还帮助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真可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家电行业的领跑者长虹,就是在这种大洗牌的背景下被TCL超越的,即便是睿智如张瑞敏者,在这一轮的企业竞争中,也没有像李东生那样成为赢家。
在此背景下,TCL开始做势,果敢地选择了一条品牌化、国际化之路。以前广东尤其是东莞的许多企业尽管规模不小,但从事的都是“三来一补”或贴牌生产(OEM),就是借肚皮给人家“生孩子”——老外出品牌、出订单,而我们出技术、出生产、出劳动力,结果“娃娃”生出来之后都跟了别人的姓。由于没有“名分”(品牌),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生下的“孩子”谁也不认这个“老妈”。而李东生的高明之处则是反弹琵琶,反过来借老外的肚子“生娃娃”,与法国一个品牌公司开展合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TCL借船出海,很快就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大老板做势的手法。
与李东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另外一个大老板,就是联想的柳传志。几年前,联想曾雄心勃勃、信誓旦旦地要成为中国的IBM,要率先带领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为了壮大声威,联想还调动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强势媒体向全中国、全世界告白。当时的联想为此还做了很多定性及定量的规划。做完这个战略规划,雄心勃勃的柳传志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的两个得意弟子——联想的杨元庆与神州数码的郭为。但今年年初,联想已经承认这个规划失败了。柳传志这个老帅不得不从二线再次走到一线来。
柳传志毕竟是中国一流的战略家与企业政治家,尽管原有计划因各种复杂的原因落空,但联想系统、弹性的战略规划能力在此危难之时却开始大显身手了。正当不少人对柳大帅的联想冷眼旁观之时,不曾想其居然在短时间之内咸鱼翻身,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用32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或者说联想与IT界的蓝色巨人IBM整合在了一起。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今后的世界犹如自然界的食物链一样,任何产业都有一个经济生态链,有做高端的,也有做低端的。上游你做不了,可以做中下游;高端你做不了,可以做低端。钟表行业如此,IT行业也是如此。正当联想准备向世界PC机老大的目标进军时,原来的世界老大IBM发现PC行业在自己的产业体系当中已经成为夕阳产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IBM来说,要强化自己的龙头地位,必须剥离PC业务,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财力,往高端走。这就像一个人正要买二手车,而另一个人正想卖二手车一样。于是联想与IBM一拍即合,各得其所。这也是世界经济分工和产业链转换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案例。
通过这次整合,联想获得了三个方面的效益:
第一,获得了一个世界级的品牌。收购完成之后,全世界的媒体,特别是美国的诸多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等,都在头版报道了这一事件。其目的似乎并不是想告诉人们这个企业并购案多么成功,而只是想告诫世人:“黄货”来了,“狼”来了,“中国狼”来了。这是个指标性的事件,而光凭这点,就可以证明柳传志的收购非常成功,具有示范效应。
第二,联想获得了一个国际平台。这是他辛辛苦苦多少年、花多少亿都做不到的,现在一下子就轻轻松松地做到了。
第三,联想通过大手笔的资本运作,一下子就跻身于世界500强的行列。不仅如此,在中国所有处于第一方阵的企业家中,柳传志是第一个真正功成身退的人;张瑞敏还在苦干;任正非的接班人还不知道是谁,担子还扔不下;长虹的倪瑞丰、三九的赵新先,只落得个黯然收场的结局。与这些老战友们相比,战略家、企业大政治家柳传志的确应该说是笑到最后的人。
大家知道,目前正泰已经走出国门,冲出亚洲,正准备进军世界。为了配合集团高速发展的态势,正泰的老板曾请了很多战略专家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没想到越搞越糊涂,最后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仅用了四句话就概括出正泰的战略,这个聪明人也是我的一位朋友。我问他是哪四句话,他告诉了我。今天我就利用这个机会与在座的诸位分享一下,因为我认为这四句话不仅非常符合正泰的实际,而且也符合目前正准备走向世界的中国所有民营企业的实际。
第一句话,本地出产。这句话很好理解。大凡做企业,天时、地利、人和总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珠三角”的企业,还是“长三角”的公司,起步阶段肯定是本地出产。这个阶段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老板刚刚从“蝌蚪”变成“小青蛙”。
第二句话,上海出品。所谓“出品”就是研发、营销。企业规模慢慢做大之后,必须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集中企业的优势兵力建立企业的营销渠道,塑造企业的市场品牌。这个时候国际化的“大上海”自然是最优的选择。这个阶段企业规模已经扩大,老板已是中老板,“小青蛙”已经变成了“大青蛙”。
第三句话,北京出名。在中国,大凡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例外都是智慧超人的政治家,大企业家不仅懂得战略规划,而且还懂得生存智慧。一个企业的产值已经做到50亿~100亿元,如果不与政治挂钩的话,肯定会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去南美,据说带了一百多位老板,其中有不少是我们的客户。回来后,他们告诉我,以后的外交就是经济外交。国家领导人进行国事访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随行,充分说明了企业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分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的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市场化。企业家与国家领导人出访,不仅可以发现很多合作机会及空间,而且近距离地与领导人接触,也能增进双方的认识和了解。仔细研究华为的海外战略,不难发现其海外市场的路线图与中央的对外交往政策惊人的一致。所以,要在北京出名。
第四句话,美国出击。通过占领美国这个市场制高点,迅速地走向世界。联想与IBM的携手合作正是这一句话的精彩脚注。
“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当小老板时,的确非常辛苦、非常劳累,这是躲不掉的,因为很多事情需要你亲自去做,你必须亲力亲为,员工才没有懈怠的借口。但到了中老板尤其是大老板阶段,你就要学会超脱了。碧桂园的杨国强、华为的任正非是我见过的最辛苦的老板,但听说他们现在也学会打高尔夫球了,这说明他们开始超脱、潇洒了。我比较喜欢打高尔夫球,中国的大部分球场我都去过,经常有很多企业家跟我一起打球。关于高尔夫球,我有一句话在江湖上流传很广。我说,任何一个像样点儿的企业,董事长都应该打高尔夫球,他不打高尔夫球,说明企业不正常。老板不超脱,整天陷在事务中,搞得下面没有人做事。但是总经理不能打高尔夫球,总经理打高尔夫球会把企业打垮。那总经理打什么球呢?他可以打网球、打乒乓球。当然,这是个笑话,不必太认真。但是只要企业能做到10亿元以上,董事长、掌门人一定要学会潇洒、学会超脱,脱离企业具体、繁杂的事务,否则就不可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不可能有机会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对话,也不可能有时间学习市场运营、品牌整合及资本运作。总之,董事长不超脱、不潇洒,就不可能做好“市”、做足“势”。这也是企业管理的辩证法之一。
以上是从“外”或“毛”的角度讲中国老板的进化之路。如果从“内”或“皮”的角度来看,其进化之路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三个阶段、三句话。(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王志纲老师《丙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