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杂志在报道“湖南中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披露了湖南中烟自己发现的三个问题,其中有两个就涉及到了“芙蓉王”“蓝”系列的问题:一是“‘芙蓉王’(硬)在同规格产品所占比例过高,‘蓝’系列增长乏力”,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体消费结构也随之上移,‘芙蓉王’(硬)从过去的礼品烟市场逐渐向大众消费市场转化,奠定了‘芙蓉王’品牌的市场基础,而‘芙蓉王’‘蓝’系列卷烟的发展面临着定位难题”(2009年第16期P19)。曾经掀起过蓝色旋风的创新如今成为科学发展中的问题,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其实,它何止是两个问题,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想当年,湖南常德卷烟厂推出一款名叫“芙蓉王”的新品,即今天的“芙蓉王”(硬),犹如在平静的中国烟草市场扔下一颗原子弹,一鸣惊人,众厂纷纷效尤,一时群“王”四起,挟此余威,于2000年12月推出“芙蓉王”(硬蓝),作为国内第一款率先以蓝色作为包装的香烟,再次轰动了整个中国烟草界,于是刮起一阵蓝色旋风。
随后,50多个品牌群起效仿。常德卷烟厂也“再接再厉”,于2003年春节推出“芙蓉王”(蓝软),2004年9月在“芙蓉王”品牌诞生十周年之际推出蓝色的“芙蓉王”(钻石)。2008年1月,合并了常德卷烟厂的湖南中烟推出了第一款“芙蓉王”新品,依旧是蓝色的,叫做“芙蓉王”(蔚蓝星空),于是按照价位由低至高形成了芙蓉王(蓝)、芙蓉王(蔚蓝星空)、芙蓉王(蓝软)、芙蓉王(钻石)四个规格,号称‘芙蓉王’‘蓝’系列,与金色的芙蓉王(硬)相区别。
“芙蓉王”品牌2008年以商业销量52.84万箱,比上年同期42.28万箱增长24.97%。其中“芙蓉王(硬)”集中了“芙蓉王”销量的82%,达到43万箱,比上年同期增长30%,是“芙蓉王”销量增长绝大部分;“芙蓉王(蓝)”是其第二大规格,销量7万箱,比上年增长19%。显然,30%﹥24.97%﹥19%,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问题。2009年,“芙蓉王”品牌规模达到64.59万箱,同比增加11.75万箱,但结构问题依然如旧。
毫无疑问,‘芙蓉王’‘蓝’系列刚推出来的时候,肯定是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否则,也就不会刮起什么蓝色旋风了,“芙蓉王”更不会接二连三地推出蓝色系列产品,因为他们都不是傻子,而是中国烟草业的佼佼者;然而,这种情状正是“陷阱”的本色。
为什么说它是“陷阱”呢?
首先,我们不妨先从色彩心理学说起。
“物色之动,心也摇焉。”这是《文心雕龙》中的名句,它道出了色彩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作用于我们的行动。现代的色彩心理学家们则更加明确地指出:每种颜色对人都会产生特定的影响。例如,红色令人充满活力和能量。这一点还有科学依据,当你把一个人放在一间红色房间时,他的心跳速度会加快,而且他的血压和肾上腺素量都会升高。又如蓝色,则是一种平静的颜色,人们对蓝色的反应与对红色的反应相反。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一间蓝色的房间内,他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而且其血压和肾上腺素量也会降低。
众所周知,香烟的消费,不为饥渴、不为冷暖,纯粹是一种精神慰籍,不论是自抽还是送礼都是如此。因此,作为精神慰藉品的香烟消费需要更多的激情和非理性行为,诸如红色一类的暖色调自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而当人们看到蓝色包装的香烟时,由于蓝色有安静、镇躁的作用,一定会让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尽可能远离这个有害之物,主动减少烟草消费或转移到其他商品之上,然而,这样的结果自然就不是烟草商们所乐见的。
香烟的外包装颜色以及造型经验正是形成消费者冲动购买和嗜好期望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虽然不及吸味等内质指标,但在烟民心中,其重要程度已经高于“促销”等营销手段要素,因此,若想使产品深得目标消费群的认可,就需要对颜色所蕴藏的商机进行深入研究,而不能想当然地一意孤行。
其次,看看香烟消费者对颜色的偏好。
众多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都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香烟包装的偏好集中在红色、金(黄)色、白(银)色等,其中70%都首选红色调。原因就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色彩的喜爱是与其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传统因素密不可分的。
常有人称中国为“红色中国”,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等的影响下,红色被认为吉祥色、喜庆色,新婚寿诞、节日喜庆等都与红色分不开,例如中国的剪纸,即使是整体红色都不会使人们产生厌烦心理,这在西方世界是难以理解的。同时,金色才是有档次的象征,使人感觉凝重和信任感,代表着财富和成功;白色作为中性色自然占有一席之地,银色亦是财富和档次的象征。
由于吸烟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渴望被他人认同和肯定的,因此自然选择大众认可的颜色。对于香烟的礼品功能而言,那就更需要得到收礼者的认同和肯定,在不了解收礼者对颜色的特殊偏好的情况下,代表着吉祥和富贵的红色、金(黄)色自然便是首选。这也正是在国产的中高档香烟里头都是一片火红、金光灿灿的原因。
而对于比较另类的蓝色香烟等,自然是属于小众需求,只有那些追求另类、标榜个性的自抽人士才会考虑;至于送礼来说,平日里拉关系尚能接受,但要在新婚寿诞、节日喜庆里用它表达心意那就很少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因为那显得格格不入,若是遇到比较讲究传统的人,说不准还成了“得罪”之举,何苦呢?
美国的工业设计大师兰多先生认为:好的设计师一定是位精明的心理学家。设计师研究人们在消费行为过程中的知觉与情感,探索人们的心底欲求,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其设计出的作品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广大的消费者。同样,从心理上了解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才能够使设计色彩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因此,我们只有研究并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特征,才能对消费心理进行利用与开发。
最后,结合“三贴近”的原则去分析。
所谓“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它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原则,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有很多重要论述,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很好地贯彻落实。
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
虽然,“芙蓉王”的品牌宣传即使违背了“三贴近”原则也不会受到国家局党组和湖南省委的批评的,因为那不是政治工作而是经济活动;但是,很多事理都是相通的,同为宣传工作自然就有更多相通之处。作为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惟一执政党、自身有七八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尚且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面贯彻执行“三贴近”原则;而相形之下的“芙蓉王”品牌的宣传工作怎能违背“三贴近”原则呢?
前不久,笔者有幸拜读了“芙蓉王”推出的品牌杂志《蓝色视野》,发现通篇都是牵强附会之词,什么蓝色代表精英,蓝色就是智慧等等,凡牵涉到蓝色的好事、好词都给用上,他们认为以蓝色为主的广告宣传就是在增强成功文化与蓝色的内在联系,以此寻求目标群体的更广泛的影响力。真不知是哪门子的逻辑。
蓝色代表高科技,这是有比较普遍的认同,但是“蓝色代表精英”、“蓝色就是智慧”等等恐怕只是他们自己臆造的产物,至少得不到大众的认同,怎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呢?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品牌宣传就丧失了根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陷入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之中。
“芙蓉王”品牌经过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成功文化的“代言人“,不知为啥瞄上了精英文化?就整体而言,成功者的人数要远远多于社会精英,往精英阶层迈进自然是走向小众,脱离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缺乏群众基础的消费怎能上量呢?再说,精英一词在中国还有一些负面含义,有不少人把它等同于“既得利益集团”。况且,在中国的烟草行业,“精英”这个词汇已经被“娇子”品牌所“挟持”。“芙蓉王”抱着大“西瓜”,干嘛要去抢人家的小“芝麻”呢?
至于“蓝”系列刚推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会风生水起、刮起蓝色旋风,那是因为有两大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视觉疲劳、消费者尝鲜的缘故。在香烟色彩异常单调的年代,一种另类的颜色便吸引住了许多人的眼球,在尝鲜心理的驱动下自然便风生水起了,即使是小众商品,从无到有的时候都会觉得突飞猛进的。二是“芙蓉王”品牌崛起惯性的效应。由于“芙蓉王”品牌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发展势头迅猛,它的一举一动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效尤,结果便有众多厂家的推波助澜,于是便刮起蓝色旋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恢复理性,那蓝色包装的香烟则还原小众商品的本色,自然增长乏力,哪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如此。
总之,在当前的消费情势之下是难以把小众本色的“蓝”系列香烟做到大众商品的,倘若继续坚守和奋进,那只能是越陷越深,即使有一天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一些成就,那也是事倍功半的产物,必将耗费巨大的成本,终将得不偿失。在10月13日召开的国家局、总公司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姜成康局长再次强调,要把加强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一看品牌,二看成本费用(见《东方烟草报》相关报道)。可见,品牌起来了,但是成本高企,那可不是国家局领导所乐见的。
那么,如何跳出这个“陷阱”呢?
回归“芙蓉王”品牌的本性,自然是最佳的选择,重点在“芙蓉王”三个字上下功夫,继续在过去积淀的成功文化基础上深耕细作。芙蓉,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花形大而美-全球品牌网-丽,两面均有黄褐色绒毛,有国色牡丹般的容颜,还有拒霜傲雪的坚毅品格,宋代文豪苏轼在《和述古拒霜花》诗中赞美芙蓉花:“千林扫着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着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芙蓉花高贵、典雅、坚毅的特色正是“芙蓉王”品牌的个性,“王”者毫无疑问是成功者,金黄色也是其留给民众的一贯颜色,因此,芙蓉花的黄褐色与王者的金黄色的融合自然是“芙蓉王”品牌最佳的颜色选择,何须它觅?那款畅销了15年并成为品牌的顶梁柱的“芙蓉王”(硬)的成功不就是最好的例证么!
笔者也欣喜地发现,针对品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湖南中烟决定对“芙蓉王”品牌的发展开始新的尝试,将在“芙蓉王”(硬)基础上增加软包规格的开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今,“芙蓉王”(金软)已经上市,我想这绝对是一项英明的决策,胜利会属于他们。至于现有的“蓝”系列,其实只需把它当作小众商品经营即可,无需过分操心,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强大的品牌整体实力之下,亦会有所获。期待“芙蓉王”早日跳出蓝色“陷阱”,再创新的辉煌!
杨松霖简介
杨松霖 卓越策略家、营销与品牌导师。
品牌速成理论的奠基人和行动导师,精英智库的发起人之一,融通西方现代管理与东方古典思想的开拓者,以探寻事理之真谛为宗旨,为事半功倍之策略而耕耘,为人类寻求战胜苦难的智慧而潜心悟道,并致力传道、授业、解惑。现任多家实业和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被誉为最具理论和实践功底的营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