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策划改变世界,品牌成就未来!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668910
文章数:1020
评论数:3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互联网产品本质及趋势 (2014/3/6 11:49:11)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移动互联网是“屌丝”的时代,目前35%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收入在两千元以下,属于主流用户人群。那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群链,人群关系组织特征体现为社交、本地、移动、个性。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将所有的点连接成面,从此信息孤岛不再孤,而是通过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实现信息的畅通。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移动通信的发达,点与网路的连接更紧密,但是信息互联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
 
      成功的移动互联网系统中,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平台的一端是用户,是最大的资源需求方;另一端是开发者,是资源的提供方。同时拥有用户和资源的平台,才能构建成功的商业体系,从而真正建立起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从PC向手机端转换、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与资源的对接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形式——Native App形式。在Native App 模式下,用户通过一个个App来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获得服务。虽然Native App 仍处于开发和使用热潮中,但Native App必将无法长期流行,原因如下:
 
(1)开发者角度看,万千App中,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永远是少数。
     在随便哪个App 分发平台无限下拉,看看有多少僵尸App 便知。从开发到推广到维护,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开发者付出极大的成本,最终不成功,也无法成仁,对于开发者来说,很不划算。而重回类似于PC端时期的Web App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开发运营成本,更可以借助平台力量获得流量,唯此开发者方能走出分发困境。
 
(2)用户层面看,小小的手机界面,用户愿意安装多少个App?
     从页面的整洁度、低频服务的整合层面看,安装无数个Native App,显然不能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钛媒体此前文章《一个“无app主义者”的意外生还》,可以说,这篇文的作者极具前瞻性,预测了未来两年内大多数用户即将面临的困惑。
 
    以上两点,其实都可以总结为一点:Native App各自作为信息孤岛,彼此信息不通畅,违背了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因而其兴起只能是昙花一现。
 
  看看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按月度来看,目前视频是第一大互联网应用。中国人现在平均每天消费视频的时间2.5个小时,你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段都浪费在视频上。但是我们目前最后的一块屏幕,实际上还没有被互联网化,是一个体验最糟糕的屏幕,这就是电视机。
 
  所以,每个用户花费时间越长,就有更多机会做商业化,互联网思维本质是从用户出发,首先抓的是有没有覆盖很大的用户人群,第二用户群黏性是不是很高。
 
  目前访问频次最高、时长最多的是视频应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微博、网络游戏,依次排下来。这基本上也是互联网公司PK的标准。
 
  那互联网公司怎么算估值,实际上至今也没办法算,推特日前在美国上市,连盈利模式都还没有;包括PPTV今天还是亏本,估值怎么算?资本界一般参考用户数量,比如一个用户按三十美金算,目前PPTV每个月有3亿用户,平均每个人每天的使用时长差不多2.5小时。可以算算这个人的价值有多少?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想提供一种服务,使得用户使用时间黏度越长,就能找出变现机会。
 
  趋势一:从信息服务走向生活体验服务
  当前,互联网已从信息服务进入生活体验服务。
  移动互联网到今年6月,第一波算结束了,基本上用两年半时间,走完了PC互联网八年的路。我们认为到6月,移动互联网基本的大格局之战将结束。后面看谁还有创新,谁还有特别强的产品。反正基本上人类能想到的东西,已经都干了。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不多了。
 
  趋势二:互联网线上走向实体
  互联网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实体。传媒行业、零售行业、金融行业、制造行业,这四个行业是目前正在颠覆的,还有很多行业慢慢在颠覆。现在不提做广告了,电子商务开始大规模的向线下进军,都开始建物流渠道。我认为,电商公司未来一定会开实体门店,小米手机已经在四个城市开门店了。视频公司像PPTV,本来是买东西来给大家看,现在也拍了13部电影、电视剧;旅游公司以前是卖门票,现在全都在开发自己的景点。我估计,携程未来还要买酒店。他们比实体有一张好牌,大量的用户规模,而且忽悠用户的能力非常强。
 
  趋势三:软硬结合生态系统的建立
  以前互联网人写软件,现在我们公司最缺的就是做硬件的人,或者拍电影的人。所以现在软硬结合,是互联网玩的手法,不仅做软件,还做硬件。就像雷军所说,订单已经足够了,现金流更从容一些,先拿订单再生产,而且个性化定制。
 
  除上面说的,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外,互联网的其它本质:
  1、用户第一
  去中心化,挑战传统权威,去产品化,不卖产品卖服务,去中介化,打破信息不对称。
  可能在三年之内,电视机可能会免费,有人会跑到你家给你装电视机,现在这机顶盒马上快要免费了。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要真正获得一个用户,黏度很高的用户,我们的成本超过100块元人民币一年。现在小米在做一个产品叫网关,就是家里那个无线上网的WIFI,大家经常说我那个WIFI好像不好,现在说我送给你一个。那里头带一个大的硬盘,那个硬盘就把你家里变成了一个大的计算机机房,一个数据中心了。
  所以互联网思维就是不卖产品,只要是觉得能亏得起的话,那就上。最后就是去中心化,挑战一切的权威,这是互联网的一种打法。
  还有一个要命的东西,主流用户人群不给你机会讲道理。如何忽悠屌丝阶层,他们手上存款总共才几百块人民币,到银行也没人理。阿里巴巴余额宝说,来来,五百块放到我这儿,利息比银行还高,而且很简单。我们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每个月都在余额宝里放上五百块钱、一千块钱,不算多。他也不会用它来买房子,但是阿余额宝有三千万的注册用户,一个人放一块钱就是三亿(最新数据余额宝的规模已达2500亿)。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互联网服务客户,不管是男女是老少,统统都要,只要是用户。他首先服务的是那帮屌丝,也就是当时毛主席说的,到农村去,到工人阶级里去。移动互联网更加糟糕,为什么?碎片化跑来了,用户时间很少,被忽悠的可能性太大。在中国互联网基本没有规则,我的邮件信箱前不久还被进攻过。1.5亿跟江苏卫视买《最强大脑》节目,因为有合约不能做直播,怕影响收视率。结果,其他几个同行同时在线直播,怎么办?1.5亿就白投了吗?中国互联网的玩法是很心惊肉跳的。
  互联网的用户是屌丝,两个特征,贪婪和懒惰。你要解决这两件事,不仅要给他服务,免费他觉得不行,还要给他创造价值。怎样让这帮屌丝喜欢你呢?要让他成为你的粉丝,要对你有忠诚度,你要真正了解他。
 
  3、抓住用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并通过制造轰动性事件、争议性话题等,实现大范围病毒传播,乃至达致引爆点。培育和勾引死忠用户,壮大粉丝规模,营造粉丝文化乃至构建话语体系。
  像雷军说的,要有人。小米手机卖799元,网上找不到这个性价比的手机,要么就是999元。两百块钱差在哪里?799的性能跟苹果手机一样,满大街也找不到,但是你可以去注册排队,偶尔抽奖拼运气,大规模买,不好意思没货,就像iPhone饥饿营销。这就是造势,还壮大了一大批粉丝群。
  在互联网做也不容易,领导人要找到一个气质,符合特定的用户人群,找到机会,就要打。当用户被你忽悠进来,但是体验以后发现不好,还会走掉,这样就逼着你做出最核心的极致体验,逼着你创新,逼着你每天想,给他更多的超出预期,天天挖空心思想创新的事。
 
  4、留住用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什么叫极致体验呢?第一没有任何门槛,比如最近我让七十多岁的父亲用微信,他用得很高兴。第二超出预期,就像海底捞实体店,不是吃海底捞的东西,不打内容牌,打的是服务牌。
  第三大数据,现在用手机打开PPTV的应用程序,每个人看的内容不一样。大数据可以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把3亿用户,按数据分成48个等级,分析哪一些是贡献多的,哪一些是不经常来的,想办法把他们抓回来。打造产品,要反复迭代,每天出奇,让用户参与,这是不容易做的一件事。
 
  5、商业模式
  免费做大用户规模:广告、电商和游戏;用户规模摊薄成本;大鱼吃小鱼和快鱼吃慢鱼;粉丝品牌打造溢价空间。
  互联网三大经济基础,广告、电商和游戏。我们认为要达到过亿用户群,可以用广告很快地摊薄成本。比如买下电影《私人定制》独家版权,如果有一百万个人愿意付费,每人交五块钱,就是五百万的版权。如果免费的话,可能有五千万的人来看,跟广告主谈赞助,三千万行不行?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用户规模起来以后,可以把成本摊薄。
  在互联网行业,最典型的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大家都在争头几年的势头,再往后日子越来越难,越来越难做,因为互联网没有门槛。线下实体还好办,国美跟苏宁打了那么多年,门店对着开,但在互联网,用户的迁移成本是零。这也是互联网的版权之战,你抢了独家,我也得抢,所以大鱼吃小鱼比较明显。
  目前中国的资本界不给力,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稍微有点财大气粗,能收的他们都愿意收。但是很可惜都没有拿到中国市场的资本红利。
  免费做到最后生存的可能只有几家。如果不做免费,就做溢价空间,或用粉丝平台打造溢价空间,比较典型的就是苹果和小米,通过供求关系突出品牌。
 
  6、企业组织
  必须能快速反应:降低决策流程,扁平化;先开枪,后瞄准的战术;需要犯错,容错力强;人员游动,内部竞争;
  中国目前99%的企业仍然是传统行业,未来所有行业都会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有三种组织模式代表,第一种就是最早的竖状结构,汇报跑一圈,所以微软现在跑不动了。
  谷歌用扁平化结构,要求一个VP管二十多人,基本上就是有一个汇报线,让这二十几人自己弄,故意管不过来。
  第三种Facebook的网络化管理结构,感觉是非常乱的。但在乱中,适应用户。这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挑战,围绕着你的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使用人群在变。
  互联网团队是先开枪,后瞄准,实际上有脑子的人不会这么做。但为什么要做呢?强调决策观,团队里头必须要有人去犯错误,这是互联网的方式。
  最后因为竞争激烈,互联网公司正常的员工流动性为25%,也就是四年公司人全部换一遍。这肯定是远远高于传统企业的,也不是坏事,同时鼓励内部竞争。经常两个团队PK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产品两个团队做不同的版本,就是要鲶鱼效应,内部进行PK,整个池子都活起来。
阅读数:928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汪成业简介
    首席顾问: 汪成业 先生,资深营销与品牌管理专家、海峡都市报品牌专家顾问、泉州市名牌研究会品牌专家、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福 建区(主席)、中国品牌总网(董事局主席)、被誉为企业品牌系统管理第一人、资深培训师与高级会计师、IMU 国际职业经理人、全国优秀 经、管理人才、泉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经过MBA工商管理中心及十多年中大型企业一线的实战,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并积累了丰富的营 销与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经验,帮助数十家传统企业成功升级转型并曾有过将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的经历。多次受政府、媒体与业界邀请参 加并作为各种营销、品牌管理及企业创新发展的专家评委及专题报告或主题演讲。 拥有一流的品牌诊断技术和营销系统及品牌管理资源的整合策划能力与实际推动能力。可为企业全面系统地提供有效的品牌诊断,市场 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品牌定位,根据行业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帮助企业确立营销与品牌发展模式,既具有极高的营销实战指导价值 ,又有丰富的实际市场带动、业务带动与品牌执行成效;能够将国际上先进的品牌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实际品牌运作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制定 企业运营与品牌管理的体制模式、机制体系、组织制度、品牌化系统与企业文化建设、内控制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 管理开发等方略;通过品牌整合器把环境、人、信息、流程、制度、价值文化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导入公司品牌个性化管理,造就企业品牌生 命活力,摧化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打造百年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