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近期行事高调。
相对于正在断臂疗伤的国美,苏宁正用实际行动说明,我并不是“千年老二”。
今年年初,张近东放出消息,苏宁电器将在年底进军香港市场。5月27日,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创立5周年之际,张近东再次为苏宁的国际化谋划:苏宁进军香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具备地缘优势的深圳已成为苏宁进军香港的桥头堡。
时代周报记者 陈晓双 发自上海
曾几何时,张近东曾对黄光裕说:“如果哪一天苏宁做不过你,我将苏宁送给你。”
往事如昨。如今对话的两位主角境遇竟如此不同。在张近东有条不紊地实施千家开店宏伟蓝图时,黄光裕正在狱中继续自己灰暗的人生。
国美继任者陈晓此时也显得小心翼翼。他近来多次往返北京与上海之间,忙着跟国美未来的潜在投资者谈判,陈晓希望能为即将出售的20%国美股权找个好价钱。在这关键环节上,陈晓不希望出任何差错。
国际化提速
令人玩味的是,苏宁原本计划在2010年进入香港市场,现在却选择提前一年迈入国际化。国际化的提速,既是为了一洗前耻,也是为了巩固其老大的地位。
2007年11月,张近东笑对苏宁并购大中的传闻,他以为苏宁拿下大中是志在必得的事情。结果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国美插手,大中倒戈。张近东愤怒了。在苏宁和国美的斗争史上,他又一次败给强悍的黄光裕。
冷静之余,张近东认为这种并购式扩张并不是苏宁的特长,他提出,苏宁的优势在于自主开店,要走“内生式增长”的道路。
张近东这种内敛的发展策略跟张狂的黄光裕相比,显得不温不火。直到2008年10月,苏宁800多家连锁店的规模与国美1300多家店面的规模相比,在供应商面前显然少了一份底气。
一个月后,事情又有了急剧转变,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国美在港交所遭遇紧急停牌。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突然摆在了张近东面前。
大规模的逆市扩张,千人招聘计划,在依旧寒冷的市场下,张近东的动作格外惹人注目。同年末,苏宁电器年销售额达498.97亿元,以40亿元的优势在总销售额上首次超越国美,而苏宁电器净利润达到21.7亿元,是国美的2倍。
张近东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在与国美旷日持久的贴身肉搏赛中,苏宁第一次得到了家电零售行业霸主的宝座。
此时,张近东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大陆地区了,他开始筹谋陌生的国际市场。
张近东说,苏宁电器进驻香港绝不是面子问题或者是做出国际品牌的样子,派出地面部队一定是为了占领,经营效益一定是苏宁始终关注的指标。
按照张近东的解释,金融危机对香港零售市场的影响比较大,但对于后来者,这也是进入的最好时期。目前香港投资成本会比较低,虽然比内地还是高了不少,但已经属于苏宁可以接受的范围。进驻香港是苏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苏宁希望通过香港这个窗口,摸索和国内市场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文化、法律、消费习惯等各种问题,搭建面向全球的管理平台,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今年3月份,张近东已向市场公开其香港扩张计划。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连锁评估、市场调查、消费者调研等各种前期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张近东表示,苏宁更倾向于选择区位更好、影响力更大的核心优质店面,所以目前仍然在进行选址工作。
苏宁只是香港零售市场的后来者,国美早在2003年就已进入香港市场,目前门店数达13家。当初国美香港开店,似乎更关乎黄光裕的面子问题,按黄光裕的说法:“国美都香港上市了,怎么可以在香港没有店面”。经过数年发展,国美在香港的年销售额已达15亿元以上,占香港电器和消费电子商品零售市场15%以上。
张近东在此问题上又落在了国美后面。不过,张近东的胃口也很大,他提出苏宁香港门店总数将不低于10个。按照张近东的规划,首批开店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店数目将在4到5家门店。
具备地缘优势的深圳是苏宁这场国际战的后备基地。经营模式的研究和创新、筹建团队的组建、供应链的组织、物流配送售后安装服务的支持,深圳都承载其中的主要任务。事实上,深圳是苏宁最早进入的重点城市之一,近几年发展也非常稳健,目前门店总数达到了26家,其单店同比增长曾连续两年在全国位列第一。
乘机甩开国美
进军香港只是张近东的一个探路石。对一级市场空白的填补,三、四级市场的“真空”区域抢先攻击,才是苏宁当务之急。
黄光裕并不是国美的全部,张近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虽然,目前国美并没有走出黄光裕事件的影响,但一旦国美在陈晓的主政下出现转机,苏宁是否又将退居第二?这些谁都无法预测。
张近东必须趁国美疲于应付眼前这场危机的空当,把苏宁的江湖地位巩固起来。
光大证券分析师黄志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美2008年底拥有门店859家,加上其在上市资产以外的413家国美门店和61家大中门店,其经营规模还是比苏宁的812家店大很多,“这也是苏宁快速扩张的一个原因。”
苏宁这场没有国美紧紧相逼的战争在去年年底便已打响。
早在去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扩散期间,当其他业内企业宣布中止或缩减开店计划的时候,苏宁就制定了“积极防御”和“主动出击”两手抓的市场战略。除重视单店产出、发展自建店模式这种“防御”战略外,“主动出击”则是苏宁在一、二级城市继续大力推行以旗舰店为核心,在三、四级市场加快布点的战略。2009年200家店的开店计划、全年店面数量突破1000家,在张近东看来,势在必行。
今年五一期间,苏宁逆势开店50家,打响了领跑行业加速发展的头炮,其中包括24家新开门店和26家重张门店。
在抢占城池之时,张近东对苏宁与国美的发展模式予以区分,将差异化定为苏宁超越国美的一个必要战略。这种差异化策略体现在用3C旗舰店颠覆电脑城模式,用定制、包销、OEM等营销手段提高利润率。张近东早已意识到单靠盘剥和挤压制造商获取利润无法长久获得竞争优势。
也正是在张近东这种理念主导下,苏宁的单店赢利能力高过国美。去年苏宁单店销售额为6145万元,而国美的则为5342万元。
但家电分析师张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家电连锁商单靠门店赢利不能维持长远发展,要想保持销售快速增长,只能扩大开店规模。而目前一二级市场相对饱和,农村市场潜力大。
苏宁此次五一开店对三四级市场的“真空”区域明显更为侧重。家电下乡给整个家电连锁带来的市场空间,使得张近东信心满满。他表示,全国3000多个县市都应该有苏宁的门店。
避免重走冒进路
张近东另外还把购置、自建门店作为扩大租赁开店的辅助思路。今年4月,苏宁斥资12亿元无锡买地自建门店。这也是张近东首次将地产与家电的商业思想交汇。
在此方面,黄光裕曾经把地产作为快速解决其资金困局的救命稻草。但国美“商业+地产”的模式加速了其跌落的进程。与国美一样,张近东希望苏宁借助商业发展地产为自己提供网点铺面,以降低租金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且这种“商业+地产”的模式可以将现金流充分利用起来,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又能通过资金分流,适当地控制家电销售门店扩张过快所带来的风险。但显然,张近东并不希望重蹈黄光裕资本冒进的老路。至少目前看来,他在地产领域走得并不远。
在苏宁实施这一系列动作面前,国美却在陈晓的带领下,进行防御保卫战:关闭100家左右效益不好的门店,同时开一部分旗舰店和优质门店。国美作为曾经的“价格屠夫”,依靠规模效应对上游供应商形成掌控挤压,因核心人物黄光裕出事,这种局面已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也是造成国美去年第四季度销售业绩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陈晓实施的新政,则是国美在离开黄光裕的日子,对其过往疯狂并购高速圈地扩张遗留问题的一种修正。黄志刚认为,国美优化门店网络,强调建立与供应商和银行的共赢关系,是为了解决目前面临的盈利能力下降,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而来,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救急。
不过业内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苏宁近期虽然在门店经营、规模扩张速度和效率上胜过国美,但是,相对于以前来讲,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国美仍在门店网络和销售规模上占据优势。
张近东巩固苏宁王座的地位仍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