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五常稻农撑撑腰
然而,“谷贵”了,农民就能够乐了?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稻农们却笑不起来。随着全国粮食的“八连丰”,黑龙江省五常大米也迎来好光景,大米不仅质量好,价格也是节节攀升,最贵的一斤甚至卖到了199元。这本该是多么利好的消息,然而最终令许多稻农不解的是,为什么市场价格如此之高的境况下,他们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每斤不到两元!
最贵的五常大米一斤卖到199元,而稻农卖给加工商时却每斤不到两元。按理来说,这样的情况大概只会发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之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五常农民可能住在N座大山之外,运一趟大米进城需要走上那么十天八天,于是乎,压根都不知道山外的大米可以卖到两百大洋,就把自家的粮食以不到两块的价格卖掉了,并乐颠颠地边翻山越岭回家边数钱……然而,这只是假设!在订单农业的运作之下,让五常稻农变成了“山里人”。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从两元到199元,这之间高额的利润到底进了谁的腰包?又是谁赋予了收购方的强势地位呢?先不说到底进了谁的腰包,其实这样的境况老早在叶圣陶笔下的那个《多收了三五斗》的年代里就已经生动上演。
在五常,这厢是加工企业“形成联合体以控制水稻市场”,“糙米五元,谷三元”地控制了收购价格,并且对订单稻农实施“霸王条款”;一头是稻农“多收了三五斗”,一年辛苦到头,却只能看着企业赚钱。这样的情况很危险,在这危险之中无疑是有关部门只重视企业利益,漠视农民利益的现实写照。
在有着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诸多环节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当中,稻农身处产业链的最低端,这样的位置注定了他们没有多少的议价能力,很难获得均势的价格谈判权,往往只能获得最低的原料价格。然而面对这种从两元到两百元的悬殊,我们能不感慨?一边是“农业奢侈品”刺人眼球的天价,一边是稻农少得可怜的“分成”。这个时候难道咱们的有关部门不应该为咱们的稻农撑撑腰?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