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为财而死吗?
——中华民族曲解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所有经商者的千古名言,也是所有的卖国贼、汉奸、贪官、污吏,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时,常常把它引作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名言出自一本颇为神秘的古籍《昔时贤文》。说它神秘,是因为至今为止,都无法得知这是哪位高人的大作,面世于何朝何代。经众多史学家考证,《昔时贤文》,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作者不详。文中吸收了中国历代许多优秀格言,谚语等,叙述了为人处世之道,内容丰富,言近指远,押韵工整,易诵易记;曾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甚大,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是一篇绝佳的启蒙读物,它怎么会像我们现在这样理解呢?
史料中有一个关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背后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有兄弟两人,自幼父母双亡,哥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过了几年,老大娶了媳妇,成家立业,苦日子也到了头。人世间真的是只能共苦,无法同甘,连手足之情,也难免如此。就在生计渐渐转好的时候,小夫妻俩开始想着法算计自己的兄弟,最终哥嫂独占了父母留下的一点薄产,把弟弟赶岀了家门,从此老二无奈地在外流浪。
一日,老二有幸遇到一只大鸟,大鸟对他说,在东海深处中有一小岛,岛上遍地都是金子和黄豆,我带你到岛上,你捡金子,我吃黄豆,但是天快亮时,你要及时提醒我,我们赶紧离开小岛,否则我们两个都要被太阳升起之时的万丈光芒点燃烧死。老二点头答应下来。如愿按照大鸟的吩咐,果然发了一笔大财,穷小子时来运转,成了当年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
老大看到老二发了财,百思不得其解,天天跟老二套近乎,老二被哥哥纠緾的不行,不再计较当年所受的种种委屈,就把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听。哥哥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天还没有黑就开始等那只大鸟的到来,等了好长好长的时间,终于等到大鸟飞来,老大哪里还顾得上同大鸟说话,抓住大鸟的双脚向东海飞去。
大鸟飞呀飞,老大盼呀盼,飞过高山,掠过大海,终于落在那个小岛上,老大睁眼一看,可不得了啦,只见遍地是黄澄澄的金子,老大再也顾不了许多,疯狂地globrand.com捡了起来。他只顾捡自己的金子,只恨爹妈少给他生了两只手,哪里还记得弟弟千叮万嘱在天亮之前必须离开的警告,可怜大鸟还沉迷在黄豆的美味之中,等着老大提醒它。不知不觉,东方天已大亮,轰的一声!随着旭日东升,整个小岛霎时间成了一片火海,就这样,贪心的老大和无奈的大鸟双双葬身在火海之中。
当后世之人在分享这个传说时,都会为大鸟的去世感到深深的惋惜,也十分痛恨老大的贪得无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这则古老的寓言是劝诫人们做人不要太贪心,该取则取,当舍则舍。
有一位学者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三层意思:
1. 它描述了人在基本生存上对财产(比如粮食、衣物、住所等等)的依赖。个体生命在其生存上需要物质基础,在其维持和发展上也同样需要物质基础。许多人死于饥荒,众多死于寒冻,这种史不绝书的悲剧体现了这句谚语的正确性。
2. 它阐述了财产与人的尊严的关系。有时候,人们争夺财产并不是为了保证衣食住等等基本需求,而是企图用财产的丰厚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体现自己值得他人尊重的程度和品级。
3. 它准确地描述了人们在财产中迷失了精神、导致陶渊明所感叹的心役于物的状况,有的人甚至跌入拜物教的迷魂阵。这种状态的人往往将财产与生命等同起来,与人生的终极价值等同起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成了他的座右铭和价值皈依。
力拓案件的胡士泰为了这句话,宁愿做汉奸,葬送了自己的下半生,还受到千百万国人的唾骂;国美集团的黄光裕为了这句话,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千千万万信奉这句话的贪官、污吏、卖国贼、汉奸、奸商等罪人,你们所有的金钱、名誉和地位、甚至生命,就会像故事中的老大一样葬身火海。所以,人不能为财而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