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有沟通 就有可能!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724712
文章数:1181
评论数:176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富士康警示“中国制造” (2010/6/28 16:41:34)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富士康警示“中国制造”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李志起 
www.lizhiqi.com 
最近因为富士康的话题,大家又开始关注“中国制造”的升级问题。谈了好多年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如果没有品牌,恐怕都会走向一条死路,富士康就是个极端、集中的表现。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实质上是从劳动力、成本竞争向技术、创意,进而向品牌竞争的维度发展,因为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都面临着如何卖出去、如何卖出高价值的问题,在品牌时代,必须依靠品牌的力量。 
富士康:“中国制造”的典型困境
富士康“N连跳”事件余波未了。一方面富士康宣布加薪30%安抚员工,造成母公司鸿海股价下跌,另一方面又传出消息,富士康将采取移厂、暂停招工、向下游供应商压价等方式消解和转嫁加薪带来的成本影响。
劳资双方的矛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长期存在,成本问题是矛盾的根源。富士康不是特例,对于东南沿海的所有出口型生产企业来说,几乎都处于低技术、低门槛、低利润的发展形态,中国制造企业唯一的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这种模式意味着极低的利润,并只能以量取胜。企业发展越快,对员工的剥削度就会越高。低薪、赶工,成为打工者的常态。
在发展初期,在短缺经济时代,这是中国政府所鼓励的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对于打工者而言,薪资也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打工者,一边是高昂的生活成本,一边是尽力被压低的工资要求加薪是必然的趋势。
而对于企业而言,低成本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一旦丧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在富士康事件之前,“富士康”们一直在员工的加薪要求和适度加薪的平衡中勉强维系和平,但此次事件以及同时爆发的本田罢工事件,以异常惨烈的方式将加薪、提升工人薪金待遇正式逼上台面。
这是“中国制造”的利润困境和成本困境,同时文化、精神领域的缺失带来了管理困境。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制造业更容易将人“物化”,人的价值只体现在劳动力的付出多少,以及取得的工资。缺少自我空间的紧张生活,使制造业成为文化、情感的沙漠,也被人诟病。
富士康面临成本困境,处理方式之一是希望向下压价,历来“品牌比代工大,代工比零部件大”,可以想见,同样作为“中国制造”的下游的零部件制造商,又将面临多大的压力。
富士康的今天是更多中国更多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明天。 
“中国创造”: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
单纯加薪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一时缓和矛盾的手段,之后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影响良性地消化掉。事实证明,面临着利润的低薄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劳动力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很难消化人工成本的上升。
只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的企业才能真正消化人工成本的上升,富士康事件最终的指向是呼吁产业升级。
在第二次加薪声明中,富士康提出“强化从制造的富士康、科技的富士康向迈向创新的富士康的蜕变”。这就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这是富士康的觉醒,是企业的觉醒,同时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力量。
只有产业升级,才能解放创造力、生产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来自于技术的革新,我们都还记得美国代替英国成为第一强国,正是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力量。CBCT也常说“思想是最性感的器官”,大脑的价值永远大于手的价值。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曾经的选择,但应该成为历史。
对于中国而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几个方向:
布局调整。东西、南北的平衡布局,不同区域发挥不同优势。制造业向是中国相对落后贫困的内陆地区转移,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发展内陆经济。
结构升级。在发达区域,从服装、玩具、零部件等低端制造业逐渐向以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领域升级,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
有步骤调整。调整必然是有步骤的,一方面向内转移调整,一方面东南部的产业升级,在未来谋求对外的转移。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真正发展,最终会造成外资企业向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甚至中国企业也会将制造生产的部分向他国转移,这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中国不必为外资的流失大惊失色,目前最重要的已经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 
“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价值升级
富士康事件之后,大家谈论起“中国制造”,往往认为“中国制造”是一切罪之花。谈了多年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无意间已经将“创造”“制造”对立,谈“制造”色变。
那么,“中国制造”是否真的就是洪水猛兽?是不是缺少了创造,中国制造真的就一文不值?
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中国产品物美价廉。贴牌、代工,意味着“中国制造”不再是完全的低品质,一旦贴上外国品牌,价值立马飞升。但中国产品并没有建立中国品牌,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产品还不过就是永远的“MADE IN CHINA”,而“中国制造”留给人的印象还是“低端、便宜、质量差”,永远卖不出价值,这就是中国产品和价值之间巨大的落差。
在创造领域,中国企业可能暂时拼不了汽车、IT等高端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某些传统领域,我们的产品并不比外国差,我们不必对中国制造妄自菲薄,我们只是没有卖出它应有的价值。
从产业发展层面上说,要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但是不是所有的创造都可以卖出高价值?
一条道听途说的新闻。一位台湾艺人拿出“hello kitty”外形的手机显摆,另一位则津津乐道他的“军用手机”——超酷外形,迷彩外观,手电、指南针等超强功能,这两款被他们津津乐道的手机都是他们中国大陆出产的“山寨机”,它们的共同点是:超有趣、超低价。
这算是被认可了的中国式创造,但依旧是超低价值。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都面临着如何卖出去、如何卖出价值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当务之急:品牌建设。
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创造性的制造)最终都要走向中国品牌。
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是品牌大国,在今时今日,卖品牌比卖产品具有更大的价值。
中国制造必须为自己制造,而不是为别人制造。如何让我们的制造业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这就要靠品牌的力量。
一个现成的不远的例子。韩国制造在二十年前就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最近十年来,韩国很注意品牌宣传,所以品牌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三星、LG、现代等著名品牌。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到品牌的价值升级。这也应该是中国要走的路。 
中国制造业:如何造就伟大的品牌
中国品牌是中国制造业的最终方向和出路,但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自我救赎的方法和途径,中国制造业树立品牌的时候到了。
品牌是什么?制造业一直规模化发展,就像是不断圈地,而品牌要做的就是在这片地上盖起高楼,进而成为地标。像大连万达,成为生活中心标志。从圈地到盖楼的飞跃,这就是品牌。
拥有优人一等的技术、服务、管理,将最好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并将这种认知一靠品牌宣传移植入消费者意识之中,这是建立品牌的基本程序。但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品牌?
富士康作为一个企业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有一定知名度,但这是不是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品牌?估计经过此次事件,大众所知未必如此。
品牌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识别,即差异性;中级层次:性格,即公信力;高级层次:信仰,即价值观。在一个伟大的品牌、世界级的品牌,应该向公信力、价值观的努力。
不少的制鞋企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虽然多是面向国内的小打小闹,也还只是在差异性上做文章,如果要走向国际,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品牌是一个过程,这起码是一个好的起点,这是中国制造自我救赎的开始。
阅读数:1147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