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本人初来咋道,请多多指教!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15161
文章数:4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义乌企业应三个两条腿走路 (2009/10/22 16:05:11)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案例一:义乌某玩具企业,多年来从事外贸产品的生产,但一直受制于客户,近几年来也想做自己的品牌,注册了商标,并对产品包装进行了专业设计,但这样做并不受贸易商的欢迎,贸易商都把包装撕掉,几经努力未果,只能继续为贸易商做贴牌,虽然做的是稳稳当当的,规模也不小,但自2007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提高等原因,基本上是微利艰难经营,一与外贸商提到提价问题,外贸商就要转
 
+移定单,没办法只有继续维持下去。
 
案例二:义乌某针织企业,专业从事无缝内衣的生产,2004年销售规模达到2000万元,但利润空间不高,多次与客户谈提价问题,客户置之不理,反而逐步减少定单。企业的老板生气而又无奈的情况下,只身一人跑到国外寻找市场,三个月后在非洲找到了一个愿意合作者,这个合作者并没有资金与网络,这个企业的老板就主动赊货给他,让它主动开发非洲市场,三年过去了,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一个星期向非洲发一个集装箱,而且价格比为他人代加工高了很多,虽然2008年的“经济冬天”来临了,但企业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
 
案例三:义乌某厨具企业,专业供应厨具系列产品,原也是以外贸为主,但早在几年前就比较注重国内市场的客户开发,通过几年的努力已有稳定的国内、外客户群体。虽然2008年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对国际贸易业务有所影响,但国内市场发展比较稳定,整体经营状况并没有受到较大冲击,并计划最开一家店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思路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同是义乌的企业为什么在“经济冬天”来临时,有的抗风险能力就强,有的就举步为艰呢?这值得大家深思。
 
义乌企业的销售结构是70%左右为国际贸易出口,30%左右为国内市场销售,而70%左右的国际贸易出口主要以代口为主,案例一中的企业应该在义乌中具体较大的代表性。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外贸型企业都处于一个国际产业链之中,这个国际产业链是由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等七个大环节组成,若整条产业链创造10美元价值,生产加工只有1美元,剩下的9美元由其他6个环节创造。而义乌企业主要处于生产加工这个低端环节,只是简单的原料加工,制造,再卖出去,创造的价值低,利润率低,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之中是没有话语权的,处于被人捏着走的尴尬境地。  义乌企业如何globrand.com改变“被人捏着走的”尴尬境地,结合义乌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与特点,应就简单的生产加工的经营模式进行转型,逐步走向“三个两条腿走路”。
 
第一个两条腿走路:“简单生产加工”与“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并重,并逐步向“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
 
企业应解决现实生存问题,原有的客户、订单、生产需要继续维持下去,保证企业的基本经营,否则一切发展问题都是空话。但是在能维持生存的同时,应加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投入,逐步由“生产加工”向“生产创造”转型,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节奏地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当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所产生的销量能占到总量的40%以上时,企业就会过得轻松多了。
 
第二个两条腿走路:“国际供应商OEM方式”与“国际市场代理销售方式”并重,并逐步向“国际市场代理销售方式”转化,提升话语权。
 
谁拥有市场谁就有话语权,这是市场经济千年不变的定律。目前,义乌企业的大部分国际客户都是当地的生产供应商,由于当地生产成本优势的丧身,自己停产后到义乌采购,再贴上自己的牌子销往当地的市场,是不可能帮助义乌企业做品牌的。这就需要义乌企业大胆走出国门,跳过原有的客户,主动寻找国际市场的销售代理商,或自己在国外建立一个固定销售网点后再逐步分销,慢慢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就象案例二的企业一样,拥有了国际市场网络和定价权,在“经济冬天”里会感觉温暖,但在国外建市场是不容易的,是需要耐心和长期积累的,非一日之功就能实现的,需要义乌的企业事先做好思想准备。
 
第三个两条腿走路:“国际贸易方式”与“国内市场销售方式”并重,并逐步向“国内市场销售方式”转化,提升抗风险能力。
 
企业单单依靠“国际贸易”这一条路走下去,风险是很高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剧变,对企业的冲击是巨大的。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6月份,广东、江浙企业倒闭的差不多有百分之二三十,这些企业大部分都以外贸为主,外贸发展已严重受阻。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第四,中国的市场容量是很大的,而且发展前景良好,谁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谁就会获得发展机会,就如案例三中的企业能中“经济冬天”里安稳过度一样,义乌企业确实应注重一下国内市场,也许不需要投入多大的财力,用心找到十来个国内客户就可以了。
 
总之,环境在变,企业也要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一条道走到黑是没有出路,今天也许仍然可以,二三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很难说。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的义乌企业应转变思维,想想如何进行经营创新。
阅读数:717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尚阳简介
    尚阳,中国著名分销渠道专家,营销战略专家,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尚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曾任娃哈哈集团市场总督导。荣获第三届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中国十大企业培训师,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专家。熟悉并掌握企业成功运作的简单而实用的管理方法;擅长企业战略、企业营销策划;在市场运作、网络构建、品牌规划等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颇深的造诣。   近年来专注于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著有上百万字的著作和专论:《渠道变革》、《中国经销商的出路》、《商理-当代企业竞争方法》、《终端运作管理手册》、《品格第一--执行源动力》、《娃哈哈企业方法》等,被誉为"中国优秀的营销实战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