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国公益界已经习惯了在比较窄的范围内扮演做好人好事的角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并不十分适应公益飞跃发展时代的到来,而要适应这种需要就要实现一些必要的转变:一是从注重济困解难向更大的创新拓展领域的发展——科普、文学推动、文物爱好、美丽事业、全球发展、学术革新、教育改革等等都是我们公益应该关心的范围;二是在与青年人才的互动中,培养出一大批新的优质的后备公益人才,也为公益创新添加人力资源;三是从做公益的道德优越感转化为社会渗透力,将公益的经验与感受变成globrand.com社会动员的能量,鼓励更多的人尝试与接触公益,那怕是装样子与附庸风雅的,壮大公益氛围与群体力量;四是由单打独斗的模式朝向推动产业链化集群发展的模式,在推动公益园区与公益体制创新当面形成凝聚力;五是由相对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公益圈子关系象更为多元的企业、艺术、媒体关系的转向,公益领导人应该在EMBA班、企业总裁班、政府领导人班、时尚派对上建立更为宽阔的社会关系,改变自己的活动半径与影响力模式。如此,中国公益服务的快车道就讲为期不远了。
我们可以用一些怎么样的朴素指标知道公益真正成为社会认可的事业:当企业家的公益基金有了更多真实的战略目标与资助计划的时候,当公益组织的全职人员薪水至少也与企业相当的时候,当家长对于孩子前往公益组织工作并将它作为全职工作也不会觉得多么离谱的时候,当我们公益组织不只是一些苦大仇深的斗争组织的时候,当我们提到公益组织不会让有关部门觉得是一些需要严格控制的潜在问题组织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去公益组织与社区从事一些社会服务与社区工作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公益就真的到了另外一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