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赵春明·经营管理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17419
文章数:4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非类趋向战略: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行动框架(一) (2010/4/22 10:45:07)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一、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企业需要“非类趋向战略”作为理论指导
1.西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逻辑
2.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西方企业战略理论在整体上存在框架性缺陷
3.企业类型高级化(或产业链位置)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根本性战略维度
二、战略目标定位:用主体类型定位弥补传统战略定位模式的不足
1.企业主体类型
2.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企业主体类型及其结构
3.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把创新型企业作为主体类型目标加以战略定位
三、战略手段:通过业务模式的连续升级实现产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1.业务模式的连续升级是非类趋向战略的基本手段
2.不同企业类型有不同的业务模式
3.避免“死亡曲线”,向高级业务模式升级
四、战略过程:四大管理议题左右进程
1.汇聚基础要素,变异资源特质
2.定制商业环境,建立价值新秩序
3.重塑组织模式,构造多级能量循环
4.整合管理体系,操控复杂机体
华为从技术创业型企业起步,发展成为有核心技术和大规模工程实施能力的世界级产业高端企业,从一种企业类型成功跃迁为另一种高级企业类型;联想试图通过收购方式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然而最后却只能战略撤退;海尔成为了世界级家电制造企业,虽离索尼、松下等还有很远距离,但却遭遇发展的天花板……。华为何以成功?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何以陷入困局?海尔成功发展到今天之后为何会战略迷失?最终,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思路指导我国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类型转型,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主体层次和产业地位?
近几年,为了促进企业产业地位的提升和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审定了几百家国家级和省市级技术创新型(试点)企业,目的是促进它们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企业类型发展和转变。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缺乏对管理创新的强调和有效的战略理论指导,这类企业也同样会遭遇战略转型的失败。
现有战略理论的主体成分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实践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并不适合,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战略理论。从任务和功能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的企业战略理论整体上可称为是“同类竞争战略”,根本上是满足处于产业链相同或相近位置企业之间竞争需要的,而缺少或在主流上不需要“非类趋向战略”——满足从产业链低端企业主体类型向产业链高端企业主体类型转变需要的战略理论。而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恰恰是“非类趋向战略”。 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企业几乎是亦步亦趋的学习运用西方企业的战略理论,长久下去,只会将我国企业整体上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成为永久性的世界工厂,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必难实现。
在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长期实践和研究基础上,本文拟从战略目标、战略手段和战略过程三个方面,对“非类趋向战略”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提供行动框架上的参考。
一、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企业需要“非类趋向战略”作为理论指导
1.西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逻辑
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的思想认识上:关于发展的认识(发展战略)、关于竞争的认识(竞争战略)、关于发展战略形成方法的认识(战略方法)和关于发展战略实现手段的认识(战略手段)。发展战略理论经历过四个阶段:古典战略理论阶段、有限多元化发展战略理论阶段、目标市场积聚战略阶段和核心化发展阶段;竞争战略理论有两个阶段:传统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和核心竞争战略阶段;战略方法理论有两个阶段:战略规划方法理论阶段和过程化形成方法理论阶段。战略手段是发展战略理论的实践化,在战略手段的强调上与发展战略的阶段性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四个发展战略阶段依次强调的战略手段是:生产效率与全球化、兼并重组、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创新。西方企业战略理论在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以发展战略为主线,可以更整体的认识它们,参阅“附文1:西方企业战略的理论与阶段(概略)”。
西方企业战略理论在根本上都是西方企业实践的反映,它们的出现都有典型的西方企业实践背景、问题意识和适用条件:
古典战略理论是对工业化前期企业实践的反映,与50年代以前企业开疆扩土式的欢腾局面相对应。该时期市场存在大量需求空白,除少数西方国家,其它众多国家是纯粹的消费国和原材料输出国,在此情况下,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考虑发展问题自然也就是新产品提供问题和新市场拓展问题,即安索夫矩阵的两个维度了。
有限多元战略理论是工业化中期企业实践的理论反映,是50年代-70年代企业发展受到发达国家体系内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该时期,存在大量市场空白的局面已经不存在,globrand.com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纷纷取得成功,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市场争夺和原材料争夺局面渐趋激烈,在所有领域上进行全面开花式的发展已经不可能了,必须在考虑市场吸引力时还要考虑企业的实力,将发展资源有效的、相对集中的投入到更有利的产品方向上去。
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期,西方国家体系内的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如亚洲四小龙国家),进一步构成对他们的竞争威胁,典型的是日本汽车对美国汽车业的冲击。有限多元化战略已经不够了,还需要对市场作进一步的重组,于是目标市场集聚战略出现了,同时,满足竞争需要的竞争战略在80年代也出现了。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兴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增多,且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加入到对传统工业品和消费品市场的国际竞争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传统业务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典型的是IBM这头大象开始遭到全方位的攻击,几乎倒下。有限多元化发展战略、目标市场集聚战略以及针对具体业务的竞争战略,仍然不能解决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压缩和恶化的状-中国品牌总网-态。在这种背景下,核心化发展战略理论被提出,并激发出了西方企业的极大想象空间和实践热情,其中,IBM在总裁郭士纳的领导下,业务模式升级到集成和服务领域,退出其它没竞争力的一般业务领域,蓝色巨人在浴火中实现了重生。

【附文1】西方企业战略的理论与阶段(概略)
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发展战略
 古典战略
 有限多元化战略
 目标市场积聚战略
 核心化发展战略
 
发展手段
 生产效率,全球化
 兼并,重组
 市场细分
 技术创新
 
竞争战略
 ——
 ——
 传统竞争战略
 核心竞争战略
 
战略方法
 战略规划方法
 战略规划方法
 战略规划方法
 过程化形成方法
 

古典战略理论阶段。伊戈尔.安索夫是代表性人物,着重从市场扩张和多元化发展两个维度(安索夫矩阵)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其中,前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多元化发展的二级选择;生产效率和全球化,是主要发展手段;认为战略可以通过研究得以制定和管理,为此,安索夫提出了著名的战略分析工具——SWOT,后经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完善和传播,直到80年代以后,才受到过程学派的严峻挑战。
有限多元化发展战略理论阶段。以布鲁斯.亨德森的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矩阵)为代表。该矩阵提出于1970年,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解决企业产品品种及其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问题。扩张战略、收缩战略、撤退战略是有限多元化战略的二级战略选择。安索夫战略是扩张战略,到了有限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它只是一种选择,且只是企业全部现有品种中少数产品的战略选择;兼并重组是该时期的主要战略手段。
目标市场积聚战略理论阶段。代表人物是菲力浦.科特勒和迈克尔.波特。有限多元化是对古典战略中的“多元化”维度的战略发展,而目标市场集聚是对古典战略中的“市场扩张”维度的战略发展,因此,“目标市场集聚”不仅仅是市场营销层次和竞争战略层次的理论,也应同时看作是发展战略层次的理论。菲力浦.科特勒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思想对目标市场积聚战略理论具有重大贡献,而迈克尔.波特从竞争战略角度的研究,对目标市场集聚概念的明确提出、从营销学概念上升到企业战略概念以及普及推广贡献重大。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成为该阶段的重要战略手段。在该阶段以前,以自然竞争为主,该阶段因竞争的加剧,出现了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有限多元化战略理论还仅仅是从产品类型角度对古典战略的收缩,而目标市场集聚战略同时从市场方向(市场集聚)对古典战略理论进行收缩;低成本竞争是古典战略和有限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基本竞争手段,而到了该阶段,则需要进一步的产品差异化竞争手段。
核心化发展战略阶段。代表人物是鲁梅特、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等人。1991年鲁梅特发表了一项有关美国主要大公司20世纪70年代利润形成根源的研究报告,研究显示,企业自身的原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贡献率达46.4%),而行业及市场因素的影响很小(其中行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贡献率仅是8.3%)。从此人们的战略注意力开始从长期以来的市场基点转移到企业内部资源的基点上来。1990年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发表有关核心竞争力的文章,更是将基于企业资源基础的战略理论推进到大众化程度。有限多元化战略理论中,每类业务都是整体概念,要么整体撤退或收缩,要么整体-中国品牌总网-扩张。而在该阶段的核心化发展战略理论中,每类业务都是集合概念,即可以分解为多个独立的“亚业务”,不是要整个整个的砍掉或保留,而是在“亚业务”层次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重新定位和组织,把不擅长的业务环节“外包”给其globrand.com它企业。轻资产战略、聚焦战略、核心经营战略等作为核心化发展战略的相关词汇被大量提出。在发展战略思想上,“核心化”是对“有限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从竞争战略的思想上,强调自身的资源基础和核心能力,从而不同于以波特为代表的、强调外部因素的传统竞争理论。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催生出新兴经济、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加之科学研究与市场应用的周期加快,技术创新作为战略手段被赋予很高的战略地位,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战略形成的方法上,战略规划方法受到质疑,以明兹伯格的著作《战略规划的兴起与衰落》为代表,过程学派的战略形成方法开始出现,该方法认为,战略不是规划者规划出的,而是经理人员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在清醒的战略意识下日积月累的结果。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及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相关研究整理
 

 
阅读数:784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赵春明简介
    赵春明 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曾任上海高新技术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合伙创立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总经理。出版有《虚拟企业》(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和《团队管理》(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2年8月)两本个人专著,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近二十篇管理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