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经济以后
曾有价廉物美之称的中国制造在遭遇“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后是否魅力依旧?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正在全球打响。部分制造业巨头从中国内地撤离,在提振经济中担当重任的中国制造又该如何跨越“利润悬崖”,奏响制造强音?
以前,我们的销量和利润每年都能维持两位数增长,但是今年上半年,产品销量比去年下降了15%左右,利润更是降了三成。”深圳市创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胜祖指着囤积着大量存货的仓库说。
无论是传统的服装行业还是先进制造业都难以幸免,不少企业正在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中报显示,著名运动品牌李宁集团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84.9%。比亚迪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微涨0.1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6.9万元,同比下降约90%。而电子产品生产商富士康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6.37%,净亏损额大幅扩大约为去年同期的13倍。
宏观面上,官方公布的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下滑0.9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首度跌破50%的“荣枯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虽保持10%左右的增长,但利润却同比下降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