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到同样尴尬的还不只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放眼整个科技行业,在产业的兴衰周期中沉浮似乎已经成为科技型企业的宿命,在IT业,康柏战胜了IBM,登顶PC销售之冠,却在戴尔的直销模式攻击之下无丝毫还手之力而很快被收购,但戴尔的命运却也同样不妙,刚刚成为PC之王,就在PC销售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趋势下陷入困境,只好把冠军的宝座拱手让出。
其他如索尼被三星赶超,微软面临着谷歌的挑战,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科技业是一个容易出黑马的行业,但是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你可以借助技术突破异军突起,那么一旦坐大,也非常容易被其他企业以同样的手段打败。
所以英特尔前董事长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实现在对科技型企业生存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
不创新就是等死,但是创新却也可能是找死,因为在十倍速变化的科技业,产业的方向和趋势的权柄并不总是掌握在领军企业手里。甚至由于大企业所固有的特性,企业总是倾向于维持固有的方向,而忽视新的方向可能产生的破坏能力。摩托罗拉的衰落并不是因为没有创新,相反,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从提出之初就是以大胆创新的面目出现的,而正是铱星项目成为了其由盛转衰的拐点。以微软强大的财力以及比尔·盖茨对互联网并不落后的远见,尚且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中变成一个保守者,从而给了谷歌等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从容发展壮大的时间。说明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创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如何创新。
一个行业从兴起到平淡大致可分为科技先导阶段、时尚主导阶段和基本应用阶段,在科技先导阶段,公司的科技开发能力、行业发展引导能力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然后在时尚主导阶段,这个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已经开发完成,多品种、时尚化和个性化成为行业主要的开发方向。最后在新globrand.com的潮流兴起的时候,繁华已过,这个行业转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础产品。
佛有六道轮回之说,那么我们把这种行业的变迁也借用佛的说法划分为佛道、神道、人道。就是说:一个公司,基于其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只适合在这些阶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阶段去生存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的,互相之间的差异甚至比行业之间的差异还要大,所以,我们看到,当一个行业的生存模式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一个企业宁愿去开拓新的行业,进入陌生的领域,而不是固守在虽然熟悉但自己竞争模式却不适应的领域。
要打破宿命,科技型企业有两种选择:第一是选择一个足够长的跑道,并建立起在这个跑道上的绝对领先优势,如IBM,IBM尽管也同样经历了成为王者并被拉下马的遭遇,但它所规划的周期足够长,一般在一个领域领先之后就可以保持10-20年的领先优势。第二是要有足够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变革能力,一旦一个行业开始变得和自己的特长不再匹配,就要勇于超越自己,开始一个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