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12月19日最终以距离完全失败只有一步之遥而落幕。充满黑色幽默的是,为了开这次会碳排放量就高达快5万吨。在开会期间人员的排放大概是5700吨二氧化碳,来回的人员坐飞机的排放是4万零5百吨。花了将近五万吨的碳排放量去开会,哥本哈根最终只得到了一个无力的协议,离形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还相距甚远。哥本哈根以这种方式落幕,自然让全世界充满了失望。
哥本哈根的失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各个国家都只顾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都在为自己未来经济发展空间做更多的争取。而没有那个国家愿意做出更多的牺牲,去考虑全球的整体利益。目前来看,一个国家要承担减排任务,必然影响到他内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或者是改变产业结构,或者是提高能源结构的使用效率,这些都不是轻松能够实现的,需要各个国家投入很多的资金和技术才能达到目的。在哥本哈根的这场博弈中,已经演绎成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各国都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战略。当然,这种自私的战略最终让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成了全球共同的失望。
不过,还是要说回来,尽管哥本哈根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但无可置疑的是全球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这从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在大会中发言就可见一斑。他强调,不管哥本哈根会议是否达成协议,中国都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节能减排中去。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做了同样的表态。这都表明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目前看来,哥本哈根带给中国企业的既有巨大的机会,也有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和机会并存的两条线,正好组成了中国企业在低碳时代前行的“十字架”。
哥本哈根带给中国企业“十字架”的横轴是机会。在低碳经济时代,必然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会出现风电、光伏、核电、特高压、高压变频、新能源汽车、LED等构筑的新能源产业;碳交易会带来贸易和金融产品的新发展;碳捕获技术会带来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等等。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会带给企业巨大的商业机会,目前保守的估计到2020年时,该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2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这种低碳产业壮大的过程中,政府也会动用自己的财力,出台优惠的政策在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来扶持低碳经济中的企业发展。当然,有了这种巨大商业机会的存在,反过来肯定会加速企业更快速的发展。
低碳经济时代带给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是来自全球经济发展的重新洗牌。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很多方面必然会落后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部,这种位置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只能拿到薄利。这是由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不同决定的。而到了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和发达国家几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差距甚小。从而给了中国企业在新起跑线上诞生“刘翔”的机会。比如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中国就一改在传统汽车生产上的长期落后,涌现出比亚迪等一批走在世界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同时,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排放量的两成以上。既然是最大,也就意味着在低碳经济时代能够创造出来的市场空间也是最大的。中国政府已经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定为自己的核心战略之一。也负责任的提出在2020年比2005年C02单位GDP排放量降低40-45%的目标,并且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了这种巨大的市场,再加上清晰可见的减排目标。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会拥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去分食这么一个巨大的蛋糕。
哥本哈根带给中国企业“十字架”的纵轴是挑战。挑战主要来自碳关税。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没有成功,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因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所以在发达国家方面有种声音认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进程正在受到中国的阻碍,法国总统萨科齐就公开表示了这层意思。在国际间没有通过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后,不排除欧盟和美国会动用碳关税,单边来给中国压力,迫使中国更大幅度的减排,约束中国的碳排放总量。
其实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碳关税就已经炒得很热。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而到了今年3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提出,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与此同时,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如果得到实施,会让刚经历金融危机出现大幅下降的中国出口雪上加霜,让很多中国出口型企业承受巨大的压力。目前有测算,就中美之间的贸易而言。出口方面,若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近1.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以上。
哥本哈根带给中国企业的这个“十字架”已经摆在眼前,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更需要务实的面对这个“十字架”,更好的谋划,趋利避害,从而为自己的将来谋取更大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