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值不值得学?
李嘉诚,值不值得你学习?
他是亚洲首富、全球华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10名;
他是塑胶花大王、房地产大亨、股市大腕、石油巨擎、电信先锋,业务遍及56个国家;
他经营的长江集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元化成功企业,在国际上知名的也只有美国的通用电气、英国的维珍集团等少数几家;
他经营的长江集团,历经两次石油危机、文化大革命、亚洲金融风暴,在近60年的经营史中,从未有一年亏损过;
他14岁进入社会,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令业界惊讶的销售高手;
他22岁开始创业,从一个借钱创业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商业巨擘;
如果你在打工,你可以学习一下,李嘉诚是如何成为销售高手的?
如果你想创业,你可以学习一下,李嘉诚是如何白手起家的?
如果你已经在创业,你可以学习一下,李嘉诚是如何更上层楼的?
如果你已经是巨富,你可以学习一下,李嘉诚是如何基业长青的?
世界管理学鼻祖德鲁克,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曾预言过:二十一世纪,华人管理的“秘密”,是否会成为管理学畅销的主题呢?如果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德鲁克的预言,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最值得华人研究的华人企业家,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了;李嘉诚大成的“秘密”,就是值得你深入研究的“秘密”。
你与李嘉诚的距离有多远?
看到这里,我想,你心里可能开始嘀咕了:
李嘉诚太富有了,他的财富是普通人的一百万倍,就仿佛一座让人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
李嘉诚太伟大了,他的伟大是一百年来绝无仅有的,就仿佛一座令人顶礼膜拜的伟大雕塑;
无论我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像李嘉诚一样富有;
无论我自己再怎么进取,更不可能像李嘉诚一样伟大;
真的吗?为什么?
难道李嘉诚比你的学历更高吗?他14岁辍学,中学没有毕业,你呢?
难道李嘉诚比你的背景更厚吗?他14岁丧父,家里一贫如洗,你呢?
难道李嘉诚比你的工作更好吗?他14岁工作,在茶楼做个服务生,你呢?
难道李嘉诚比你的运气更好吗?他22岁创业,负债累累,沉寂五年,你呢?
既然,李嘉诚的条件并不比你更优越;
那么,为何李嘉诚可以大成,你却一事无成或者小有成就呢?差距在哪里?
那么,为何李嘉诚可以基业长青,你却昙花一现或者一蹶不振呢?问题在哪里?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想要像李嘉诚一样成功,你想要超越李嘉诚,就需要先学习、研究其成功的“秘密”。
问题是,到底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呢?
向李嘉诚学什么?
如果你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你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如果你只是学了李嘉诚的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没有学到本质的东西,那么,你就可能走偏、甚至走火入魔了;
如果你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一样去学,学成个四不像,还不如不学的好。
很多人看到李嘉诚经常跳槽,以为跳槽就可以成功,而没有搞明白,跳槽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跳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更多一点的钱、更高一点的职位;李嘉诚跳槽的目的,则是为了发现自己想要的机会,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
很多人也学着李嘉诚去创业了,以为只有创业才有钱途,而没有搞明白,钱途到底在哪里?很多人创业,往往挖墙角求生存,抢走原来公司的客户,带走原来公司的员工;而李嘉诚出来创业,不但没有给原来打工的公司造成任何伤害,还给原来打工的公司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更在这些公司危难的时候,知恩图报,出手相救。
很多人也在学习李嘉诚的勤奋,李嘉诚每天都在6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次日3点;如果你比李嘉诚还要勤奋,你在早上4点就起床,并一直工作到次日4点,你24小时不休息,你就能超过李嘉诚?
那么,李嘉诚大成的“秘密”何在呢?到底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呢?
北京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先生曾经说过:“李嘉诚,是什么决定了他的成功?我想,肯定与钱没有关系。因为他在创业的时候,比他有钱的人很多。一定是钱以外的某种能力决定的,否则不能解释。你说机遇?同龄人的历史机遇差不多。除非天上掉馅饼,绝大多数都靠自己低头挖坑,勤劳苦做。李嘉诚肯定不是钱最多的人,显然钱不是决定他成功的原因;大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每个人对这个时代的感觉不一样,像大家都在同一时空,对世界的感觉不一样,这个感觉不一样,就相当于看法不一样,眼光不一样。”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先生曾经说过:“李嘉诚一直在转变和提升他的商业模式。你不能去学他做什么业务,做怎样的资产组合。因为这些东西跟他的背景、目标、个人喜好、公司的基础、外在环境都有太多相关。应该去思考的,是他的逻辑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这个决定?他是怎么来做这个决定的?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在那个时间的思考点是什么?我从李嘉诚身上学到的心得有三点:一是在不断巩固已有业务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拒绝寻找新的机会;二是在开展新业务时不做愿望式的假设,提前评估好自己是否输得起;三是所能支撑前两点的是‘心态’,只有一种高明的‘内心’平衡机制,才能让他既保持良好的进攻性,坚持寻找挑战,又拥有足够的自控,不变成一个赌徒。”
李嘉诚的这种高明的“内心”平衡机制,也许就是李嘉诚能够在多个产业如鱼得水,五十多年来保持基业长青的“秘密”所在;据一位与李嘉诚共事多年的资深人士所言,李嘉诚大成的“秘密”是——“心法”。
那么,李嘉诚的大成“心法”到底是什么?他是如何发挥这些“心法”的魔力的呢?
正确提出问题:“心法”,就是“提问”?
李嘉诚的大成“心法”是什么?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让李嘉诚自己来揭开这个“秘密”的谜底吧!
李嘉诚在多次演讲中提到:“我与大家分享的这项秘诀,那是终生指引我能凭仗情感和智慧,超越感受和本能的‘导航器’;它是一套衡量检讨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的简单‘心法’。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飘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在李嘉诚22岁创立长江塑胶厂的时候,他问自己:“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已经不够,在没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前,如何让一个组织减少犯错、失败的可能?”
在李嘉诚29岁的时候,他的财富已经可以让他对贫穷永远说“再见”的时候,他问自己:“人生是否有钱便真的会快乐?富有后,感觉不到快乐又如何?”
在李嘉诚晚年的时候,他虽然已经富可敌国、功成名就,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他问自己:“我如何才能让死后的自己比生前做更多的事情?”
李嘉诚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问自己:“我的努力和蒙上天眷顾,取得今天的成功,应如何做得更好?”
李嘉诚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问自己:“我有否过分骄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绝接纳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担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预视问题、结果和解决办法的周详计划?”
当李嘉诚谈到个人管理的时候,他认为,个人应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问自己一系列问题:“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适如其分处理的心力?”
当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的时候,他向在座的诸多学子们抛出了连珠炮似的“天问”:“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我们都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说话,我们有没有耐性聆听别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我们对失落、悲伤的人有没有怜悯?每一个人都希望站在人前,但我们是否知道什么时候甘为人后?你们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你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每一个人都懂得批判别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怎样自我反省?大家都看重面子,but do you know honor?大家都希望拥有财富,但你知道财富的意义吗?相信你们都有各种激情,但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
当李嘉诚获颁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时候,他感言道:“ 我常常想知道,如能把人类历史中兴衰递变的一切得失,细列在资产负债表上,最真实和公平的观点会是什么?今日,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种种机会,会引向何方?对贫富悬殊加剧的担忧,价值观的冲突带来的无奈,谁能安然无虑、处之泰然?人类能否凭仗自己的力量克服及超越自然环境的困局和疾病的痛楚?在充满分歧的世界中,个人的善意、力量和主观愿望是否足够建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及为每一个人的明天带来同样的希望?”
甚至,当李嘉诚看到身边的同事在玩游戏的时候,他也会发问:“你们每天都会坐下来玩两三个小时的电脑游戏,有没有想过整个游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游戏背后的程序是怎样运行的?”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无时无刻、永不停息,无穷无尽、持续不断的提问者,难道善于反省自问、善于提出问题,就是他的大成“心法”?
无独有偶,苹果电脑总裁乔布斯每天早晨醒来,都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并且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次是“NO”的时候,他知道他需要做些改变了;他每天晚上上床后,都会问自己:“今天,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对他很重要,成为墓地里最有钱的人,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
正确提出问题:“问题”大于“答案”?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好问题的价值远远超过答案的价值”。据说,曾经有人给爱因斯坦出过一个大难题:“如果有人对你说:‘60分钟内如果想不出下面将要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你就会没命的’,那么你会怎么办?”;爱因斯坦回答道:“前55分钟,我会用来提恰当的问题”。在爱因斯坦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恰当的问题更能导出正确答案了。
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为众多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工作的时候,他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正确地提出问题,恰如他自己所言:“解决企业的问题,不如追问到一个关键的企业问题;我的工作就是提问,你们的工作才是解答”。他不仅在面对企业CEO们时,可以提出致命的、有长久影响力的问题,而且,在他的诸多著作中,自问自答从而引导思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当企业客户带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来找德鲁克咨询,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德鲁克往往先问他们四个同样的问题:“你现在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去做?你现在正在做些什么?你正在做的跟你想要做的有什么差别?”。很多企业客户带着一肚子问题来,回答完这四个基本、简单的问题之后,就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高高兴兴回去了。
当很多人面临重大投资决策,不知如何取舍的时候,德鲁克经常提示他们:“一项生意是否值得投资,可以采取归零的办法,做个假设,如果现在重新选择,你还会投资现在这个行业、这个公司吗?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你就大胆去投;如果是‘NO’,你最好及早撤出”。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九十多岁的时候,在谈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他实话实说:“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我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当你被人欺负、被人欺骗、被人陷害的时候,你会怎么解决呢?你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呢,还是忍气吞声、顾影自怜呢?季羡林先生是这样来处理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会怎么做呢?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美国纽约的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每次面临重大投资决策的时候,都会问自己:“如果投资失利的话,该怎么办?如果发生最恶劣的意外情况,我是否能控制得了?如果碰上了最恶劣的情况,我都能挺住,那么就应该投资,反之,情况若是较预期的为佳,那就更好了”;当李嘉诚面临重大投资决策的时候,他也常常问自己类似的问题:“天文台说天气很好,如果五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
“唐纳德·特朗普”是如何成为纽约房地产大亨的呢?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纽约很多银行倒闭,当时,很多房地产商人想到的问题是:“如果纽约这个都市没落,我要如何保住现有的一切?”;特朗普却不以为然,而是问自己:“当大家都为目前的情况忧心忡忡时,我要如何做,才能致富呢?”;他问的这个问题,帮助他抓住了重大的投资机会,一举成为纽约地产大亨。李嘉诚好像与特朗普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在1965年的时候,“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很多香港人感觉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纷纷降价抛售物业,逃离香港,远走他乡;香港房地产市场一下子变成了“黑天鹅”,房价暴跌,有价无市,众多房地产商陷入绝境。当很多人认为“中共一定会武力收复香港”的时候,李嘉诚却不以为然,问自己:“中共是否真的会武力收复香港?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呢?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李嘉诚深思熟虑后,逆势扩张,捡个大便宜,把没人要的“黑天鹅”一只一只抱回家;到了70年代,香港快速复兴,那些没人要的“黑天鹅”转眼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红天鹅”,李嘉诚一跃从一个小地产商迅速变成香港地产界的大亨!
正确提出问题:“傻问题”成就“天才”?
当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牛顿头上的时候,牛顿就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苹果为什么总是向下,落到地球上呢?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落到月亮上去呢?为什么苹果往地球上落,而月亮不往地球上落呢?”。正是由于牛顿持续不断地追问这一系列傻瓜至极的问题,才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一个小时候被认为是弱智的孩子,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人,也像傻瓜一样,异想天开,问了一个很可怜的傻问题:“如果我坐上一架宇宙飞船,像光速一样快,时间会不会停下来呢?我会不会长生不老呢?”。问这个傻问题的人,最终发现了让世界震惊的相对论,他就是爱因斯坦。
我们禁不住要质疑了,“天才”是什么?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问题不断的“蠢才”吗?小孩子,总是有一大堆、一连串的“为什么”,成人们都给出了一堆堆、一串串看似正确的“答案和理由”,可以说是“总有理”,很多人更可以获得“理由亿万富翁”的桂冠。可能,恰恰就是那些表面“答案”,扼杀了那些孩子探索的“好奇心”,把那些天生的“天才”变成了人造的“蠢才”。
很多见过李嘉诚先生的人,都会觉得李嘉诚就如一个老顽童一样“天真”,充满了“好奇心”,每天早上,他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份全球新闻列表,让他及时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民生、行业的最新动态;每天晚上,他都会坚持读书,涉猎哲学、宗教、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一个新主题。或许,李嘉诚是世界上所剩不多,还对一切充满好奇心,满脑子傻问题的“天才”吧!
那么,善于问“傻问题”,真的是李嘉诚的大成“心法”?
有一位小学毕业的营销总监,他没有傲人的学历,却有傲人的业绩,他开疆辟土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傻瓜脑袋问到底。无论是企业内部员工,还是企业外部的客户,他见人就问,不是故作聪明地问,而是像傻子一样,追问很多看似“真理”的基本常识问题;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恰似一个怀疑症患者,有些不正常,不是脑子进水了,就是脑子短路了。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业绩才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他最傲人的业绩是在深圳一地,就实现了一亿元的销售额。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打破傻瓜脑袋问到底的人,他说过:“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100%的清楚,也一样要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李嘉诚召开会议的时候,会提前通知参会人员,让其提前做“功课”,开会时,他会习惯性地告诉参会者:“当你提出困难时,请你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告诉我哪一个解决方法是最好的?”。
难道最聪明的人,都是像傻瓜一样问题不断的人?在人们的常识里,科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都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人,他们应该知道一切问题的答案。但是,别忘了那句至理名言:“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而很多已经提不出任何问题的人,往往是脑子装满了无知的人,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被旧知识装满了,新知识已经填不进去了,他们自然变成了一潭死水,停滞不前。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的突破都是在很多人认为普遍正确的地方。
坐标界定问题:大海航行靠“罗盘”?
如果李嘉诚的大成“心法”,就是善于正确地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提出的这个问题,就一定是正确的问题呢?李嘉诚是如何提出“正确”问题的呢?
如果你在大海上航行,你如何才能保证准确无误地到达你想去的目的地呢?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靠什么?靠罗盘!没有了罗盘的方向指引,纵然再好的舵手,最终也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如果你与另一个人,同时走入同一个大森林,你手里握有一个指南针,另一个人孑然一身,哪一个安全走出大森林的概率更大一些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周围的很多能人,都是能掐会算的瞎子,你即使没有预知未来的本事,你只要有一只视力还算正常的眼睛,你就可以当老大了,虽然他们心里都明白要去哪里,可是,他们却都看不清路在何方,只能听你的。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进入一家大型集团企业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可是,无论到哪一个部门,他无论多么努力,始终表现平平,在各个部门轮转了一遍后,各部门给他的评价都是“通才一个,拿不起、放不下”,样样都懂一点,样样都不通,所谓的通才,就是统统不通的无用之才;他曾经呆过的几个部门经理,一致认为这个大学生算是毁了,将来一定一事无成。可是,十年后,这位大学生却变成了这家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因为他虽然在单项上不是很强,无法出类拔萃,可是,他知道谁在这个单项上是最强的;因为他在各项工作上都干过,所以,他很清楚各项工作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哪里,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当发现问题所在后,他就能马上找到对这个问题最懂行的人,来解决之。
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李嘉诚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是杂牌军总司令,难道我拿机枪会好得过那个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那个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了”。
这或许就是为何很多人都听李嘉诚指挥的原因吧?因为李嘉诚的心里装着“罗盘”,他知道方向在哪里,恰如那句名言所讲:“脚不能到达的,眼要到达;眼不能到达的,心要到达”!他虽然在某些能力上不如他的很多同僚,但是,如果方向错了,努力的结果,反而可能是南辕北辙,离自己想去的目的地越来越远。所以,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但是正确地提出问题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正确的,不代表未来也一定正确,正确地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不断纠偏,以免偏离航向。跟随李嘉诚创业多年的“老功臣”盛颂声,在谈到长江集团的成功之秘时,曾经说过:“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李嘉诚先生做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出过错误的决定”。
坐标界定问题:心里装着“坐标”
李嘉诚的心里装着的“罗盘”是什么样子的呢?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形象地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世界上每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就有850家企业是因为企业家决策失误造成的。优秀的跨国公司企业家用于战略思考、战略研究上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60%。用李嘉诚的口头语来讲,就是“原则或者坐标”。
那么,什么是“坐标”呢?“坐标”就是参照物,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女人,你可以说这个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也可以说她是世界上最丑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为何?因为没有参照物,你就无法做出比较,你就分不清美丑。《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表面上都是一样的,让唐僧无可奈何;可是,到了如来佛那里,让其现了原形,是真是假,一比便知。
如果“坐标”变了,情况会有何不同呢?我想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据说,到现在,世界上能够从理论上理解相对论的人,不会超过十个人,为了帮助更多人理解相对论原理,爱因斯坦就编了一个人人能懂的故事:“同样长的一段时间,当你坐在自己热恋的情人身边的时候,你感觉时间变短了;当你坐在熊熊燃烧的壁炉跟前,经受烟熏火烤的时候,你却感觉时间变长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你“坐标”上的“情人”换成了“火炉”,坐标不同,时间不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把研究的“坐标”,由“一般速度”换成了“光速”,在“光速”的坐标系里,时间变短了,世界大不同了。如果讲得更通俗些,可以拿教育方面的一个小例子来简单说明,你拿初中数学课本来教小学生,你找一个最聪明的小学生来,要让他搞明白负数是怎么回事,恐怕也要费很大脑筋;可是,换个坐标,把小学生换成初中生,随便找一个初中生来,哪怕是最笨的那一个,负数概念,对他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那么,李嘉诚的“坐标”是什么?他的“坐标”与其他人的“坐标”有何不同呢?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作出贡献……”。
难道那些核心价值观就是李嘉诚五十多年来保持基业长青的“坐标”?我想,要让你理解以上那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就是李嘉诚不败的“坐标”,最好的办法,是给你提供一个参照物,一个反例,反面教材可能会让你认识得更深刻些。如果这个反例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你依然不会太当回事。那就谈谈历史上足以与李嘉诚齐名的清代红顶首富“胡雪岩”吧,这个人物够大吧?我们都知道胡雪岩曾经如李嘉诚般富可敌国、乐善好施、德高望重,可是他却未能如李嘉诚般保持基业长青、善始善终,胡雪岩最终惨败在何处呢?他的灭顶之灾,来自于,偏离了自己的“坐标”,他在向外国银行贷款时,拿了回扣,多报利息,赚了朝廷的钱,激怒了慈禧太后,被严加惩办;胡雪岩的这个小辫子也就落在他的敌人手里了,对方借风点火,煽动众多储户到他的钱庄里来挤兑,结果,把他逼向了绝路,一生积蓄,一夕败光,一代英名,毁于一旦。
如果你洞悉了李嘉诚的“坐标”,你就会一通百通了,你对李嘉诚的许多超乎一般生意人的言论和行为,将不再感觉丝毫困惑,虽然李嘉诚被很多人尊称为“李超人”,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超出那个“坐标”系。当你听到李嘉诚说:“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你就不觉得有任何奇怪了;当你采访李嘉诚的时候,他郑重其事地告诉你:“我今globrand.com天两个要求,你怎么写都行。第一,你不要得罪人;第二,你不要让人家妒忌我。人哪,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称赞自己,也不要自己说自己有什么成就”,你也应该不会有任何惊讶了。
如今,李嘉诚已经80多岁了,很多人都非常关注他的退休问题,很多媒体记者每年都要问同一个问题,可是,李嘉诚的回答,也始终只有一大答案:“从未考虑到要退休,若将来退休,亦会全心全意做旗下基金会的工作,希望将基金会做好。我身体仍然健康,经常进行体格检查,很多指标较年轻人还要好。我热爱我的工作,所以还未想到退休,也不用找接班人,因为我有一班好同事,位位都可以做大将军。直到现在,长和系每项业务我都有参与,工作亦十分繁重,我们在56个国家有业务,与每个国家的同事谈两分钟电话都不得了。现在我仍然可以处理,你问我每项业务我都知道如何回答。如果有一天,我发觉自己脑筋变得迟钝,就会退休,不当上市公司的主席,但仍会全职处理基金会事务”。为何李嘉诚一直不言休?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不理解,其实,如果你知道李嘉诚的“坐标”,你就不会有丝毫困惑了,李嘉诚曾经说过:“人生是个漫长的赛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你什么时候起步,那便是起点,什么时候倒下,那便是终点”。在李嘉诚的“坐标”系里,根本就没有“退休”的位置。
谈到“坐标”,就无法避开“浙商”自创的《22条商规》不谈,因为浙商之所以能获得“东方犹太人”的美誉,就赢在对这《22条商规》的严格遵守上,而这《22条商规》就是指导“浙商”在商海里打拼的“坐标”,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或许你从中可以发现“李嘉诚”成功“坐标”的影子,也不奇怪,英雄所见略同:
1、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
2、不要轻易相信合约或合同
3、你自己必须守信,一诺千斤,但对不守信的人例外!!
4、你能赢得起但你可能输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
5、不要先期投入太多,给自己留够底牌
6、天下无事不可为,但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7、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8、不要在你的团队里有你家庭成员的影子
9、不要与和你有利益冲突的女人上床
10、不要给你的女人讲你的商业细节
11、你可以行贿但不要做污点证人到法庭去举证
12、不要偷税漏税但要学会合理避税
13、你可以利用新闻记者但不要相信记者
14、不要摆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
15、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政治派系纷争
16、不要太在乎金钱与利益得失
17、不要过多用金钱粉饰自己
18、资本决定发言权,但你不应该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
19、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但国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会
20、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上的冲突
21、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亲
22、给自己留条后路,预防众叛亲离你
问题启动思维
有了“坐标”,就能保证不偏离“坐标”吗?为何大海航行要靠舵手呢?因为当船在大海上航行的时候,必然会遭遇各种风浪的侵袭,偏离“罗盘”指示的方向,舵手的作用就是微调手中的船舵来纠偏,不断校准航向。
父子俩在雪地上玩耍,玩打雪仗玩腻了;父亲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棵树,对儿子说:“你看到前面那棵树没有?我们来场比赛,从这里出发,一直走到那棵树那里,谁在雪地上踩踏出的脚印,连成的线最直,谁就算赢了”,儿子一听,觉得这个挑战性游戏,很有趣,就一口答应了。儿子小心翼翼地走着,边走边盯着自己的脚,生怕踩出的脚印不直,虽然感觉走得很直,等走到树下面的时候,回眸一望,却大失所望,身后的脚印,形成了一些不规则的曲线;父亲走的时候,好像忘了自己的脚似的,眼睛目视前方那棵树,快速一路走过去,身后的脚印就如用尺子画过的一样笔直。为何父亲要比儿子走得直多了呢?因为父亲的眼睛一直盯着前方的目标,也就是那棵树;而儿子呢,走着走着,就把目标给忘了,等发现走偏了,只好重新矫正,反复多次,就形成了一些曲线。
由此看来,有“坐标”,还不够,还必须不断校准,才不至于跑到“坐标”外面去。那么,应该如何校准呢?那就是李嘉诚的大成“心法”,不断向自己提问,为何不断提问,就能校准呢?
佛祖成佛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了,他在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不但没有找到真理,而且身体羸弱、奄奄一息;幸好有一位牧羊女,施舍给他一碗羊奶,才救了他的命;他忽然醒悟过来,苦行并不能帮他找到真理。于是,他盘坐在一棵菩提树下,闭目静坐,历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证悟”,找到了真理;难道,在这段时间里,他只是闭目睡了一觉?肯定不是,“证悟”的意思就是反复自问、反复求证的意思,也就是自问自答,才让他最终找到真理,证悟成佛。达摩祖师面壁十载,同样是在“证悟”。我们也常听说,很多武林高手为了提升自己的武功,并不是勤学苦练,而是闭关静修,修什么?同样是在“证悟”。
每个和尚心中都有一个成佛的梦想,如何实现这个梦想呢?那就是诵经,为何要诵经呢?诵经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诵经的目的就是排除杂念,当经文在脑子里占得满满的时候,其他杂念在脑子里就无立足之地了,果真是为了排除杂念的话,也未必一定要朗诵经文,随便找本书,照样可以把其他杂念挤出大脑;诵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常把语言比喻为“思维的花朵”,也就是说,思维产生了语言;那么,语言能够对思维产生什么作用呢?著名法官奥利弗·温德尔·赫尔姆斯曾经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皮肤。赫尔姆斯知道,词汇对我们精神生活的包裹和保护,恰如皮肤对身体的包裹和保护一样。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你认识的词汇越多,可供选择的就越多;可供选择的越多,你的语言和写作就越准确、越生动,内容就越丰富”;也可以说,语言就是思维的催化剂,为何?因为人的大脑,天性是懒惰的,一个聪明的孩子,肯定是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则形同一个木偶一般。和尚诵经的目的,就是用先人的智言慧语来启动大脑思维,你可能会说了,思维产生语言,这个好理解,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的了,想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显而易见;语言怎么可能会启动大脑思维呢?这个好像没有感觉,是的,未必有声响的才是语言,扪心默声自问,同样是语言,既然无声,你就不会认为那也是语言,自然无感觉了;无声的语言是什么?思维波!此刻,你应该恍然大悟了,语言本来就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语言就是思维的一种,那自然可以启动大脑更多的思维了。
很多英文教学专家,都讲过,要学好英文,必须先学会用英文思维;这说明,英文和中文这两种语言,源自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据说,英文偏重于逻辑思维,中文则偏重于形象思维。有个故事可能更能说明中英文思维的差异,据说,有一位大学教授,既可以熟练说英文,也可熟练讲中文,有一次,他不幸得了一场重感冒,高烧不退,时间长了,对部分脑部区域造成了极大伤害;后来,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位教授脑部受损后,讲中文照样很熟练,说起英文来,却变得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了,这说明,中文和英文在脑部的控制区域,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不同的语言结构,会启动大脑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你经常问自己消极的问题,那么,就启动了负面的思维,就是佛家讲的“妄念”;如果你经常问自己积极的问题,那么,就启动了正面的思维,也就是佛家讲的“正念”。“正念”有何价值?对人们有何裨益呢?
李嘉城对此有一句妙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换种方式,也可以表述为:“请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能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结果也就大不同。有的人认为,性格决定命运,就一门心思去改造自己的性格了,却忘了本性难移,改来改去,荒废了很多时日,碰了很多次壁,才明白,直接改变性格,难于上青天;有的人认为,行为改变命运,就处处留意、注重细节、谨小慎微,最终,学了个四不像,非但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了个“好好先生”的帽子。其实,李嘉诚这句话的核心和关键点在最初的那一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从源头改变,改变什么?改变思想,为何?因为思想是种子,如果你在大脑里种下“妄念”的恶种,最终结出的将是人生的苦果;如果你在大脑里种下“正念”的善种,最终收获的肯定是香甜可口的蜜果。如何改变思想?先确定“坐标”,然后通过不断向自己正确地提问,来校准思想,不偏离“坐标”,你的好运道自然会到来。如果你没有及时校准自己的思想,不小心偏离了“坐标”呢?恐怕等待你的就是恶运连连了。故,李嘉诚才会说:“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