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去拜访一个台商企业,H老板向诉苦到:在大陆做企业太难了,员工没有和企业共命运的心态,经营者以创业的姿态运作企业,员工却始终只是把自己当做雇员!
H老板道出了许多民营企业老板的苦水,自己辛辛苦苦做企业,本想放权给中层,却得不到呼应,整个企业依然缺乏前进的动力,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无疑,企业的原动力来源于员工,H老板也知道,但是问题是他的整个观念依然没有转换过来,他依然耿耿于怀于新劳动合同法,他无奈地说大陆的企业仍像“国营企业”,我知道他话中的潜台词是太多的社会保障条例增加了他的成本,日薪制向月薪制的过渡他还一下子接受不了。H老板还怀念那个只要肯干就能赚钱的时代,那个师傅带徒弟的时代,那个只要精于压缩成本就可以取胜的时代,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酷的外部环境让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我认为,像H老板一样的众多民营企业高层至少要考量以下问题:
第一,确实环境变了,这是一个买方市场的时代,众多企业为市场机会狠命拼杀,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战略,以少胜多的战役难求,只能从大的绝杀中寻求生路,此时,重要的是集中自己的资源和力量;
第二,回归企业的基本使命和责任,诸如新劳动合同法引致的问题对于一个要想做大的现代企业根本不能成为绊脚石,对员工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法律对企业的约束,同样也是企业的责任,试想,一个连员工基本社保都不愿意负担的企业能走多远?再低的劳动力成本也是暂时的;
第三,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基础很难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即使老板想放权,由于中高层的执行力不够,导致企业的战略的执行大打折扣,老板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较深地了解,适时适度地放权,“一刀切”是不可行的;
第四,放权的同时要考虑“责权利”的匹配,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要有激励和约束,这个前提就是企业要建立起计划预算和绩效考核相联系的系统,企业有目标、考核、激励和约束,企业的战略目标要通过计划预算细化到年度、季度和月度,考核要落到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光喊口号是解决不了员工的动力问题的,“胡萝卜+大棒”是不错的选择。
H老板的苦衷我们很理解,但却不能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他看到了问题的现象,但在问题本质的深究上却一味归咎于文化的差异,事实上,任何的企业无论是跨国的还是本土的,都需要解决一些基本命题,比如企业的使命、企业的基本管理理念、企业的基本管理系统和方法等,在很多方面我们会发现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一致的。企业不能以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主观因素的执拗而错过发展的时机,就像H老板已经认识到:前两年企业光景好的时候本就该完成企业的转型。
时过境迁,光景不好的时候,企业也开始思量起“练内功”,“亡羊补牢,犹未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