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刘先明精细管理工程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38042
文章数:15
评论数: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打击抄袭,需要“六管齐下” (2009/11/18 14:10:25)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2009年6月21日)
 
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不诚信的行为;抄袭是不规范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
 
抄袭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来讲,是一种破坏;抄袭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来讲,是一种阻碍;抄袭对于健康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种恶性毒瘤。
 
对于被抄袭作品的著作权人来讲,抄袭者是对著作权人成果的掠夺、剽窃、侵害。
 
对于抄袭者职业生涯中直接或间接的竞争者来讲,抄袭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直接或间接伤害了竞争者的正当权益。
 
现在,由于抄袭的手段越来越多,抄袭的成本越来越低,抄袭者的学历越来越高,高级抄袭越来越难辨,抄袭者通过抄袭换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越来越大,而著作权人打击抄袭者的力量、力度又很有限,抄袭尤其是硕士、博士、教授、专家、培训师等的抄袭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见怪不怪的流行病了,抄袭已经直接对社会的公德和公平发出了严峻挑战。
 
本人首创性形成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精细管理工程》、《治理管理中的“跑冒滴漏”》、《岗位主人翁》、《“五进五融”安全文化建设新模式》、《高绩效团队的“八个一”特征》等作品的核心内容,曾被30多人抄袭、发表,其中尤以一些硕士、博士、教授、培训师等的抄袭为甚。当本人发现作品被抄袭、侵权的时候,本人通常采取先用舆论武器、后用法律武器的方式,进行维权,大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结合本人过去30多次有效维权,尤其是打击一些硕士、博士、教授、培训师抄袭的经历和体会,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打击抄袭,需要“六管齐下”。
 
一、著作权人要做好打击抄袭的工作。
 
抄袭者直接侵害的对象是作品的著作权人,抄袭者的抄袭之作是否抄袭了著作权人的作品,著作权人应该是最能感受到和觉察到的,因此,著作权人应该做好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工作,也应该做好著作权是否被抄袭、被侵权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自己的著作权被抄袭、被侵权,就应该依法运用舆论武器和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对抄袭者进行严厉的打击。
 
二、媒体要发挥防抄袭、反抄袭的作用。
 
抄袭离不开媒体,打击抄袭更离不开媒体。媒体应做好作品审稿工作,防止抄袭得逞;一旦发现抄袭之作,就应及时消除抄袭的侵权影响。从建设创新型、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及时揭批抄袭现象,宣传反抄袭的意义和方法,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持续保持防抄袭、反抄袭的高压势态,发挥媒体在防抄袭、反抄袭的重要作用。
 
三、法院要依法“好、快、省”地审处抄袭案件。
 
网络时代里,抄袭容易又快捷,而侵权影响快又广;抄袭成本低,而抄袭后的利益大而久;但是,著作权人从获取抄袭证据,到侵权行为地或者抄袭者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则需要费相当多的时间和周折。法院有必要对抄袭案件的审理流程进行优化,应在保证审案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著作权人维权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并让抄袭者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
 
四、各单位都要做好防抄袭和反抄袭的工作。
 
很多人不讲诚信和道德,为了学历、职称,大肆低级抄袭或高级抄袭,因此,各单位在审评学历、职称的时候,不能仅看其是否发表论文,还应看看其发表论文是否有抄袭的可能。另外,当学历、职称评审后,如果发现有人发表的论文是抄袭的,就应该取消其相应学历和职称,同时,要追讨其因欺骗性晋升职称而获得的各种利益。
 
五、抄袭者的合作者应伸张正义,协同维权。
 
有的抄袭者在抄袭之作中,署上一些权威人士的姓名;有的培训师抄袭他人作品、在企业讲课,企业又将培训师抄袭的内容发布到有关媒体;有的出版社,将抄袭者抄袭的内容出版发行;等等,作为抄袭者的合作者,一旦知道抄袭,就应该伸张正义,协同维权,而不应该隐瞒、纵容、包庇,更不应该传播、扩大抄袭者的抄袭行为所带来的侵权影响。
 
六、有关部门应创建反抄袭的举报平台和激励机制。
 
抄袭者的行为是欺骗全社会的行为,是破坏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行为,有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尊严,所以,管理著作权的有关部门应主动肩负起建立和维护全国著作权的良好秩序的使命,创新建立规范、高效的举报抄袭的平台和通道,启动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力量,共同打击抄袭,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阅读数:861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刘先明简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中国首位“签约总经理”(咨询师以企业总经理的身份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曾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2004年中国十大培训师。 刘先明研究开发了“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品牌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的“三位一体”的管理理论,上海铁路局、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常德烟机、延安卷烟厂、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九寨沟管理局、黄山狮林大酒店等40余家单位借鉴了“精细管理工程”。 刘先明曾为大庆石油管理局、海尔集团、海信电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都机场、上海铁路局、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械厂、山东墨龙集团、四川省电力公司、九江发电厂、洛阳热电厂、红豆集团、内蒙古移动、北京贝尔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平煤神马集团易成碳化硅公司、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十工程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工厂、苏州胥城大厦、北京怀柔第一医院、东风汽车铁路运输处、山东瑞星化工集团、山东金洲矿业集团、山东华宁矿业集团、山东省潍坊地税局、新华联集团等企业提供了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文化营销、客户服务体系等咨询、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