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致的小美女站在小卖部的门口双手做成+字型,可爱地喊着:“我要冰+。”他的男朋友不知所措更不详其所云,站在旁边的一大群死党好友又在大喊:“我们也要冰+。”然后是产品秀,最后,我明白了,是一个冰淇淋的广告,这个冰棍的名字叫:冰+。
看过这个广告的人可能都会记得住那句广告语,记得住那个+字型的手势,但却大都不知道“冰+”是一个什么样的冰糕,它好吃吗?它美味吗?我们为什么要去买它?
这就是很多广告的尴尬,看似广告制作完美无缺创意独特新潮,但实际上却幼稚可笑,广告了大半天,消费者却根本看不出听不清你到底在讲什么,不知你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你的特色到底在哪里,你与众不同的品质体现在什么地方?
找一帮小可爱大喊着我要冰+,就真的能吸引一大批消费者跟着一起“我要冰+”吗?冰+就会大卖了吗?前些日子我们做了一个冰淇淋市场终端调查,数据显示,冰+卖得不好,甚至某些地方卖得是很不好,还有很多店根本就不卖冰+。事实摆在眼前,我看冰+的同志们还怎么解释,冰+广告的创意者们还有什么话可讲?
没讲的了?那我就再来补充几句吧。“冰+”这个名字看似很有个性和小资小调,但却空洞无物没有意义,你想叫冰+,听名字就知道是卖“冰”的,而谁不知道冰是最不值钱的,有多少人愿意花几元钱买一个其实花五毛钱就能买到的冰块呢?我知道,你不服气,你会说谁说我们是卖冰的,我们不是说了冰+了吗,我们加水果啊?对,这就是你们的失败所在,你也知道是在卖水果,那你为什么不在产品名称和广告中有力地突显这点呢?起码把冰+什么说清楚一点啊?既然是冰+水果,就干脆叫“冰果”好了,不时尚?没关系,我们可以直接细分出几款主打产品:冰葡萄、冰苹果、冰蜜桃、冰山楂,你不见伊利冰工厂山楂爽卖得很好吗?伊利能想到,你蒙牛就想不到?看冰工厂的名字就知道,伊利也是营销界的小学生,还是在卖冰呢,不过后来觉醒了一点,知道直接卖冰山楂了,但怎么也比不上我们的“冰果”吧,听名字就globrand.com超了伊利一大步,你不觉得吗?
可是超了是超了,不过这却是书面上的超越,我的超越,你们的呢?你们实际行动的超越呢?还是看了这篇文章后骂我几句后一如既往?明年夏天继续大喊着:我要冰+?也对,你要嘛,你不是我,你不懂得我,你不想认识我,不想疼爱我,所以你是你,我是我,你要,我却不要。
其实,干嘛非要等到明年夏天才来继续卖“冰果”呢,不能推出“四季冰果”吗?不能设立四季冰淇淋专柜吗?秋天冰果、冬天冰果、春天冰果不能卖吗?你看你又被“冰”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