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品类战略
近期,在广州超市就发现了一款饮料新品牌:好益头,脑营养饮料。这款创新的产品,表面很符合品类战略的要求:一个全新而独特的品牌名(好益头)、一个新品类名(脑营养饮料),还有公信力营销元素(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研制等),一个独特的包装(世界第一款倒置包装)。但,通过研究,发现其只是应用了品类战略的皮毛,很难成功。
对立点在哪?
我们发现:好益头最初想采取的是对立战略,对立谁?从包装上,我们看出,是能量饮料第一品牌——红牛。
红牛是正着的易拉罐,好益头就是世界第一款“倒立”易拉罐;红牛在罐体上采用了蓝色的色条,好益头就采用了红色色条加以对立;红牛强调“少年儿童”为不适宜人群,好益头就用大号字强调特别适合脑力工作者及“学生”;红牛被质疑有激素、上瘾成分,好益头就强调“无激素,不成瘾”;为了攻击红牛偏甜的口感,好益头还诉求了“口甜喉不甜”。
这么多的对立推广卖点,没有聚焦一个主卖点(攻击针对对象的成功本质),很难树立“脑营养”新品类。
混乱的品类定位
要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树立一个全新品类,新品类的定位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第一接触的就是这个传播信息。独特而精准的定位,是新品类进入心智的快捷键。错误的快捷键,将启动错误的认知。目前,只看好益头的传播,它的上市定位应该是“上头不伤脑”,但这句话本身会令消费者不知所谓。上头,白酒才上头;不伤脑,是在攻击红牛一直被质疑的激素和上瘾成分,倒还准确。
而另一个定位表达“口甜喉不甜”,更没有实际的战略意义。即使红牛有这样的口感缺陷,也不应该是它攻击的对象。后来者采用“更好”的战略,行不通。
最后,没有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品类,产品自己喊出第一,并无实际意义,也不是最理想的品类定位表达。“中国第一款脑营养专业补充饮料”,对消费者而言不可能构成购买理由。
品类第一,创新第二
命名“好益头”,企业一定经过了很多次的头脑风暴,才确定这个很有创意味的名字。在办公室里决策出的创意,通常很危险。名字是营销中最最重要的决策。“好益头”谐音“好意头”,对企业自身来说是个美好的祝愿,但对消费者而言能启动、暗示品类战略的命名才是最有效的。
好益头独具匠心采用倒置包装,创意十足,但实用性不强。根据其宣称好益头采用的是人性化包装:全球第一款倒置的人性化包装——为消费者健康着想,预防罐口灰尘沉积。饮用时罐体反转, 使罐内营养物质均匀混合, 有效减少滞留。寓意“好意头到了”。从树立对立品类的角度来看,此发明专利绝对是个绝妙的创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是其底部着地,会不会给消费者更不卫生的联想呢?
创新,当然是品类战略的主旨思想,但和品类战略攻击的聚焦点无关的创新是画蛇添足。只有明确了对立点是什么,围绕着对立点的创新营销战术和产品才是最有力量的,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另一个方面,公信力的营销元素应用有一条关键指标:提供产品可靠性、实力的机构必须是第三方权威知名机构。而,好益头使用的“北京营养源研究所”、“首信集团”均没有达到这个指标。并且一下子用两个,分散了公信力的力量。王老吉是应用公信力营销的高手,早期用的是“cctv合作伙伴”,然后是“人民大会堂宴用饮料”,现在是“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这里的技巧是:一个时期,只用一个权威公信力。
发现本质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葡萄适,葡萄糖能量饮料”,它是一款在广州畅销的“补充脑能量”的饮料。它独特的瓶型和包装,以及“火材人”独特的视觉表现,通过广告和传播,已经成为“脑能量”的代表品牌,和红牛维生素饮料形成区隔。并且在消费者的认知中,这两个领先的品牌,都占据了重要的心智资源。葡萄适所占据的是“葡萄糖”,葡萄糖本身就是一种公认的补充能量的;红牛占据了“维生素”,维生素本身也是补充能量的。
在市场上,葡萄适潜在的定位是:白领加班的饮料,反定位红牛为“体力运动者”的饮料。(红牛最近的“有能量,拼精彩”的电视广告,一个白领在办公室和电脑等办公用品打巷战,自己也在无形中强化了这个对自身并不利的定位。)
作为新上市的品牌好益头“脑营养”饮料,它占据了什么样的心智资源?没有。
在参与功能饮料竞争前,必须概括竞争全貌,准确聚焦竞争对手,寻找心智空缺,建立替代性的品类定位这才是正确的品类战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