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时下,“和谐”、“尊严”之后,“幸福”又成为一个中国流行词汇。词典里的“幸福”咋解释?(1)、谓祈望得福。(2)、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3)、指生活、境遇等称心如意。即: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众所周知,当前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给社会注入了发展活力;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的私欲膨胀,带来诸多消极负面的东西。腐败不除直接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至关重要。连经济指标GDP也描绘不了经济状况的全貌,幸福指数怎么可能真实反映幸福呢?因为社会的腐败现象,人们很有可能‘被幸福’。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公平正义不平等,甚至常常遇到贪官权力滥用、横行霸道的情况,那么收入提高带来的成就感,就会因尊严、公正受折损而被一点点冲刷一点点冲淡甚至荡然无存。
记得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中国政坛素以敢言著称,擅用大实话针砭官场怪象和不良习气。在他的《辨证法随谈》书中,他讥笑一些官员是官不小,但干的事不多。有的人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则抹,能溜则溜,又说有那么一小部门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事情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有些做法起来看起来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扫帚顶门――杈多劲小。”
李瑞环在谈到老百姓吃饭问题时,李瑞环说:“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条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它问题可以讲95%、99%、99.9%,唯独吃饭问题必须讲100%。”、“要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
幸福不是可以随意涂红的,如果没有安全感,哪还有幸福可言?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础。提升生活质量,首先要让群众感到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安全的,食品安全更不能忽视,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无良商贩要毫不手软打击,不能再让坑害老百姓的事发生。房价太高,直接影响民生质量的改善,降低房价这道门槛,解决住房难题,才能增强家园感,安居乐业。丰富文化内涵充实自豪感。老百姓生活更幸福,不仅是满意生活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生活品味,这离不开住房质量、精神生活、精神文化品位等。
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可不是水中的月,镜中的花?改善民生虚不得,缓不得也急不得。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如何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开通“幸福快车”?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仅要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综合考虑,经济的确是幸福的基础,但相比对未来的希望,腐败的铲除,社会的公平,保障的到位与精神的充实,富裕不过是通往幸福之路上必须迈过的那道最低的门槛;还要从铲除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开始,腐败不除,民无宁日。
因为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腐败与每个人是否有幸福感密切相关,这些“小官”往往处于管钱、管物等要害部门或关键岗位,极易发生权钱交易,“前腐后继”现象屡见不鲜,象“蛀虫”一样侵蚀群众的身边利益,腐败现在非常严重,使人们有切肤之痛、深恶痛绝,人们感受更深,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从“高官”到“小官”的腐败腐蚀的是社会风气,蚕食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损害的是社会和谐之基,动摇的是人们的幸福摇篮。
让幸福进来,咋打开那扇门?在人们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还充满着太多的绊脚石,比方说,司法腐败,分配不公,贫富不均,等等,怎么办?面对它们的时候,一种是弱者的表现,退避三舍,忍气吞声,见而未见,闻而未闻;一种是强者的表现是无所畏惧,勇敢面对,扫除腐败,成功跨越。选择了前者的人,是无法见到阳光雨露;选择后者的人,就会真正体会到雨后彩虹的美丽和绚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为黎民百姓谋福祉,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来源:环球博客 » 宋丞策---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