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与郭台铭:大陆首富和台湾首富谁会笑得更好?
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以350亿元身价位列2009胡润内地百富榜之首。然而,这位新出炉的中国首富,被股神巴菲特拥抱的“真正明星”,却被台湾首富郭台铭咬牙切齿地称作“贼人”。在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时,郭台铭就开始炮轰比亚迪:“鸿海没做汽车、没做电池,而在与鸿海交集的行业领域中,双方差距太大,比亚迪绝对不是我的对手,只要是公平的竞争,鸿海全球绝对不怕竞争。”
尽管郭台铭不断在公开场合抛出豪言,但事实情况却事与愿违。近年来,比亚迪逐渐蚕食富士康作为手机代工龙头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多个领域和富士康叫板对阵,引发了一场大陆首富与台湾首富的PK的恩怨故事。
PK的结果如何,现在还不能定论。但如果从王传福的比亚迪与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两家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比亚迪与鸿海集团都起家于代工厂。所不同的是,王传福已经开创出自己的品牌,其以电池为切入点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也被越来越被看好,而郭台铭却在代工的大河中无法上岸,重复着昔日的老路。
如今的王传福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首富,正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首先,金融危机暴露了世界能源的软肋,受石油资源紧张和环保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被视为金融危机后转型的重中之重。谁掌握了新能源技术,谁就掌握了汽车工业的未来,作为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globrand.com车成为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巨头角逐的一个关键领地,放眼全球范围内,在关键动力电池方面,比亚迪拥有绝对的优势。2008年后经济萧条,人们消费能力下降,比亚迪生产的低价格新能源汽车,很快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前,比亚迪汽车就显示出强劲市场冲力:2006年时,比亚迪F3以行业最快增长速度成为车市黑马;2007年,F3还以月销售超过1万的速度,超越伊兰特等主力车型;2008年,F3再次成为自主品牌最畅销车型,比亚迪成为国内众多乘用车企业中唯一成长最快的企业。所以,此为天时。
其次,作为中国经济重镇,深圳一直有发展汽车业的想法,此前种种原因,无奈没有机会。2002年比亚迪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后,以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权,开始进军汽车业,现在汽车业务已超越手机业务,成为比亚迪第一大业务。比亚迪的出现,将涉足汽车业希望的曙光再次照射进深圳。深圳当地政府自然灰会倾其所能为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此为地利。
再次,天时地利之外,人和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就王传福本人而言,他技术出身,具备相当的个人领导力:郭台铭忙着炒绯闻时,王传福在默默做事,“忙着追赶鸿海”;在成本控制上,郭台铭把降低成本的方式走到极致,无孔不入地追求细节的控制,而王传福却在节省成本上“抓大放小”……当比亚迪股份上市时,王传福将自己的股份稀释到28%,“这辈子绝不当守财奴”,王传福获得了尊重,也赢得了人心。
比亚迪内部“人和”,与外部关系也颇为和谐,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中美能源以2.3亿美元收购比亚迪10%的股份,这也是巴菲特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海外进行的首笔重大投资。此后一年间,比亚迪股价上涨了6倍。
在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厂商时,比亚迪开创出自主品牌,并日趋成熟,引来世界投资人的目光与关注。反观郭台铭没有找到更具发展前景的切入点。鸿海集团是世界最大的IT代工厂,这也是困住其发展脚步的羁绊,惠普、苹果、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绝不允许其代工厂自创品牌,为自己增加竞争对手。如果郭台铭自创自主品牌,他到手的生意,可能会全部失去。然而,即使规模再大,说到底鸿海集团仍是一家代工企业。
不同的发展模式,让当初以“小弟”面目出现的比亚迪,快速成长,势头直逼“大哥”。近年来,两家企业摩擦不断,甚至有些针锋相对。2006年,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就以盗取商业秘密为由,在深圳法院控告比亚迪,双方正面冲突由此开始。2008年12月,比亚迪公告宣布摆脱相关调查,并指富士康涉嫌贿赂,三年来,这项诉讼至今没有定论。
当听闻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时,郭台铭似乎显得比其他人更难以理解,他“隔空”向巴菲特提出三个问题:为何投资偷窃富士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用何种专业判断比亚迪的潜力?巴菲特先生你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
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嗓门高低的较量,也不是起步早晚决定。王传福与郭台铭的PK是比亚迪与鸿海集团发展模式的竞争,是企业领导者远见与视野的角力。而未来这场商业PK谁赢谁输,或许在今天两家企业发展远景上已经可以窥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