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说错了没有?
“中国选手有不同的训练方式,他们远离学校和家人。”戴利说道,“中国跳水就像是流水线一样运作,一个选手退役后还会有其他人顶上来,因此这是完全不同的。我一周训练六天,每天5个小时,这已经算多的了,可是中国选手也许要训练7个小时,他们更为刻苦。不过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不一样,我不总是只想着跳水。”
看到这个采访,有人居然还能如此乐观地认为,这是戴利在备战奥运会之前,为自己神童的光芒增色,甚至是在以此来与中国的梦之队来过心理战。好吧,咱们从来都不缺乏阿Q。只是,戴利难道说的不是真话?
诚然,当我们看到中国健儿们在比赛上获得金牌的时候,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喝彩,为他们鼓掌。当然,在这光环背后的辛酸大抵也只有他们最清楚了。在金牌面前,似乎不管是参赛者也或者观众,似乎都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专业的队伍来PK人家业余的选手。甚至有时候,我们还是“举全国之力”。
这些选手像不像机器人?我们没有发言权。但是,他们的确远离了家人,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习惯于将关注点聚焦于少数的功成名就者,我们却淡忘了那些同样也付出了许多,牺牲了许多的多数人。而甚至,更辛酸的还在于,也许这个被英国选手喻为“机器人”的运动健儿,一旦离开体坛,甚至谋生都有可能成为难题。在报端上,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每一次,大家都哗然,都在反省。然而,这样的新闻,这样的感慨很快又会被另外的新闻转移了视线。
有人说,获奖了的可以去代言。然而,这同样也是少数人的幸运。在某个领域,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人才可以拥有这份幸运。我们也曾与企业邀请过体育明星代为代言,自然更懂这其中的种种滋味。然而,这样的流水线也不一定时刻都是万能的,在足球方面,就全盘失控了。
今天,一个外国选手,说了真话。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自我陶醉?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