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国企业对营销的认识就是推广就是叫卖,所以,也就有了营销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叫卖技巧与声音大小,再所以,营销的工作很简单:把孩儿(产品)生下来之后,就去找有叫卖技巧的公司、注入资金提高嗓门叫卖就行了。营销是这样的吗?
品牌在中国是个被强奸的不能再烂的东西,被完全的工具论了,被当成了摇钱树,被虚无化了。营销公司与我们的企业犯了一样的病,张总对刘总监说:“老刘,我操,快点把品牌搞一下,快点把销售额提上去!”
品牌是这样万能的东西吗?不是,我们的企业品牌代理公司都婊了。
品牌是意识形态类的东西,品牌诞生的前提条件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区别自己与别人,而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购买自己产品的信用工具而已,这种信用工具(我们所谓的品牌资产)形成的本质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也就是说是所有企业经营行为的信用化的沉淀。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好品牌必须把企业唯一的工作做好(产品与服务)。
当然,我们为了让消费者更好知道我们的经营行为是好的,我们要使用多种手段把自己的信用传达出去,就是我们目前所谓的其实是错误的营销,实际这仅仅是一种推广。
中国企业正在把信用传达过程神化,把所谓的品牌包装大了,用它去吸引消费者,去实现销售。
其实,品牌与企业的经营行为之间是存在溢价空间的,并且有时候溢价空间还很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我们的信用工具(品牌)可以被无限度地溢价。就像股票一样,股票的价格可以偏离股票的价值的基本面,但是,不可能永远偏离。
在中国虚化品牌的行为实际已经演化成为一种恶劣的商业欺骗,因为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根本就是很垃圾的,是很糙的,你却拿出一个光鲜亮丽的玩具吸引消费者,勾引大家上当。
品牌存在的理由是品牌所选择目标客户群的终生价值,而不是一次,如果你一次可以玩一个漂亮的骗局,短期你的销售额大增,实际上这样的品牌已经躺在死亡的身边了。
我们的舆论对乐华的死因都分析了一万遍了,理由也找了很多,但是,我们的感觉是它准确地死在基本面上,而不是其他东西。
营销在中国是个用脏了的词汇,但是,我感觉我们的企业以及所谓的国产营销大师都还没有搞清楚这个词的真正涵义,营销不是推广,是为实现交换而必须选择的组织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永远是生活环境的反映,也就是说方式必须追随环境,而不是相反。中国的营销理论太多,国产大师为慕虚名制造的一些类似炼丹术的东西,实际上全是花而不实的笑料。进口的理论被轮奸了N亿次了,搞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竟多有小丑跳出来大骂这些人的东西:你他妈的你搞懂了营销没有,让人感觉好笑的要命。
阿帕奇直升飞机是非常棒的作战工具,但是,我们不会用,要是我们连飞机也不会开的话,我们的逻辑就来了:他妈的阿帕奇飞机真是一堆烂铁,是这样吗?
营销是持续地让组织找到有钱可赚的东西卖出去而不伤害自己后来的买卖,并且,消费者还继续高兴着前来与你继续你的生意。
如果企业的产品根本就是垃圾,然后找了一群人让他们帮卖这些垃圾,他们还告诉你该应该怎样花钱这些东西会卖的更好,可能吗,这不是一群江湖郎中花色骗子吗?
求求你记住:你要销售的家伙不行了,你仍然执迷不悟,仍然把鼓手找来替你吹曲子,这些鼓手就是给你送葬的人。
可是,中国的营销界的现实就是这样,而我们的企业也不知道是真婊了还是假婊了。
外国的理论是外国市场环境的后续式的反映,中国有中国的实际,给小孩子避孕药或用卫生巾肯定是不行的,大骂卫生巾与避孕药出了问题了吧,真是能把睡觉人的牙也能笑掉。
中国正在向过剩的市场环境走,并且,很多产品已经过剩,所以,市场环境对我们营销的真正考验是:先瞄准后打枪的问题,而不是以前,先瞎吧着两个眼打枪然后再瞄准的问题,以前先打枪后瞄准你赢了,是瞎猫碰正了死老鼠,是需求容易满足。
现在,再来试一试,你再吊嗓子也没用了,必须改为先瞄准后打枪:找准需求是最为关键的,怎样去找需求,怎样全面让企业的方向朝向需求是我们的企业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而不是找吊嗓子的人,其他的营销突击旅仅仅是拉拉队,它们没有能耐帮助企业办大事。
我们的企业应该清醒。营销人也应该清醒。
哲学上说事实独立于任何对于事实的表达,我骂人的脏话仅仅是对中国营销事实的一种表达,但愿这种表达更靠近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