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家具行业前后浸淫两年多,笔者对这个地区的家具业先后写了一些零星感想,但并不系统,也不一定科学。去年底,《家具TIME》杂志约稿,让笔者配合其封面专题“顺德寓言”的策划,写几篇文章,笔者第一次有了严肃而系统地思考这个问题的想法。当然,写作之前,笔者就知道,受种种原因限制,我们的探询不一定能够触及到顺德家具的真问题,即使有意无意地触及到了,对于顺德家具本身的发展也不一定有多少助益。因为中国目前的许多问题往往是这样的,很多讨论其实已经把问题分析得很深了,但问题的解决永远都是遥遥无期的。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中国人文的悲哀,或者说是中国社会科学的悲哀。不过,写作者的使命是不断地理性批判与建构,哪怕明知很多时候是场文字游戏,也得“唐吉诃德”下去。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笔者再次走上了顺德家具真问题的追寻之旅。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要回答好顺德家具目前面临的真难题以及下一步理性走势,不但要了解顺德家具的现状,也要了解其历史起源和发展进程。
起源:天时 地利 人和
家具的昌盛,为顺德赢得了世界“家具王国”的美誉。可三十年前,顺德与家具行业之间还隔着一条“趟不过去的河”。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家具制造一般都是“山里人”的绝活,与家具原材料产地分不开。顺德不是家具原材料产地,自然在历史上就与家具没有什么“瓜葛”,更谈不上什么“家具文化”。然而,短短的几十年间,顺德却为什么天方夜谭似地登上了“家具王国”的宝座呢?
我们先从顺德家具诞生的早期外部环境分析入手。现代家具产业源于欧美。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有噪音、粉尘、漆雾和有害气体等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便逐步将这个产业转移到劳动力与污染成本相对较低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路径之一便是“欧美—港台—广东”。
众所周知,与欧美港台等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广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源的低成本,如土地、劳动力、环境污染等低成本。当然,广东的低成本优势也是中国其它地区的一般优势,但相比其它地区,广东还着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广东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江海纵横,同时华侨众多,是连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黄金通道;其次,广东最早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气之先,是对接欧美、港台资本的前沿阵地。凭借以上两点优势,广东自然成了承接世界家具转移、家具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天然土壤。
广东家具版块众多,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顺德三大地区,都占据了一般性的“天时”和“地利”优势,然而,为何只是顺德最先赢得“家具王国”的美誉呢?这跟顺德人有关。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在经济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曾经名列百强县榜首),因此,谈到顺德人,许多人都喜欢用“可怕的顺德人”来描述。在具体解释如何“可怕”时,一些资料用了“低调”、“务实”、“谦和”、“守信”、“重商”、“创新”等概念来进一步补充解释。其实这些概念中的大多数作为“人之为人”的概念,几乎可以被用用来描述大多数民族、民系或族群特征,并非顺德人所特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实践勇气以及民间政府之间相互唱和的人文气息,是任何其它地区都难以批拟的。
1977年,离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就是邓小平宣布改革开放的日子,还有整整一年多时间,顺德还在大张旗鼓地“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超过3只鸭子就要“割”,私营经济尚不合法。然而,即使在这种背景下,顺德龙江镇陈涌一个小木匠——黎君刚,就在桑基鱼塘上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张现代家具——木沙发,并做起了全国第一生产现代沙发的家具厂——陈涌木器厂,这比深圳(以吴荣泉华盛家具公司1980年落户深圳为标志)早3年,比东莞(以1985年香港迪信家具入驻东莞为标志)早整整8年。
那时候,顺德龙江许多人被大集体捆绑了几十年的头绪还未完全转过来,个别大队还不能随意批准生产队员做家具。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黎君刚的示范下,许多龙江人看到曙光。一批批光着膀子或身穿打着补丁的蓝衣服的人,或走出家门,或到邻近的大队驻扎下来,把从别人那里弄来的不成品沙发,或从市场上购回的样板,在家里、蚕房里,或在自己承包的塘基上搭起工棚,依靠人民公社时期简单的设备、简陋的厂房,来个“开膛破肚”、“大卸八块”。一双双看惯了桑基鱼塘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些沙发的部件,新奇、激动和渴望的光芒在眼里闪烁,他们硬是用手工开始了家具业艰辛的创业历程。
彼时全国市场状态为顺德家具提供了一个成长机会。木沙发在长期统分统配模式留下的真空里大放异彩,龙江产出的沙发一度供不应求,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排长龙购买的场面。当本地市场不能再满足富于开创的龙江人的空间时,他们带着自己的沙发,到邻近县市、到广州新辟天地,继而远足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大城市地联营办厂。那时候,全国几乎没有一个省城看不到龙江家具人的身影!
此外,龙江家具的起步,也与顺德政府的作为分不开。改革开放以后,顺德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始实施“放水养鱼”的政策,大大调动起了龙江家具人的生产积极性。接下来,政府又推出了“一镇一品”政策,一个镇发展一种产业,龙江家具由此进入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时代。最后,随着顺德政府“两家一花”政策的确立,将家具作为顺德的支柱产业来主推,更是将顺德家具推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大浪淘沙 累步演进
龙江家具人刚刚洗脚上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也请不起多少人,便身兼多职,既是厂长又是技术员,既是业务员也是送货员,既是出纳也是装卸工。什么都干!他们白天跑市场,晚上巡工场,不断地解剖、钻研、临摹,从中“学艺”。一旦有了些积累,便扩大厂房,添置设备,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滚动发展。当时龙江本地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带3000块钱街上转一圈,就开个家具厂”,可见彼时家具创业之便利、之踊跃、之繁盛。
这样到了80年代中后期,龙江家具从手工作业步入了工厂生产时代。彼时龙江大桥至陈涌长约10公里的公路两旁,家具厂房、店铺鳞次栉比。这些建筑无一例外都是以白铁皮为顶,四面透风透雨。虽然商铺简陋,但所用的模式却是相当“现代化”而又实用的“前店后厂”模式,既集中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从厂房到商场的成本。
90年代,板式拆装的工艺革命、各类木工机械的引入又让龙江企业实现了流水线作业、大规模生产。加之消费市场表现出的热情,企业产量、销售和产品品种款式均上了新台阶,十万、百万的投入带来百万、千万的产出,龙江家具进入了全盛期。也就是这个时候,旧325国道华西段开始出现买卖家具材料的星铁棚,一些产自外地的海绵、小五金、布艺被精明的商家集中起来销售,龙江家具材料市场也开始兴起。
据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仅龙江家具就占据了全国家具90%以上的份额。但90年代中后期,外部市场环发生了许多变化:木沙发供不应求的时光不再;一种款式家具的市场寿命往往只有几个月,谁家产品换代慢谁就被市场淘汰, 900家家具厂已到了没有任何一种流行款式的家具可以独家生产的地步;来自邻近市镇和内地的家具厂商,也在生产同样价廉物美的各类家具,和龙江家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港台、欧美品牌也纷纷在大陆设厂,家具市场新格局已经出现。为此,本地一些规模小、技术薄弱的厂家开始逐步撤退、改行或被兼并,龙江家具面临着“二次创业”。一些观念前卫的家具企业这时开始觉醒:前进家具提出了“精密”的概念,董事长谭广照认为,“要象生产精密仪器一样生产家具”。南天家具率先将家具生产和家具配套工业生产合为一体,提出“家具文化”、“家具大市场”等开拓性概念。 美化、 星马等名牌,追求款式设计的档次、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将家具引入健康概念等等。
龙江镇政府也开始深度介入。1995年,龙江镇政府确立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概念,并对325国道旁的星铁棚进行改造,投入2.1亿元巨资,建成龙江家具批发市场、龙江商贸广场和龙山家具材料市场等3大家具专业市场。1996年,龙江镇政府确立“龙江家具”的整体概念,并出资举办了首届“龙江国际家具博览会”,酝酿了会展经济的雏形。1997年,顺德家具协会挂牌成立。2000年,“登月工程”正式实施, 通过“政府出政策、出规划、出环境、服务,民间出资本” 的投资方式建设,兴建了会展中心、商贸专业市场、星级酒店、物流、电力、供水等配套设施。
在政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龙江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家具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的荣誉称号。
据龙江家具“本地通”自豪地“吹嘘”:目前全国每五家家具生产制造厂中,就有一家是龙江人所办,“龙江产”的转椅、沙发占全国市场份额约六分之一。同时,龙江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原辅材料生产和集散地,目前原材料销售企业达1000多家,而且有亚洲国际家具交易中心等材料销售市场多处。龙江家具的繁荣也给龙江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许多龙江人至今都还会自豪地告诉你,龙江是顺德奔驰、宝马保有量最多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