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多种多样的,有心灵契合但学识有限的,也有博学多才但志趣不投的。一开始就打出一张很大的牌,无异于生硬地将绝大多数人都挡在了门外。
交友的学问正和儒家的用人之道不谋而合。慢慢出牌,也是在给我们机会去交到各个层面的朋友,并能始终拿捏到一个较好的尺度。回想我的年轻时代,比较容易和那此对宗教有所理解、或是爱读书而富有修养的人成为朋友。请记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长处用人,人人皆成功;从短处用人,人人皆失败。
而和其他朋友交往时,一旦我的话题涉及信仰方面就很容易触礁,看法的巨大分歧使得再谈什么都味同嚼蜡。后来我就经常将话题控制在谈论人生和人生观的阶段,这样一来,我又可以继续出牌了,这样也意味着,其中的某些关系还可能在未来出现转机。
感觉上与我谈得投机的人,多是比我年长十岁或十几岁的,因为我平时的所思所想,都是有关人生的问题,所以与同年代的人往往难有共同语言。然而我并不感到沮丧,要知道,若是与同年代的人话不投机,那就可以试试看与年长的人聊聊。
当朋友之间如果会发展为伤害彼此的关系,还不如保持距离;若是能深深理解的关系,就要好好考虑“可以交往到什么程度”;若感到“不能再深交了”,最好就停在那个阶段,当然也有可能在那之后因为某种契机而又发展为更深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