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企业发展战略专家
 
我的名片
日历
<<  2025年4月  >>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42213
文章数:18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TCL经营形势分析 (2009/9/5 10:42:36)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8月19号,TCL集团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2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称同比)下降5.47%;净利润为9890.81万元,同比下降76.46%;剔除一次性收益,利润增长27%,基本每股收益为0.0366元。
TCL多媒体实现1.5亿港币利润,和去年亏损近2亿相比有大幅度的改善,而TCL通讯则由赢利转为亏损,不过亏损主要在一季度,二季度环比已经有明显的改善。
总体来看,以电视为主的TCL多媒体业务已经大幅度改善,但主要受益于国内市场上液晶电视销量的大幅度上升,国外市场仍然亏损,而通讯因为主要依靠国外代工销售,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销售量、销售额以及经营利润下降比较厉害。不过月环比销量已经开始恢复性上升,7月份的销量同比开始有20%多的正增长,如果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不出现大的逆转,估计下半年TCL通讯的业绩会出现恢复性的改善。
液晶电视国内市场份额上,TCL上半年的销量为150多万台,而创维的销量为近200万台,海信从来没有公开过具体的销量,根据TCL国内55亿的销售额,而海信59亿的销售额推算,海信在国内市场的液晶电视销量应该位于TCL和创维之间,即TCL目前在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的份额为第三,前两名是创维和海信。增长率略强于海信,海信上半年液晶销量的增长是200%,TCL是近250%。而海外销量上,TCL在国内企业中比较领先,创维的海外销量萎缩比较厉害,海信的海外销量占比也只有10%多,而TCL电视的海外销量则达3分之一强,但TCL的海外销售目前看还处于亏损,如果海外销售形成有利润的良性增长,则TCL多媒体的业绩会出现更明显的改善。
在市场定位上,我去年提过一个说法叫“创新的海信和创意的TCL”,认为海信主要实施对国外品牌在液晶电视技术上的赶超战略,而TCL实施的是增加附加功能的差异化战略。双方在策略上的差别今年表现的更明显,如海信主打LED背光液晶,而TCL则主打互联网电视,尽管TCL也提出已经技术上具备了退出LED液晶的能力,而海信的“蓝媒”电视也宣称有网络接入功能,但双方各有侧重。而创维则主要以低价取胜(这和其外方模组合作伙伴LG的策略类似)。这次互联网电视事件中TCL成为被告,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外界认可TCL在互联网电视上的领军角色。
所以TCL能否在国内市场份额上有更大的突破,非常依赖于互联网电视和LED液晶两个方向的竞争上,哪一个方向更被市场认同,如果未来一段市场更认可LED做为液晶电视在技术上的升级,则TCL的市场地位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如果互联网电视能够得到更大的认可,则TCL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当然估计技术和应用两方面都会有发展,关键是看哪一方面会成为主导驱动因素。当然对TCL来说,在强调开发液晶的应用功能上,在技术方向上至少也不能落后。
TCL现在已经有4条模组生产线量产,9月份之后如果有6条线量产,同时300万一体化整机制造和200万CKD件生产线投产,TCL在液晶电视的制造能力,可能会暂时处于一个明显的领先地位,估计TCL会利用这个领先优势有所作为,是否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国庆以及年底的销售旺季再打一个大的战役,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所以,概括而言,TCL作为CRT时代的电视霸主,目前可以说已经成功实现向液晶电视的转型,但能否重新建立霸主地位,则还有赖于国内市场能否从第一阵营扩展为绝对领先优势以及国外市场能否进入有盈利的良性增长。
在后续的大战略布局上,TCL可能会引导电视和之前布局的一些资源连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格局,目前有端倪的如开发的具备闪联功能的接入设备,可以把电脑和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构成家庭无线局域网,则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原来培育的网络教育资源,可以丰富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构成。带摄像功能的电视可以促成电视成为P2P设备终端。当然这些还有赖于三网融合的整体进展。
这次TCL在互联网电视上成为被告,总体感觉应该是个好事,如果利用好了会成为一个典型的“事件营销”,在规范的基础上促成更多消费者对互联网电视的认可。相信globrand.com广电总局发问的背后,尽管有各方利益博弈的考虑,但应该不会对这一技术趋势给予致命性的打击。
TCL通讯方面,尽管海外销售可能在下半年复苏,使得通讯业务恢复赢利,但对于TCL通讯的本质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要发生本质性的改善,还要看杨兴平领军的通讯团队能够利用好手机向智能化的转型,为TCL通讯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比较有利的是杨兴平应该会获得集团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更大的格局上,我觉得TCL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企业,需要利用三大趋势:一是日本企业在家电领域的战略性收缩(这个不只是因为中韩企业的竞争,还在于日本本身的经济结构使得家电业对日本企业来说会相对处于比较劣势);二是全球性市场结构的变化,如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权重的上升;三是3C融合带来的产业外力量介入家电业(如英特尔对互联网电视的推动)。
阅读数:921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