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小美容企业智勇大冲关
第7关:融资难题破冰
本期关键词:资金
融资: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美容
1999年,牛根生和他的伙伴们以900万元资金开始创业,蒙牛乳业集团在短短九年中,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至 2007 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 213亿元,而01年收入仅7个多亿,六年时间完成30倍以上的增长。这就是曾让世人震惊的“蒙牛速度”。
同样,在美容化妆品界也有这样融资成功的案例,07年9月,一向靠自有资产发展的相宜本草和今日资本签订投资协议,今日资本注资8000万元。此次投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计划用于广告支出。9月立即投放的车身广告,对相宜业绩的提升帮助很大。融资前,“相宜本草”业绩计划年度增长50%,而融资后,事实增长了80%。之后,相宜本草一路高歌猛进,直奔 “本草养肤第一品牌”。这是近年内日化行业一个典型的融资成功案例。
蒙牛为什么能这么“牛”?这固然跟蒙牛团队的前期努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牛根生关于融资的决策。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促成了蒙牛的飞跃。
同样的问题,黄光裕为什么能在36岁、陈天桥32岁成为中国的首富?因为他们都掌握了融资的技术、把握了赚钱的艺术。按照传统经济理念,一元钱只能办一元钱的事情,按照创意经济的理念,一元钱可以成为10元钱的虚拟经济资本,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运作在中国近三十年,真正发展也不过近十年,特别是在中国网络、乳业等行业。在日化行业,融资风云也从未止息:中国日化巨头以外资企业为龙头,挟资本优势,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羽西,强生收购大宝,国外资本入侵成为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的洪水猛兽,无法抗击外资的汹汹来势。
对于大企业,资金是促成飞跃的因素,对于中小企业,资金则往往是“阿喀琉斯之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就化妆品行业而言,本身成本并不高,更多的是投入在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以及高税收等方面。资金的运转尤为重要。资金的匮乏,使中国日化中小企业无法购置新设备,无法开发新项目,无法打广告竖品牌,拓展营销渠道,一不小心资金链条断了更是大祸临头,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对资金有着原始的渴望。
在目前这样一个非理性、发展中的中国市场,竞争还没有完全形成格局,要坚信“95%的规律”,而不是80:20(即80%份额被20%的市场占领着)。在这个无序状态里,注定了将来5%能脱颖而出,而95%要越做越艰难,市场能给日化中小型企业的时间不过两三年。
前有利诱,后有追兵,不发展,很快就会被淘汰,做了那无奈的95%。
但是,企业只用自己的钱永远做不大,自己的钱是有限的,用自己的钱只能是滚雪球式发展,只有用好别人的钱、用好明天的钱、用好虚拟资本,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社会的钱是无限的,用社会的钱可以是膨胀式发展。
企业不但要用好自己的钱,也要用好别人的钱,还要用好明天的钱。企业不但要用好实有资本,还有用好虚拟资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公司才会更快的发展。聪明的企业家要学会用好别人口袋里的钱,聪明的日化中小型企业要学会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美容。
问题关键:中小型日化企业为何融资难?
目前的中国日化企业已超过3000家,平均每个省有100家,虽然数量众多,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品牌却没有多少。如何生存是日化企业经营者需要时刻考虑的问题,资金问题成为制约中小型日化企业的瓶颈,解决路径便是融资。而日化中小企业普遍都说融资难,到底难在哪里?大抵在于两个方面:融不到资,融不好资。
中国融资体制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我国融资体制正在改革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体制创新之间不对称。这种“错位”,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银行贷款当然还是日化行业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有着投入大、风险大、产出少的特点,这是商业银行不愿意涉足中小企业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值得欣慰的是政策越来越向中小企业倾斜。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之初,几乎都是靠自我摸索,专业金融知识的缺乏和遗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一些遗留问题,成为抹不去的污点,让企业在银行、担保机构的信用降低,借贷不易。
日化行业的特殊性质。中国日化行业除了几大巨头和部分做得好的民族品牌之外,基本上还处在一种无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无独特诉求的发展阶段。日化业过高的税收造成的财务不清状况,也让部分投资机构举步不前。
有人说过,资金是条狗,你追他追不上,他追你逃不掉。虽然言过其实,但也表明,一方面企业在努力找资金,另一方面资金也在寻找好项目。今日投资向相宜本草投资前后有四五家风险投资商都希望进行投资,均被婉拒。今日投资看上了相宜本草的市场细分的独特性和发展潜力。但是,从目前的日化行业来看,出挑的企业品牌并不多,相宜本草、可采这些小有发展的企业早已被家化等巨头相中,更多的日化企业泯然于众。
融资后的风险问题。融资成功却并不意味着企业绝对的成长。很多企业在急需资金的时候病急乱投医,条约签了一项又一项,慢慢问题却在经营中浮现出来,没有解决好资金的用途、没有处理好和资本方的关系,尤其是外资收购涉及到的经营理念的不同,有可能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毁灭。
2000年3月,国际食品巨鳄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后,这个中国市场饮用水领域的曾经的王者一路走低,渐无声息。娃哈哈的强行并购事件纷纷扰扰,虽然最终娃哈哈小胜,但耗费精力无限。日化行业曾经的活力28、小护士、羽西……都是前车之鉴。
企业就好比辛辛苦苦养女儿,实在养不起的时候找个富人家借钱,好的可能风风光光把女儿养大,还了本息,皆大欢喜;也有可能钱没花到刀刃上,没见得多大改变,以后还得苦苦支撑,艰辛还债;更有可能含泪送了女儿做富人家的童养媳,苦被虐待,上前去讨个说法,还被轰出门来,货银两讫,干卿底事?融资也有千般苦,还得从头细思量。
玩儿转融资的5点建议!
《经国巨贾吕不韦》把吕不韦称作“古今中外第一风险投资商”,“他以投机商业的手段投机政治,由经商而经国,其气魄之大、信心之强、眼光之远、心计之深、创意之妙、谋划之周、办法之多、预见之准、收益之丰……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吕不韦见子楚,曰:“此奇货可居”,于此留下成语——“囤积居奇”。
商人不做无利的买卖,精明的投资者尤其如此。对投资者来说,企业要有可“居”之“奇”,有巨大的发展商机。对于企业而言,要资本为我所用,又不受困于投资方。融资实际上是投资方和企业的一场博弈。子楚和吕不韦的博弈说不清谁胜谁负,子楚借吕不韦之力回国称王,儿子嬴政更在吕不韦辅佐下统一六国,吕不韦由此称相,却最终横死他乡。
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对融资的过程、利弊了然于胸,全程掌控,才能用好别人口袋里的钱,为自己美容。
找准融资机会。在企业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对向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融资决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必须融资吗?要考虑内部的人才储备及外部的环境上条件是否成熟?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融资渠道多元化。不仅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而应该拓宽渠道,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债权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内部融资和贸易融资模式、项目融资和政策融资模式,总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融资之道。就比如这个口袋里掏不出钱来,但总有一个口袋可以。
挖掘核心竞争力。资本会追逐好项目、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很多企业并不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独特卖点,企业和企业家能生存下来,一定符合“存在即合理”的哲学观。你一定存在别人没有的优势,至少有一点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要发掘出属于自己的、独到的、有眼球注意力的、有灵魂的卖点。力求品牌的诉求点的差异化,如中草药美容护肤——佰草集,珍珠美白——欧诗漫,专业眼霜——丸美,面膜专家——相宜本草等。
苦练内功,立品牌、树形象,才能得到银行、政府、投资机构的信任,从而缓解融资难的压力。
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企业融资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在融资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同时尽量降低融资成本。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中小企业融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高额负债,必然要承受偿还的高风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大不一样。 企业为了减少融资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各种融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比如,对于短期融资来说,其期限短、风险大,但其转换能力强;而对于长期融资来说,其风险较小,但与其它融资方式间的转换能力却较弱。
融资要有规划有步骤,有大局有细节,才能让别人的钱、社会的钱,为我所用,方能闯过资金匮乏关,实现飞跃式发展。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