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著名战略策划家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24907
文章数:10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中国6年后赶英超美? (2009/9/7 10:25:33)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房晓/记录整理 
    最近,我在飞机上看到《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是过去我在新华社的一位同事赵忆宁写的,题目叫做《麦迪森影子:中国6年后“赶英超美”?》。
    文章说,麦迪森用“购买力平价法”,而不是当今世界通用的GDP核算方式,得出结论说,“到2015年时,中国GDP将超过美国,还高出7%。”在法国贡比涅的家里,麦迪森告诉了这位记者一个颠覆性的结论。看完这篇报道,我非常感慨。
    进一步联想到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国家的globrand.com政客与学者连续炮制的一些极力“捧杀”中国的词汇,从牛津兼哈佛历史学教授弗格森的“中美国”和 “G2峰会”开始,布热津斯基的“非正式的两国集团”和基辛格的“命运共同体”先后出台,直到希拉里的“同舟共济”,美国及西方国家传递的一些信息,给人感觉是像在“手淫”中国。
    同时,与之相呼应,近来在华人圈的媒体上,一股配合美国“G2恩赐”的声音也不断增大,大有冲击中国现行政策的架势,搞得国人有点飘飘然,开始“意淫”世界。
    无论是“中美国”和 “G2峰会”,还是中国6年后“赶英超美”,我们千万不要被这种假象所忽悠,否则自我陶醉会诱发民粹主义的泛滥,随之那些自大和轻佻也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   
    当年,日本就是被西方国家所“捧杀”的典型。上世纪80年代,伴随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驻日本大使的《日本世界第一》等著作的问世,日本头脑开始发热,身子开始发飘,国内民粹主义开始抬头,终于向世界,尤其是美国发出了《日本可以说“不”》(石原慎太郎、盛田昭夫的同名著作)的声音。
    此时,伴随日元的升值,日本的财富一夜之间被放大了若干倍,日本人狂妄的不得了,纷纷走出去,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美国。这些资金小则买楼炒地,中则购买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大则甚至要买下整个夏威夷。在一片“叫好”声中,日本掉进了西方设置的陷阱,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导致了长达十年的衰退。
    “捧杀”的人也许有些是出于由衷的赞叹,但关键是被恭维的人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因此做出一些蠢事,那后果就可怕了。
    当年,日本的崛起依靠的是两件利器:一是以汽车业和家电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它以无可匹敌的成本优势,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二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元独木难支,美国就逼迫日元升值,此时日本的财富瞬间暴涨,于是日本人纷纷抛弃勤劳敬业的精神,开始从事带有浓厚投机取巧色彩的所谓资本运作。
    而这时的美国却悄悄开始实施一项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那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随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如火如荼般展开。
    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迎接日本的是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而此时的美国却产生了一个新的跨越,率先进入信息时代,重新成为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解释者。
    IBM在信息网络方面、英特尔在芯片制造方面、微软在操作平台方面,仅这几家美国大企业,基本上就控制住了信息时代的命脉。最终,美国仍然延续无可争辩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世界首富还是出在美国。风水轮流转。现在,世界又在拼命“捧杀”中国,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的确是被低估了。今天,我看到报道讲:根据韩国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在面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实现工业化的20个国家(G20)进行的评价中,美国和中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在世界综合国力领域形成了中、美两强格局。于是,国内所谓的专家学者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沾沾自喜,另一种则呼吁要谦虚谨慎。这两种态度在潜意识里都自我膨胀的心理在作祟。然而,事实上中美之间的差距绝不是一组数据的游戏,而是天壤之别。
    这次,我到了美国深切地感到,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要超越美国,在我看来五十年后都希望渺茫。中美之间的比较,就像一个煤老板式的暴发户与一个具有品牌和机制完善的大企业,那是天壤之别。
    前者是靠杀鸡取卵式的资源开发而一夜暴富,获得的是浮财,很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后者则是依靠机制、管理、网络、文化来获取利润,沉淀的是资产,并且由于有一个健全的机体,可以源源不断创造财富,实现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完全是两码事。
    我每次去美国和欧洲,都要比较它们与中国的发展模式。这次美国之行,其中一天我从内华达州的的雷诺飞到西雅图,历时两个小时,大约有1500公里左右,从空中往下看80%左右的资源是森林,还有10%是湖泊,只有剩下的10%是城市。其中很多是原始森林,根本就没有动过。而我们这边则是乌烟瘴气,“三高一低”(高污染、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毁坏自然,破坏环境,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巨额财富,是一种难以持久的浮财,根本不可能持续。
    美国本土的森林是很少被砍伐的,石油也基本不开采,尽量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的资源。而我们则是赤地千里,到处都被开膛破肚,矿藏基本上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所以才产生了和澳洲矿产巨头们的国际纠纷,才有了他们的商业间谍让我们损失了七千亿元的说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已经被人家掐住了脖子,在这场交易中不得不多支付七千亿元,因为不用人家的矿石,我们就开不了工。
    这就说明我们不能仅仅盯着总量,还要关注发展的质量,更不能忽视一个“人均”的概念。按照人均GDP计算,中国仅仅达到美国的八分之一。美国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的差不多,但美国的国土有效利用率高达80%,而中国的有效面积才30%左右,人家是我们的近3倍。还有,美国的人口仅有中国的1/4,这样一算我们人均拥有的资源数量顶多只有美国的1/6,而且我们的资源很多已经被挖光,祖宗饭已经吃完了。而美国不但大部分没动,而且还大量储存资源,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静一动,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此时提出赶英超美,根本是不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是眼下这种不计成本的“保8”,如果还是延续过去那种杀鸡取卵、不择手段的粗放式发展,最后可能8%是保住了,但带来的却是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糟蹋,而且这种发展很快会难以为继,这将是很可怕的后果。
    由此我感到,第一,中国要反对“棒杀”,但更要警惕“捧杀”,不能头脑发热,身体发飘;第二,不要既希望于在近期的三五十年内超越美国;第三,中国的发展模式注定不能走美国道路。

    但非常遗憾,我们现在正在重蹈美国的覆辙。汽车业泛滥,房地产狂飙,奢侈品追逐,资本投机成风……这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沿着“美国之路”越走越远,正在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正在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泥潭。
    尤其需要警觉的是,中国当前应对危机的四万亿投入,非常类似2001年美国政府的做法,即以流动性来对抗萧条,最终酿成此次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我们不应该步其后尘,饮鸩止渴。
    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困局,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泡沫经济前的日本。在日本经济的转型期,自民党政府出台了“稳定与协调”的政策,其核心就是稳定就业。以丧失快速调整经济结构的能力为代价换取就业稳定,这个原则最终把日本引向了泡沫经济,这就好比“温水煮青蛙”。
    这次发轫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本应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我们应对危机的手段应当是使那些落后、粗放的产出方式浴火重生,而不是在保增长、保就业的口号下让它们全部死灰复燃。 
    最后,中美之间比较下来,中国根本的出路还是在于要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还是要在发展的质量和方式上做文章,不仅制造业要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才是我们大力发展的方向。
阅读数:971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王志钢简介
    王志纲,著名战略策划家,王志纲工作室首席战略顾问。现任广东私企商会和广东工商联直属商会首席顾问、浙商研究会学术顾问,以及四川成都、安徽黄山、云南丽江、浙江绍兴、河北廊坊、厦门国际园博会、广佛地铁等多个城市和重大项目的发展战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