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离开谷歌了,这一话题迅速从一个IT话题,转变成一个公众话题。新浪微博基本成了开复的官方回应平台,因为酝酿的时间比较久了,开复的反应还算超脱,他刚刚发了几个搞笑的小故事,比如——网上第一次看到开复火炬手的照片胸前写了大大的“007”以为是被人PS恶搞了,最后一查发现开老师确实是”山寨““007”。引发了粉丝的追捧,有人表示要跟着开复混,等等。
我在想,这么一个明星CEO,在全球最具创新的公司里,在最具新兴特质的国家土壤上,工作了4年,他的努力、突破、艰难、误解,他留下的财富,以及他未攻克的难题,在当下,都有着最为独特的价值。
1、这几年,李开复应该是一直在努力战斗,但是,明星CEO的大敌,永远不是业绩、目标、创新,而是明星光环和公众强大期望的反差,要战胜这种“反差”很难很难。我觉得,在第一个4年离职,不管对李开复的个人品牌,还是对GOOGLE的品牌,都是一个合适的点。
2、先说说李开复留下的“遗产”,最大的价值是品牌,这4年,李开复不管是个人演讲、布道,还是GOOGLE的产品创新、文化展示,给GOOGLE中国这个品牌上加了几个烙印,比如酷、创新、负责任等。这些都会成为GOOGLE接下来发展的基本面。
3、李开复留下的另一个“遗产”,应该是把GOOGLE那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文化在中国进行了移植。事实上,在中国,GOOGLE那种所谓的平等、授权、打破“特权阶级”理念,有水土不服的地方,刚开始员工也不适应。曾跟李开复聊过这个话题,他说,“放权给员工,在Google中国碰到一些问题。第一,员工不见得相信,怎么可能?老板有权利不要,放权给我。第二,就算你放权给我,我如果做的不好怎么办?你说不惩罚我,我不见得相信。第三,员工会觉得还是要靠大老板指出方向。”
4、再说说未攻克的,如何在社会学的角度上对中国深刻理解。这方面,我认同王煜全的一个观点——“Google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利用了社会学的理论。以前的搜索是看关键词和被搜索网站的匹配程度,而Google 的搜索却是看被搜索网站和多少个含有这个关键词的网站有链接。就好象想了解一个人是否是公众人物,传统方法是去问他自己,当然对方有可能撒谎,而Google 的方法是去问他的邻居,越多的邻居认识他,他是公众人物的几率越大,而且因为这个人无法和所有邻居串通,所以无法撒谎。”
今天来看,Google中国不少地方的不尽人意,不在于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等,而在于社会学角度上的不深刻、不彻底。打个比方,最近几个畅销的新产品,比如搜狗拼音、QQ邮箱等,都是基于globrand.com对大规模用户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快速行动。这种社会学的理解和共鸣,对跨国互联网公司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鸿沟,据说,只是一个传闻,5.12地震后的全国默哀日,Google中国把首页改为黑白色,就遭到美国方的异议,毕竟9.11纪念日也没黑白屏。
5、另一个需要攻克的,是商业变现。国内的几大互联网大佬,不管是百度,还是腾讯,除了技术、用户体验等,一个很强悍的地方就是商业变现力。对GOOGLE而言,这种商业变现,除了渠道、代理这种基本的策略,是否有更为特别、更差异化的商业模式,都是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