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营销和销售类工作的,几乎碰不到不喝酒的场合。酒是增进关系的催化剂,也是感情深浅的试金石。所以,喝酒也是营销人工作的一部分,有时可能是被逼,有时也很无奈。
笔者认识这样一位老营销人老孙,四十多岁的年龄,早年靠搞印刷发家,赚得第一桶金,好在当时自己比较有投资眼光,用赚得的第一桶金六百多万在北京、上海买了多处房产。后来由于自己投资其他生意失败,基本是亏得血本无归。他经常自嘲自己“穷得只剩下房子了”。现混迹于营销江湖,走南闯北,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老孙发挥自己的公关特长,经常为厂家牵线搭桥——为产品找市场,为市场找产品,他与人一见面基本是自来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语文右知数学,反正什么话题他都能扯上几句,最神奇的是,他还不是一个厂家的正式供应商,最多算一个还没有给厂家供货的“编外供应商”,却得到厂家老板的赏识,视为座上宾,厂家老板的重要饭局都带上老孙,老孙与厂家各级主管的关系混得非常熟,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凭其超强的公关能力,老孙被授予了“金牌皮条客”的美誉。
老孙混迹江湖,酒场肯定很多。老孙是个南方人,但在盛行酒文化的北方,也特别吃得开。许多北方人在酒桌上都怕老孙,不敢与其拼酒,并俯首称臣,甘拜下风。并不是老孙的酒量特别大,而是老孙在酒桌上有一套独特的营销战术。
老孙酒量算还可以,但比北方很多能喝的还是差得远。但老孙有一个人特长,就是特别善于喝快酒。他的酒量在一斤半内,超了量必醉无疑,但他能一气把一斤半喝完。很多北方人虽然有两斤以上的酒量,但都必须在饭局的两三个小时内喝完,一气喝完都搞不定。老孙就充分发挥自己善于喝快酒的特长,在饭局上一开局就采用气势上非常凶悍的“二比一”战术:即用装三两白酒的杯子,别人喝一杯,老孙自己喝两杯。两杯一喝,半斤酒就下肚了,很多在酒桌上的人就被吓住了,心里开始打鼓,摸不清老孙的底细了。很多人就不敢贸然敬酒了,随后老孙就抓住了酒桌上的主动权,由被动变主动,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调节喝得多少了。他称此招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酒喝多了伤身体,能少喝还是尽量少喝。
老孙虽然此招屡屡奏效,但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一次与西北的一位客户喝酒,老孙别出心裁,三钱一杯的酒杯,面前摆了十八个,声称为表示对东道主的感谢,自己先干为敬。这样,半斤酒已经下去了。老孙想不到的是,对方毫无惧色,礼尚往来,回敬了十八杯酒。回敬完了之后,又称喝酒必须“酒过三巡”才体现礼仪,三巡过后,老孙的一斤半酒量已经到顶了,后边的其他敬酒就根本招架不住了,自己当晚喝完酒如何回去的,自己都不知道了。
痛定思痛,老孙经过总结,发现西北人喝不了自己南方浙江当地的黄酒,因为那个酒喝着酸不拉几的,但后劲很大,很容易醉人。老孙招待西北的那位客户就用黄酒,果不其然,西北客人大醉。老孙随即公布,大家以后不要在争酒了,到了你的西北地盘你不要再用西北白酒招待,到我的地盘我也不用黄酒招待了。从此大家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了。
老孙经常自夸说,别人称自己的酒品好,通过上述的酒桌营销战术,还是有些靠谱的。
营销人就要少喝,还要别人夸你酒品好,这是有点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