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案例是中国商人最好的教科书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特色”,国外大牌公司的传奇故事,离你实在太遥远,你大可以不去管他。所以,一定意义上,现有的MBA对在中国做生意的你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少看点儿西方翻译过来的“舶来品”,多看看中国商人写的书,这才是“玄门正宗”。中国商人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入学习别人的优点和做法,吸取别人的教训,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好手头的事情。
以海尔为例。1984年入主青岛市电冰箱厂的张瑞敏,刚一上台,颁布的第一条规定是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的。后来从一封用户来信中得知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经检查,发现仓库里还有同样的冰箱76台,于是,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张瑞敏让76台冰箱的责任人向自己生产的冰箱抡起了大锤,并亲自砸了第一锤。一场“砸冰箱”事件,不仅使海尔成为了当时注重质量的代名词,同时也震服了海尔所有的人,从而确立了张瑞敏在海尔绝对的领导地位。海尔“砸冰箱”由此成为中国企业注重质量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并因此成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媒体、书刊、高等院校的“经典案例”。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事件的传播,海尔注重企业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的形象被极大地树立起来了。20年后,当海尔创造出逾千亿人民币的年收入、打造国际品牌、在距离全球500强最后一公里处全速冲刺时,对当年砸冰箱之勇,张瑞敏感慨地说:“现在你想砸也不可能了,如果再出质量问题,不是这么少一点,当时只有几十台,现在动辄就是几万台。”如今,海尔已经成为了国际品牌,在企业管理、用人和创新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但海尔也有过投资过于多元化之痛,进军金融、医药等与电器毫不相干的企业,想做中国的GE,结果在新的领域内建树并不多。
应该说,海尔的案例“很中国”,即便海尔的管理融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也已被国人所认同,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基本上不会“水土不服”。所以你根本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将国外的经典案例请进来在你这儿做试验。
启用有失败教训的执行人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在企业管理上,除了充分吸收失败的教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起用有失败教训,并能总结教训、吸取教训的执行人。这种人有更多的磨砺,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经验。切记,我说的是“执行人”而不是“决策者”。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是需要花大价钱来买的,有的时候成本可能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别人已经替你花了钱、交了学费、培训出了干部,你可以“免费”使用有失败教训的管理人员,何乐而不为?而且,他曾经的失败可能使他一直坐在“冷板凳”上,被“封杀”、“冷藏”,而你对他的“启用”很可能让他对你怀有“知遇之恩”,甚至产生“再生父母”般的感激和报答之情。他可能成为你“无本万利”的最佳选择。
春秋时期,齐襄公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管仲跟随公子纠,半路上“箭射小白”,其实只是射中了小白的带钩(腰带扣),公子小白咬舌装死,后来先于公子纠到达临淄继位,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齐桓公。管仲得知此消息后,逃亡鲁国。鲁国诸臣建议鲁庄公要么用之,要么杀之,鲁庄公却不留不杀,将管仲押送回齐国发落。最后,公子小白不计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管仲感恩图报,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任用并不是简单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而是公子小白心知肚明,公子纠才是决策者,是受益人,而管仲是各为其主,不过是个“执行人”,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忠于主人是当下属的职责。但是要原谅决策对手公子纠,可就要慎之又慎了,那可是两回事了。
慎用有决策失败经历的人
人们常说:“企业家有多大胸怀,企业就有多大发展。”然而,有决策失败经历的人与有执行失败经历的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虽然这个江湖不排斥温情,但温情永远左右不了结果,所以,你要慎用决策的失败者,最好不要重用。启用有过失败教训的人固然可以证明你的胸怀,但是千万注意,企业的问责制度,重点针对那些有过决策失误的人,而不是抓住执行失误人的尾巴不放。如-全球品牌网-果你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任用“决策败将”,以此来显示你的宽宏大量,估计你离死期也不远了。启用“决策败将”千万要慎之又慎,因为,曾经作出过重大决策失误的人,很可能是在智商或情商上有严重缺陷的人,这种缺陷是融化在他的骨髓里的,天性难改,即使是伟人也很难反省和改正自己骨子里的缺陷。如果你启用了他,他也许会感激涕零,努力做事,但只要条件合适,他就很可能不由自主地再次犯错,这可能就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道理吧。这时候,可就不全是他的错了,你也要承担决策失误的后果。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明朝大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清军,引“狼”入室。这样一个为了女人就会背叛国家的人,肯定会被人们唾弃,决策者应该对他弃之不用或者闲养起来。但是清朝皇帝为了奖励他,将他封为藩王,割据一方,以至后来当清朝皇帝不能满足他不断增长的欲望时,吴三桂再次举兵谋反。后来,康熙皇帝大力削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将叛乱平息。
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经商生涯更是短暂。一个人投身商海,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成长为商业巨贾,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锻铸成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以指导你如何不犯错误,你永远都无法预测你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困难,何况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避免自己犯错误的捷径,用一句时髦的话叫做借用外脑。因此多学习借鉴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大胆启用那些过去有过失败经历的执行者,尽量避开那些失败的决策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