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景素奇·腾驹达猎头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20280
文章数:6
评论数:2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政府机构合并过程中,富余人才去哪里? (2010/7/22 9:12:55)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随着及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政府机构合并是常态,当然合并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动还是人员的变动,重点是富余人才如何安置的问题。
    机构合并,富余人员安置是个很大的数字,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然,政府会有一整套的完善对接措施,合并前政府肯定都做了精心准备,但无论怎么说,合并必然影响到很多人的职业发展。合并对一部分人职业发展向好,但对很多人,原有的职业发展通道必然受到挤压。因此,带来众多人心理的担忧甚至恐惧,合并对个体的职业发展来说增加了不确定性。
    笔者长期做高端猎头工作,接触过不少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合并、调整中出现的富余人才。对这些经历过调整的人,无论是留在政府体系内,还是离开政府体系的,其职业发展有所了解。对政府组织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对每个政府工作的个体来说,其影响有很大的差异,机构合并对某些人是发展的机遇,但对很多人来说都会遇到职业的困惑,甚至是人生职业发展路径的转折。很多人就是因为把握不了转折,造成后来职业生涯的巨大差异。
 
    政府机构合并中常规人才6出路(4种安置解决办法,2种自寻出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大部委机构合并,涉及到很多部委机构,合并前后政府对人员遵循了一下解决办法。
    第一、继续留在新政府机构工作。以机构职能为导向,一些人合并到新机构工作,这些人才又在部委的机关职能当中发挥着自己的才智。当然这是所有机构调整中从政人员最理想的出路,自己能进入新机关工作,沿自己原有的职业规划道路发展是一件幸事。
    第二、留在安置机构中。那次部委合并,许多部委整建制变成了事业单位、变成了协会、商会等,成了社团组织,这是政府机构合并重组过程当中,给富余人才的一条出路,目的是为了稳妥过渡。但是它毕竟是政府机构转换过来的,内部运营一切都是政府做法,但实际上已经不是政府了,守着一些遗留资源过活,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澎湃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最后成了既不是政府也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组织。当时40、50多岁的人,很多都留下来了,在这些机构中慢慢地都熬到了退休,退出职场。
    第三、安排培训,沉降企业。合并的部委机构里面年轻人也不少,针对30岁左右的年轻人,当时政府的做法是联系高校并出钱,为这些年轻人进行名校的学历培训,大多都去读全国名校的MBA等,那些坚持读下来的人都获得了研究生毕业证书,拿到了硕士学位,使这些人在市场竞争当中多了一张门票,增加了竞争优势。这些人后来从部委沉降到了所属企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四、另辟“蹊径”。机构改革,大势所趋,每个部委都满编,有些心眼活且有其他路子的人就另辟蹊径,到了高端人才相对紧缺的其他边远的政府机构任职,卧薪尝胆几年后,由于基础素质和能力好,又从另外一条体系获得了巨大进步和职业发展机遇。
    第五、大胆一跃,下海经商。那次部委机构改革当中还有一类人,主动辞职下海到市场上参与市场竞争,有的到了外企、有的去了民企,有的自己创业。市场竞争,适者生存,这些人后来在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当中,很快适应下来,做出了成就,有些成为知名的专家、高级职业经理人,甚至有些创成了大业成了老板,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那些之所以干得不错者,其原因就是快速的调整心态,调整自己的执业理念、人生发展理念。当然也有下来干得不好的,其原因就千差万别了。
    第六、漂洋过海,出国留学。部委机关合并中,一些涉外部门的人员以及外语基础不错的人,直接去了国外留学,后来也有回国发展的,其职业发展方向差异化就更大了。
    两类人才,各得其所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调整中的富余人才出路归纳起来主要2条,一是留守安排机构,二是闯市场。
    如果你40多岁了,换句话也就是1970年以前出生的,也没有太多个人期望者就留在政府为你安排的闲在机构里面,熬到退休就是了,尤其45岁以上的人才,尽管你很优秀,也许有闯市场的想法,但是我建议您还是接受政府的安排,在留守机构里面熬下去熬到退休算了,因为转换职业的成本太高了,而市场又是年轻人的天下。
如果还年轻,尤其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个人又有很多职业的追求,就大胆闯市场吧,因为你的职业发展刚起步,往任何方向发展成本都不大。
 
    30-40岁之间的人才如何办?
    而30多岁到40岁之间的人才,在公务员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一段距离,也已经有了一官半职,付出了不少成本,再转换跑道有成本的顾虑。同时,接受组织安排又不甘心,怎么办呢?所以,下面重点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这批人才,谈谈如何搏击市场。
 
    政府人才有6大优势
    政府人才闯市场有他的优势,也有顾虑和不足。只有认识清楚,调整到位,才能快速发展。
    政府人才在闯市场前,一般内心都矛盾重重,一方面憧憬无限,另一方面又都充满着顾虑,万一干不好怎么办?干不好又回不到体系中,有后顾之虑,其实主要是担心自己市场中的生存能力。而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因为,毕竟没有经历过市场的残酷搏杀经历,读书。看别人创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其实政府富余人才的这些担心也只是一种担心而已,真正到了市场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优势。
    第一、是基础素质都很好。能进入体系并能生存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基础素质良好者,也就是常说的高智商高。
    第二、受过良好的教育。目前四城区各委办机构人才,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很多都是名校毕业,甚至是读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
    第三、做事规范、纪律性强。这些人才有非常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事规范,期体制内的规范约束使这些人做事都有谱,不出大格。
    第四、信托成习惯,责任心强。政府人才都有着良好的信托责任,长期职业化训练结果,信托责任意识非常强,托付的事情会尽可能地完成。一些对政府工作人员看法有偏颇者也无可厚非,但导致人们偏颇的原因不是政府工作人员本身的问题。
    第五、见多识广,有大局观。政府人员接触面广,视野宽广,宏观意识强,能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对大局的判断比较准确,有大局观者。
    第六、综合素质好。能在政府组织里长期工作下来的人,其协调沟通能力比较强,属于情商高者。
    关于资源认识的两大误区。有人往往会认为政府人才的最大优势是资源丰富,这是第一误区。政府人才的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是优势,换一种环境就是劣势。要说政府人才资源有优势,不如说是熟悉和了解政府的出牌套路,更容易摸准政府的脉搏,和政府沟通起来成本低。但这也有一个心态转换的过程,不转换着种优势发挥不出来,所以也不能算是纯正的优势,这是第二个误区。
    规范的大企业组织需要的是与政府的沟通能力,而不是有多少政府资源。因为人心是变化的,当你为企业服务时是资源优势,和企业组织有矛盾时就不一定是优势了。政府人才角色转换为企业人才后,你曾经和过去的同事有过过节,这时就不是优势了。
 
    政府人才进入市场有6个不足
    第一、理念单一,官本位思想意识比较浓。这些直接影响到你进入市场后能力的发挥。职业的发展。
    第二、对企业的实际微观运营不了解,总想拿机关人员的素质来要求企业工作人员,这是不现实的。
    第三、用政府机关一套工作作风来在企业中推行,是很难推得动的。
    第四、角色意识一时半会儿转不过来,过去是管理者,现在陡然进入被管理体系,有诸多不适应。
    第五、政府办事和企业办事有着巨大理念差别,企业干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成本,考虑投入产出,在政府机关干事往往考虑的是上司的满意,成本意识淡漠。
    第六、市场的敏感性不强。这是由于缺乏指导思想意识的市场化、生意化,以及对具体市场的一种自我认知的定位。
 
    拼闯市场,不是退路是进路
    90年代初小平南巡讲话后,出现了下海潮,而那次下海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也不同于后来的下海。可见闯市场是需要冒风险的,不然怎么会称之为下海呢?上世纪90年代初大批体制内的精英人才下海经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整建制的精英人才下海经商,这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人才基础,近20年来中国的快速的崛起与这批精英人才下海经商有很大的关系。小平同志给这些职场的精英们指了一条出路,经商可以受到社会的尊重,于是人们就下海经商了,而不是像现在千军万马都争当公务员。正因为大家都下海经商,争当纳税人,整体的社会财富才快速的积累和发展。所以这些合并中的富余人才,如果你的年龄还有优势,请放开你的思想缰绳,到市场上去驰骋。
    彻底转变观念,放在未来看自己职业发展。
    政府富余人才,由于官本位长期对人们的影响,在加上长期在一个政府体系内工作,造成了政府人才理念上的单一性、直线性,官本位思想理念的主导意识,导致政府人才对其他职业认识理念上的偏差。过去很多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认为,世界上除了生命体以外,只有政治生命是生命,把政治生命作为自己的第二生命。有这样一位仁兄,由于仕途的发展不顺利、受挫,不到40岁就在家歇业不干了,认为除了当官是正路外,干其他都是丢人的事情,其结果整个后半生都在极度的郁闷中度过,甚至发展中仇恨和反叛,成为社会发展的成本。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受过去传统文化的影响,只有从政之路才是正路,二是由于社会圈子的原因,不知其他世界也很精彩。
    政府富余人才要想闯市场,真想有所建树和成就,必须改变自己职业的主导理念,放眼看世界,世界上还有很多职业也可以精彩无限。要大胆的走向市场,转变自己的职业理念和人生理念。爱拼才会赢,勇敢的去搏击风浪,因为你拥有太多的财富。更重要的财富是你还年轻,你有综合性的优势,你到市场上勇敢的搏击,真的搏出一片新天地来。
    富余人才闯市场,应该这样想,不是被调整下来,而是一次机会,过去机构没有合并调整,你可能权衡来、权衡去,但现在遇到了机构合并,对一些人来讲会认为是被迫转型,但对有准备的人,尤其有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的人来讲,是一个主动转变的机会。这不是退路而是进路,不是转折而是突破和发展,使人生放光彩的一次机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绽放精彩的权力和机会,关键是能否抓住机会。
    下海后,彻底调整心态,适应市场、适应新的组织,从过去的社会管理者转变为适应被管理(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学习,增长自己的市场新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新的市场田野上去耕耘和播种,收获未来,成就市场经济浪潮中的辉煌。
 
阅读数:785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景素奇简介
    北京腾驹达猎头公司 董事长、国际人力资本网总裁。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策划及点评专家;北京大学 客座教授;中国地质大学 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 兼职教授;奇正管理俱乐部主任;《中外管理》杂志社“职场景点”专栏作者等。 近年来,景素奇专注于人力资源领域的实践及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职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文章,自2000年起,连续10年在《中外管理》杂志开设了个人专栏,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2007年景素奇著《经理人的权杖》一书深受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青睐,并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选为MBA组织行为学教学参考书,连续6年举办200多场管理沙龙,义务为数万人提供了职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