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清晰世界”新闻评论网站1月12日文章,原题:为何应为中国喝彩? 中国今后2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几乎确凿无疑,在美国公众的讨论中,这被视为应当避免的坏事。大多数美国主流媒体评论都对中国的成功感到担心。
这种担心也渗透在美国的政治对话中,煽风点火的可不止全职鼓动家唐纳德•特朗普一人。在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奥巴马总统借助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不安来推进他的国内目标。奥巴马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私人太阳能研究设施和全球最高速计算机”,好像美国人特别关心这些数据一样,并称中国将同美国“竞争”。他还警告说,中国造出了比我们更快的列车、更新的机场,这也是美国人不太关心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美国人不坐高铁,一年也去不了一次机场。
不过,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不可阻止的。事实上,如果10年内中国经济总量超不过美国,反倒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中国人口极其庞大,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水平,照美国标准看来大多数中国人仍然非常贫困。中国人口比美国多出10亿左右,如果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那么中国即便给底层10亿人啥也不剩,也只能让3亿人获得美国式的生活标准。不管中国收入如何分配,如果中国经济总量不尽快超越美国的话,数亿中国人仍将处于赤贫状态。
高盛估计,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于2027年超过美国。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到2016年就将超过美国。联合国估计,如果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大约7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将远低于美国人,而7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则为赤贫。如果说中国政府数据准确的话,目前有1.28亿中国农村人口的每天生活开支不足1美元。换言之,在把中国崛起描绘为某种威胁之前,我们最好问问同中国贫困人口“竞争”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发展会让中国更稳定、更负责。上世纪9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巴洛提出的证据显示,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经济制度促进发展,进而推动政治自由建设。他在1996年的论文中用经济术语表示:“所以,政治自由会作为一种奢侈品出现。富裕的地方民主消费更多,因为这种商品本身有可取性。”
中国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引进西方经济理念。当时中国启动改革,发起所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经济模式。如果巴洛说得没错,那么中国会变得越来越民主。一直有迹象显示,这一进程正在发展之中。
或许这种看法太过乐观。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当记住投资人彼得•泰尔在预见今后几十年发展时的话:“一旦中国失败,世界得不到什么好。”我们应当希望数亿中国农民在今后几年摆脱贫困,不光是为他们自己好,也是为我们好。▲(作者约瑟夫•劳勒,甄翔译)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