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本人初来咋道,请多多指教!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16536
文章数:2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中粮品牌的是非辨 (2011/7/19 9:17:21)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中粮是一头大象,一头巨象,尤其是在央企强势的大背景下,这个庞然大物就显的更加威猛强大。但从品牌体系的角度又有很多待解的问题。所以中粮是营销以及相关行业内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品牌营销的人,内心可能或多或少都在想中粮的问题,多业务组合,大体系战略规划,多品牌格局,复杂到堪比一个包括品牌在内等若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博士的课程,堪比一个县域市级经济的全盘思考。目前应该说特定环境成长了一批巨大级企业,但大体量的背后还真不一定有强势的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这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核心。产业链好产品,重金打造,深邃而明确的自然哲学,中粮体系渐成,但未来会怎样?给我们的启发又怎样?
某个角度上讲,中粮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他是国家大型央企,一般企业没有他的资源和影响力。所以他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天爷的事情,研究老天爷的事情多少有点杞人忧天。但又有一定的借鉴,因为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迅速长大的企业都遇到了类似中粮的问题,中粮的很多做法,尤其是宁高宁入主之后,中粮变得紧凑而充满活力。这是我想谈到第一个方面,中粮规模需要战略管理,更准确的说,是品牌战略管理,这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在一个旗帜下具有凝聚力。所以宁高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开管理大会,创新中粮,同时推出新标志,建设中粮品牌。在多品牌,多战略的情况下,这样一个企业组织品牌的意义有多大?可能对于当时的中粮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分散十分精力去打造一个一个的其他品牌,那不如先集中精力来打造中粮大平台品牌。这样做能立竿见影,能够尽快的让这个庞大组织焕发新能量。
包括现在的很多企业做的很大的时候,开始来打企业品牌,从市场的角度讲,消费者买的是品牌,是产品本身,对企业没有太大的关心。比如小肥羊是上市公司,百胜餐饮控股,这都不重要,消费者吃得是美味的涮羊肉而已,只是从业者和财经记者才关心的事情。事实上,金龙鱼背后的益海嘉里,消费者并不熟悉,正如奥利奥背后的卡夫,依云矿泉水背后的达能,如果没有达娃之争,消费者有多少知道达能呢?他们只是在心智上认准了食用油的标准,认准了奥利奥饼干,认准了那个高端传奇的矿泉水。但从管理架构上,可能需要进一步,当时的中粮需要,这也是一个阶段论,当时的中粮需要这种统一和集中,新的领导者和集体也需要新的方向和凝聚力。也就是说,企业做大了,管理需要加强,但品牌以及品牌相关还是要针对市场,针对消费者心智。
宁高宁在华润的功绩就已经卓越非凡,被誉为中国摩根,华润从100多个利润中心,逐步集中到10各领域,然后要做到各行业的前三名,这和韦尔奇数一数二原则是一致的。个人的思想和修为均属于商界领袖的角色,而不仅仅限于华润和中粮。所以对中粮品牌问题探讨,不能只是就品牌谈品牌。所以,从品牌战略管理的角度,中粮是成功的。新标志和新理念都是应时而生。这也是需要警惕的地方,当打造了一个大中粮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尤其是和消费者无关的利益各界所推崇的一个虚名。现在对品牌的管理,繁杂琐碎,更被很多专家分成什么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及以专业的子母品牌等等,事实上,没有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是不存在的。所以中粮的真正价值是打造一个统一集中而凝聚的中粮而已,真正艰巨的任务还是在各个食品品类上塑造强大的品牌。
通常我们所说的中粮品牌问题,恰恰在各个业务单元,以及各自子业务上的品牌战略。比如巧克力,比如红酒,比如方便面。当中粮的大品牌更加强大的时候,还有谁更关心业务子品牌?大中粮的光环似乎照耀到了每一个业务品牌,这就是一种错觉。并且各个业务品牌会不自觉的强化中粮品牌背书,更加弱化了业务品牌的独立风采。强化了管理,不一定能够强化市场,大中粮对于心智的定位聚焦而简单,正如前面所说在一定程度上弱还化了各个子品牌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大中粮品牌应该逐渐退居幕后,发挥宁高宁擅长战略运营资本运作的化境神功,进行资本运作和管理。我们会发现很多的资本大鳄都是在背后低调进行,品牌成为工具。
就像在世纪初中粮发展遇到的问题,中粮认为很多人不知道长城是中粮的,包括金帝巧克力以及福临门食用油等知名度都超过中粮,他们觉得这是个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目前他们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但各自品牌上依然屈居二三位的角色。大树大保护伞之下我们来思考,买最好的巧克力和买中粮的最好的巧克力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中粮的巧克力可以有品质保证,但一定就是最好的巧克力吗?显然不是。所以,当时他们依然解决的是管理问题,不是品牌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中粮的“产业链好产品”,很难收获更有效地市场影响,在品牌定位以及品牌运作的角度这个概念必然会受到挑战。比如安利的纽崔莱,有多少消费者关心他的四大种植园区?比如星巴克的咖啡,我们是不是相信一定会来自很好的咖啡产区?对,这就是最好的品牌一定是最好的产业链,而产业链不一定有最好的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同,这个反应中粮全产业链经营的哲学可以,理念可以,但作为品牌策略很难有持续的理想的效果。
分工合作是商业发展的选择,分化聚焦是品牌的真理。苹果如此强大,还需要富士康的生产。诺基亚如此强大还会有Iphone横空出世,可口可乐如此强大,还会有百事,还会崛起王老吉。所以中粮的品牌问题需要中粮主动的拆分,以及来自市场的竞争刺激被动的拆分。这需要宁高宁在成功创新中粮,把中高层干部大会改成经理人年会,仅仅是一个词语的变化就是理念的巨大差别,同样,在品牌的角度,宁高宁还需要经理人统一在自然成长健康营养的中粮理念之下各自保持特性,独特的生长,而不是都成长成中粮的样子。事实上,现在的蒙牛就是很好的例子,更多的消费者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蒙牛在权属上是中粮集团,他们只要消费最好的牛奶。国际上很多大的集团都是多品牌管理的典范,前面提到的卡夫,达能还都是食品行业的大佬,很值得中粮借鉴。包括一直是多品牌教科书的宝洁和联合利华,从实业多品牌的角度讲都是很值得中粮思考的经典。
最后还要提到,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中粮大品牌的运作很经典,保持了足够的市场敏锐,以及对新形势的准确判断。无论开心网推出悦活,还是后来的中粮生产队,以及我买网的食品电子商务,这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可以推崇的运作。当然,以中粮的投入和影响力也会引来品牌运作传播等全球顶尖级顾问机构的合作,会有源源不断的关于中粮品牌的最新建设思路以及创意,但做的再好这不是下一个阶段的方向。所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大中粮战略进入到一个阶段之后,需要把这种超前的思路转移到业务品牌上,而不是集团品牌,不是企业品牌。
从品牌种子理论的角度,对中粮的思考同样让人会有新的启发,中粮不是一颗品牌种子,而是一片沃土,无论是发展历程,还是雄厚实力,他已经分化成很多种子拥有很多种子,并且是优质的品牌种子,他们都有成长为一颗颗大树的可能。但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以及现在市场竞争的品牌发展阶段,我们要知道,这个种子不再是你自己种了自己浇水就能长大,层层包裹自以为是不会再有满意的收获,而要多方浇灌,互联网真正的诠释了品牌所有权属于企业,但他生长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每一颗品牌种子都是如此。他对这块土地的哲学是对的,但对种出来之后的东西需要消费者的哲学。
我很喜欢宁高宁对于中粮的自然之源理念,品牌种子理论的提出也有这个原因,任何事物都不能违背春种秋收的自然法则,吹嘘假冒伪劣,甚至赤裸裸的欺骗,这不是品牌的包含的应有之义。对当下诚信缺失的现状,优质消费文化和承担企业公民责任的道德公益理念不可或缺甚至成为必然。无论中粮承担优质食品的责任,还是中粮对于中国企业更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或者宁高宁的让人尊敬,都希望中粮在这个阶段能更加清晰品牌战略,能够成为真正的世界行业巨人,成为强大品牌的森林。
 
阅读数:825
评论数:0
博客主人的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李尚谋简介
    21c尚谋品牌营销顾问机构创始人 首席顾问 经济学专业,10年行业经验。 曾先后供职特大型国有制药企业,广告传媒公司,国内领先互联网企业,国内顶尖品牌营销咨询公司。 系统思考企业及员工成长问题,形成自己完整的品牌建设思想和体系,注意力和影响力整合是品牌精髓,从需求出发,洞察未来,专注于品牌建设、品牌创新传播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竭尽全力!  首创品牌种子理论,在互联网时代摒弃厂商控制的传统品牌建设的“插花模式”,发扬消费者掌控互动多方浇灌的“品牌种子生长模式”,强调品牌的持续生长能力,任何暂时的繁荣都没有生机更重要,生机更具销售力!“无公益不品牌,无网络不传播”的核心思想引起业内的强烈共鸣和客户巨大反响,助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变革!业内称为新锐的品牌实践家和品牌思想家。 擅长品牌定位调整,品牌营销策略及创新传播的通路构建,为高成长企业打造品牌持续健康的发展过程。 成功案例:石药集团 中国银行 蒙牛酸酸乳 承德露露 郎酒 牛栏山等 21C尚谋品牌营销顾问机构 互联网时代品牌建设专业机构。高成长企业品牌营销全程合作伙伴 ! 联系办法:(010) 81136899 13522521790 QQ:648711757 MSN:shangmo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