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而言,依然是急功近利的电影系列剧。我们可以理解为市场环境没有时间让中国企业温吞慢火的熬煮品牌饕餮。但,更多地是,我们缺少“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与远见。活在当下的急迫,已然让中国企业更觉得务实。于是,一幕幕的营销穿越剧,一次次给我们讲述传奇般的中国品牌故事。可惜,昙花一现者,多。浮躁的互联网现象,如今业已在营销中蔓延。
经济学中的投入与回报关系,与中国人笃信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古谚语不谋而合。只是,我们当下更习惯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去提前收割。缺少耐性与长远胸襟,使得中国多数品牌将在未来的十年里,从公众视野消失。对于企业而言,不只是要活在当下,更要决胜未来。过分依赖急功近利式的营销手段,透支的不仅仅是当下,还有品牌的未来。
这几年来,诸如业内大乱斗的中国企业营销的阴暗面不断显山露水,甚至成为不少企业倚赖的品牌速成的“终南捷径”。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互联网产业,我们见过一夜崛起的品牌神话,同样,也目睹了一个又一个品牌速死的凄凉。唏嘘感慨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写在企业简介里的“百年企业、百年品牌”真的只是一个画饼充饥的理想?
多数中国企业没有认真想过做百年企业,百年品牌这事,当然,国有垄断巨头是根本无需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多数中国企业家,缺乏的不是经营智慧,而是精神。我们常常对诸如“狂降、恶炒、乱轰、谩骂、阻击"等急功近利的营销短视行为不齿,却也沉迷在10年甚至5年品牌战略的春秋大梦里,因为,我们受制于活在当下的生存观念和缺乏系统具体的战略营销执行。
譬如,在客户的培养上。所有企业都嚷嚷要培养客户忠诚度。殊不知,多数企业连培养消费者习惯都没有能够实现,更遑论客户忠诚度。何谓“忠诚”?忠诚是“没你不行,没你不活,死也不换”,能做到这一点的品牌,目前地球上尚未发现。事实上,多数消费者对于品牌消费只是到消费习惯为止。我们习惯把客户分为老客户、新客户、潜在客户,又喜欢二八法则里对新老客户培养成本与产出的关系定理,而这正是营销短视所在,谁说新客户就不是忠诚的习惯性消费者?往上推一步,我们的情感营销,往往也只是做到了此一代此一时。
试问,有多少企业能够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这些未来的客户呢?
我们总习惯以年龄段为品牌划定一个目标客户圈,而后再筛选、甄别、归拢。于是口碑营销也好,情感营销也好,都只是在一个狭隘的群体里展开,力量有限。试想,如果一个品牌,即便孩童时我们用不到,但这个品牌始终在我成长的重要阶段(比如生日)出现,且是十年、二十年,这份情感,将为企业品牌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中国没有企业做过,所以,我亦看不到先例。
再回到那个老问题:百年企业,除了国字号垄断,有几个民营身影?
营销下一代,需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