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缘何问题频发
这一次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大品牌,除了一些国内品牌外,更是有跨国公司让消费者怵目惊心。比如,这麦当劳随意更改食品保存期,这家乐福过期食品重装上市。这两家跨国公司之所以一报道之后就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估计不少看着报道的人,都是这两家的常客。听着这些被披露的内幕,你说能不让人揪心?
谁来为我们的食品安全负责?这样的话题,我们讨论了无数遍,这样的感慨,我们也发了无数次,每一次都会有那么一些与我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品牌们涉及这门那门,我们从痛心疾首到渐渐趋于淡定,或者如我之前在微博上发出的小范围调研一样,要想从衣食住行的品牌当中找出那么几个没有“犯过事”的,似乎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然而,这频频涉事的国内品牌或者我们已经能够淡定了。但是,跨国企业呢?在这些跨国企业当中,毫无疑问的事情就是这些公司高层们要对事件负责,要足够引起重视,要痛彻心扉地进行改进,否则就有可能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当跨国公司“犯事”的时候,我们总会比我们熟悉的本土品牌“犯事”更震惊。为什么?或者我们都已经一厢情愿地认为,这跨国品牌们,理应会比本土品牌们更靠谱吧。
是的,在这一点上并非我们“崇洋媚外”。有目共睹的是,这些跨国品牌们在他们本土也或者在其他国家都一直扮演着“三好学生”的角色。正因为他们如此的表现,才会让国人对跨国品牌们有着一种特殊的好感。然而,这些年看来,这些“三好学生”来到中国之后,都纷纷变成了令人又爱又恨的“坏小子”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莫非又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实版本?莫非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环境把这些“三好学生”给带坏了?这样的说法咋听起来似乎有点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感觉,但是,这却是不容忽略的一点。我们难道不该去反思一下现在的大环境之下,现在的文化之下,对跨国公司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反腐蚀?
在跨国品牌的本土化过程当中,人是跨国公司的,工资是跨国公司的,但思维、习惯、理念是中国的。比如舍不得扔掉过期食品!口出谎言欺骗消费者如同儿戏。也或者是不是因为在我们的周遭“犯事”的成本太低了,所以这些跨国品牌们都“入乡随俗”地也跟着一个个变成了“坏小子”?于是,便有了麦当劳随意更改食品保存期,这家乐福过期食品重装上市的惊悚事件?
我们看到了这些跨国公司们,他们穿着洋装,却有着一颗“中国芯”。 在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的快消行业如何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保有良心,或许他们都忘记时常去烤问一下自己了。而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的土壤我们的环境成了“坏小子”的孵化地的时候,难道我们不需要去反省一下?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