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曾经辉煌过的巨子企业倒闭或者破产,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给了对手摧毁自己的机会,而是因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再成为企业成员的信仰,自己否定了自己。
没有人会怀疑,真正能够让企业文化产生衰退现象的最大“硬伤”是勾心斗角。勾心斗角一旦出现,如果负责人不能及时“掐灭于未萌,避危于无形”,它就会像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样传染到每一个企业成员身上,并不断滋生蔓延,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文化的健康肌体。
可以说,一些曾经辉煌过的巨子企业倒闭或者破产,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给了对手摧毁自己的机会,而是因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再成为企业成员的信仰,自己否定了自己。
在一些文学或影视作品里,总有人醉心于其中勾心斗角,扳倒对手的阴谋文化和表现形式,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虚幻快感。如果这仅仅止于想象的话,也还罢了,充其量说明这种人心理很阴暗,不厚道。要是再让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体验移植到企业文化中来,那就会成为企业无可名状的灾难!
有的人在现实生活的生意场上见不得别人比他好,正的玩不开就来邪的,总要想方设法搞到对方才肯罢休。为了达到整垮别人的目的,不惜在企业内部制造誓不两立的悲情气氛,广泛发动舆论宣传,积极动员企业成员一致对外,朝对方搞小动作,向对方身上泼污水,甚至采用最卑鄙、最有效的“离间计”,使其祸起萧墙。事实上,很多时候,他们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别人没倒,自己先垮。
毫无疑问,这种近乎“法西斯式”的勾心斗角的企业文化是不能够凝聚人心的,也是不可能赢得成功的。一旦真相为自己人揭穿,他们就会阵前倒戈,掉转矛头,群起而攻之,置勾心斗角的企业策划者于尴尬的境地。
如果说,前面所描述的勾心斗角是外向型的,那接下来要描述的勾心斗角就是内向型的了。较之于前者,内向型的勾心斗角更加可怕,真正是萧墙之祸。
在一个企业,一般谁是制造勾心斗角企业文化的始作俑者?研祥集团的老板陈志列曾经说过一句很直白很地道的话:“一个公司内部勾心斗角多还是少其实是老板起得作用更大一些。老板给出了什么导向,怎么运营这个循环系统是很重要。也许有一些人在其他单位里,他可能不必通过把工作干好,而是通过把人际关系干好,够能做到他想要的位置或者是待遇。”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是否有,有多少勾心斗角的企业文化,老板是关键。如果老板能够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不给下面的人以勾心斗角的机会和空间,那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都从反面说明:老板喜欢勾心斗角,员工就会乐此不疲,从而对整个勾心斗角的企业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此老板,企业焉有不败之道?有此文化,企业焉有不死之理?
陈志列先生很清醒,也很自信,他既然能够意识到勾心斗角“邪曲害公”,当然就不会容忍勾心斗角“大道之行”。别忘了,陈先生在他那段话的末尾还有一句更有意思的话。他说:“这种人在我们这儿是生存不下去的。”言下之意,他们研祥集团没有让勾心斗角生存的土壤,也不会出现内部勾心斗角的现象。至少,他自己根本就不好勾心斗角这一套。
如何杜绝勾心斗角的企业文化?这在很多企业家看来,是一件十分棘手头疼的事情。很多人把西方管理理论当作企业圭臬和行动指南,“言必称希腊”。一位济南老板尝试过后发现:“恰恰是这种管理模式,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企业员工之间同样存在着勾心斗角,企业和谐文化的建立也很艰难,更不要说培养起来的人才能够从心底为企业着想。”
那怎么办?三精制药的管理层就很聪明,他们扬言要在企业内部消灭勾心斗角的企业政治,实现企业大团结,并把这种警惕当作自己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而一位南京的老板似乎找到了答案。他说:“(这)是因为我们企业家本身就没有达到一个社会人该有的品质,没有达到一些基本的做人标准。比如,对父母的孝顺,对家人的关心。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负责任,又怎么能对他人负责?”这位老板在学习和感悟之后,回到家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后来他将这一项“礼规”说给中层领导听,让他们体会母亲的不易。没想到,这种做法在全公司得到了员工的肯定。而该公司曾一度盛行的勾心斗角的企业文化也销声匿迹了。
后来,这位老板说了掏心窝子的话:“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感悟,我想,当我们做好自己的同时,去管理一个企业,很自然地把威信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很科学的管理制度,我们也用不着那么费心,整天琢磨着谁背离我,谁不忠诚于我,在那猜忌。真的很累!”
试想,如果做老板的自己不说,谁知道他有那么多的苦水要倒?老板自己不率先在自己的企业清除勾心斗角的文化土壤,下面的员工还以为老板是睁只眼闭只眼乐意他们搞些小动作呢。
大家知道,企业成名之初,领导和员工通常是抱成一团,满门心思为企业打拼,无暇勾心斗角。可是一旦企业初具规模,略有成就就不行了。他们为了各自的那点利益,争斗排挤,把公司发展抛诸脑后,以前不曾顾及的个人得失,名利权欲,纷纷浮出水面。最后把企业搞得分崩离析,导致企业倒闭。
据说,新疆著名品牌——天山味精在改制前是新疆八一糖业有限公司的一家下属企业。八一糖业破产后,天山味精实行改制,其时受到了政府有关领导前所未有的重视,并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可是在几年之后,2007年,记者前往新疆采访发现,天山味精非但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壮大,相反,正日益萎缩,还面临着二次破产的境遇。
董事长、总经理龙卫东对此感叹:“当他人在一心一意发展壮大自己企业的时候,我的企业却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这才是天山味精公司难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龙卫东一语道了天山味精的“硬伤”,是勾心斗角的企业文化害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