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G(数字媒体集团)被华视(华视传媒)并购之后,被吃进去的DMG似乎让华视有些消化不良。途在几个A类城市的公交及地铁广告来看,广告主似乎对并购DMG之后价格10%涨幅的华视开始敬而远之,从公交和地铁电视中不断空出的广告档期(媒体时间段)和华视自己不断推出的上市周年庆的自我推广的广告片频繁重播可以窥见一斑。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讲,媒体立体全面的覆盖的广告效果一定是最广大的,有如一种无孔不入的天罗地网,地面公交的较低端的平民百姓群体和地铁准-全球品牌网-白领群体的综合覆盖应该是很理想的一种结合,为什么会出现1.6亿美元的大餐成了一块阶段性消化不良的超级奶酪呢?
“地下”移动电视媒体一家独大的格局在逐渐形成,尤其是批准的可建地铁城市的不断增长,构建全国覆盖的地铁移动电视还需要持续巨大的投入,这个数值具体到地铁列车中每一个终端的成本应该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不由想起NOKIA最经典的“贪吃蛇”的游戏,有的时候,不断地增长的蛇身或许是-全球品牌网-蛇命终结的陷阱,当然那是拘囿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当然,阳光项目在资本市场的数字游戏中一定会有热衷接力者。媒体巨舰发盘者不是以前那路边设局玩扑克牌(玩把戏)的坐庄者,押注的也不会是被套住的市井赌棍,毕竟这是一个正方向性的可延续发展项目。
回过头来讲,完整网络的建设在不断吸纳区域资源的时候,成本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也是头疼的问题,这里面会良莠不齐,还会有圈子和情节的问题。打个比方我们从物理的角度来讲,如果在空中织网,网越大,危险系数就越大,这其中有一种重力的作用在随着网的变大而渐趋沉重。可能会在薄弱环节上断裂(纲领山脱节毁灭性危害)而导致全网崩盘的危险。
关于网的哲学,我们还可以看蜘蛛的网,其实有的时候网过大的蜘蛛网并没有补到期待的食物,一是网虽大但网孔过疏,小的没有补到,二是大猎物稍微一冲击即可破网而逸。可见媒体在覆盖和精准上始终存在辩证的关系,正如纸媒一样,有效发行有一个也是一个零界点,一份好的媒体如果做不到发行的有效性而盲目的印制,广告主并不会买账。
所谓新媒体,尤其是号称技术见长的媒体形态,这些年该赚钱的都赚了,如SP、分众、网络(门户)、视频媒体等,该烧钱的也烧了(有些媒体随着钱一起被烧光了)。媒体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都有目共睹。“离离原上草”,市场只要有需求,生长一定还疯狂。
广告主在不断尝试更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从内容、创意、表现形式上都对媒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广告主对于广告效果更在科学的监测和效果数字精密分析上也费尽心思,“理性感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已经是好的媒体购买总监们的基本素质。
从媒体市场份额方面来讲,也受到同类型或者同质型的媒体的强烈冲击,如地铁市场的激烈争夺,在北京城可算是百花争妍过,其中《新乘坐》、《D周刊》、《北京娱乐信报》是典型,到目前的《北京娱乐信报》虽是笑到最后,也未必是笑得最好。在每一个地铁出口拾捡免费报纸(新闻纸价格不错)的拾荒者应该都发了小财。
媒体行业有的时候像小说家写小说一样,武林豪杰、名门正派和江湖游侠、鸡鸣狗盗为夺得盖世宝藏而血海飘香,最终找到的是一座空城。当然,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真实而非幻景。事实上,宝藏确实就在那里。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媒体在逐步走向立体化经营。我们所熟最熟悉的是地空结合,这是屡试不爽的制胜秘诀。专业性媒体软推和品牌传播(公关)活动的结合(时尚杂志和日化品牌合作)是典型,电视媒体网络化(央视进军互联网)、综合性日报和都市媒体与电子媒体的接轨(南都和奥一网、新京报和京探网等)也是一种尝试,甚至媒体参与到更多的媒体平台商业化的市场运营(如湖南广电媒体购物、安徽家家购物、文广东方购物等)。媒体经营在尝试走新路,都在寻求资源价值最优化和最大化,所以资本市场仍会用火眼金睛盯着这块蛋糕。
跨区域媒体经营,甚至跨媒体类型媒体整合经营要看具体媒体的类型具体分析,更要看整合尤其是驾驭资源的能力。吃得进,一定还要消化得好!
媒体逐鹿是智者的游戏,纵横捭阖间能收放自如,风起云涌中能张弛有道,先生存后发展是永恒的真理。
对华视传媒而言,做全网而求垄断对错暂无结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分众传媒的成功不是必然,因为这个样本无从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