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好消息是,越来越重视个体需求与价值。从商业演进上讲,这当初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视企业价值一样,必将最大化的影响传统企业和行业格局的重塑。
如果简要描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二者之间的时间轴关系,就是市场需求的垂直化递进:从过去互联网时代强调“关键字”的企业,发展到如今移动互联网重视“标签”的个人个体。这种需求的过程演化变得精准:过去互联网时代造就的一大批明星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进阶,催生到要为个体提供服务。
这早已是一个全球议题:从全球市场来讲,移动互联网对原有市场的破局之快,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我们重视它带来的种种价值与机会,并做出积极尝试。但迎接具备社会普遍性的的行业重塑方面,中国市场表现好像又有明显不足:我们热衷APP特色、巨头动向、设计优势、市场局面这些表面形态特征,但对新时代的市场切换、品牌再树立、商业模式创新、行业生态整合的分析与讨论涉猎极少。这曾一度让我以为中国企业受文化特征影响,习惯在变革之前是温和的。甚至产生一些怀疑,中国企业们是否已经完全思量并做好了准备?
1.移动互联网:全新变革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来解释移动互联网,最可笑的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续。这种思维方式和多年前毫无差异:移动通信出来之时,说手机是对固话的补充,结果慌不迭的奋力追赶;互联网影音出来之时,也说是对传统电视的补充,结果导致电视开机率的垂直下降;智能手机出现,也说无法颠覆通信功能的基本用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有一条固化的、硬件式的,“无非多了一个选项”的载体思维存在。
我认为这种言论背后,是市场思维和判断能力的缺失。互联网经济是以企业经营为市场主体,然后由企业或企业之间提供内容信息(参照B2B模式),通过平台输送给消费市场(B2C模式)。可以看看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现实情况:
A,市场主体正在发生转变,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将逐渐突破传统市场的地域和信息限制,市场决定权已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提供,变成用户个体主导的主动获取(O2O模式);
B,市场需求方面,移动互联网也越备有高度个人化的消费特征,相同的兴趣爱好标签使“个人需求”汇集成“综合个体需求”,影响移动互联网企业提供产品(C2B模式)。
即可预计的是:综合个体逐渐会成为市场良莠的决定因素,可能加速“个体影响个体”的全面普及(C2C模式)--这就是被现实情况低估的移动互联网:和以往的“补充思维”相比,移动互联网更快,背后是市场主体、市场需求的全面更新,带来全面经济更新的社会意义。
回到现实情况,移动互联网喊了好几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忽略它的更多可能性的空洞与滞后。思索这些问题许久,我尝试从行业观察的角度找一条路子拿出来分享:从个体汇集的城市经济,来关注和辨识各个城市经济特征下的企业改变,进而跳阶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根本议题:如何为综合个体提升服务。
2.互联网经济繁荣本质:企业化信息平台
我们试着选取以互联网经济时代,城市经济以及该城市下的企业,作为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效应的突破口。
这要首先关注现有城市经济的市场特征:假设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大主要城市目前的协作关系举例,粗略展现“一个不错的品牌钱包”的某企业的商业链条,我们可以轻松定义:信息资源集中化的北京,擅长品牌与公共关系事务;上海的国际金融圈,负责产业观察及资本扩充;对外贸易明显的广州,重点是甄选设计与工艺材料;紧靠基础服务和人力优势的深圳,负责优化供应链流程、生产标准与物流保证。过程中也可能诞生“第五元素”如杭州,将各资源整合形成“钱包”的电商载体,进而扩散企业基础
营销外的经营渠道。
这是互联网商业时代的现实状况,背后是不同企业面临的相同决策困惑:
A.一件具备社会流通性的商品,即可使不同城市呈现若干关键字描述的协作差异。为了突出产品竞争力,该企业的经营地点首选在哪里很重要;
B.该企业的该商品如何与同行企业竞争,存在所处母体城市生态的信息差异;
C.该企业如何在此链条内的进行资源分配,成为影响该企业经营结果的重要依据。这个判断背后,还有更多的延伸思考:将举例中的商品与城市名称随意替换,即可带来不同行业与城市关键字分工、企业特点和经营结果的万千变幻。
正是传统市场的自然发展和政府调控政策,使城市经济基本形成,而随着于传统市场的信息革新者“互联网”的出现,逐步造成对传统市场的瓦解与破坏。互联网经济已高度成熟,在现实中我们随处可见,各个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不管怎么变幻,现今一定离不开一条,那就是已然熟透的互联网。
这背后是重要的市场判断逻辑:互联网之所以成熟,正是解决这三种决策困惑的“互联网思维”的诞生---为了突破传统企业的现实困局,将产品与经营活动在互联网上“平台化”,实现了如今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全新格局。结合举例这很好理解,“互联网思维”背后的本质就是为企业破解城市经济与市场信息之间的差异化。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就是因为它能够更快的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品牌与互动,促成销售与服务。
这逻辑有多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较为滞后的的传统企业或者大到某个城市,几乎全部面临能够提供产品却难以做出品牌、能够提供资金却做不好电商、能够制造信息源却不能主导产业的不同结局。
可以说,互联网的本质即是信息手段的递进。这造成各个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之间逐渐变得相同。或者说互联网带来的延伸产业内,传统城市特征和信息差异逐渐变得瓦解。在这个同一性背后,互联网产业的企业之间,仅仅存在企业主判断和经营能力的差异。
3.移动互联网经济:个人信息平台,促成新经济体出现?
更残酷的事实近在眼前:移动互联网时代飞速来临,而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思维远未普及,就已经面临翻篇儿。这里可以解释选取以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作为辨识移动互联网前景的疑虑:排除地方独有的天然资源优势外,从城市经济的综合角度,这或许说明互联网信息平台化的特征对传统市场的破坏力还不够,仅仅部分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而移动互联网即将带来新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具备移动终端化、信息精准、交替更加频繁、个人意愿举足轻重的“高度个体化”延伸出的多重特征,构建成以“个体影响个体”搭建而成的综合平台,必会带来的全社会性市场效应的更新。此次以个人、个体为精准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必将加剧现有城市经济特征和差异为代价,来达到影响综合个体的市场效应---这几乎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变革,相对于互联网会是更加空前性的,可能会对传统市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信息化方式发展与生产要素更新的辩证关系,能否在未来形成的新经济体,详例和数据还需要留给经济学家论证。我仅从市场表现与判断上来讲,关注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企业创新与迎合个体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也应当想象未来:以个人平台和综合个体的移动互联网,会给生活和现有格局带来怎样的机会和改变。我们已然看到苗头:如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前节节败退,甚至某个城市的困顿破产,可能说明移动互联网正在悄然瓦解相对滞后的企业机构甚至母体经济。而它,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