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对于“大”有着特殊喜好的国度。
20年前标致曾经在中国推出一款经济型车——富康,可起的早的鸟儿并非有虫吃,富康被桑塔纳和捷达爆的渣渣都不剩,原因无它,中国人天生鄙夷两厢车。这样的理念到现在仍在延续着,经典的307被强行加了个屁股,众多车厂推出的各种加长型适应中国市场,连宝马也未能免俗,以及现在SUV的热卖,尽管谁都知道在售很多的越野车根本越不了野…
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谈到互联网,人人总绕不开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说到传统企业,就是格力、娃哈哈、海尔这样永远屹立在浪潮之巅的巨无霸,财富500强的名单最吸引眼球,而一个叫胡润的外国友人甚至通过中国人对“大”的无穷的好奇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成名了。
谁都想构建一个强势品牌,谁都想做一个大品牌,可是在没有任何基础,任何背景的条件下谈论“大”,是个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做企业家固然要有大理想,但实际的情况是,实现大理想的空间越来越窄了。所以马云的“小而美”和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扁平化等词一起,成为2013年的热门词汇。
其实“小而美”的概念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马云在2012的网商大会和新加坡APEC大会上都提出了这一概念:“小而美’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方向,今年的评选让人们看到了草根的创造力。”淘宝更是提出了打造100万家100万营业额网店的计划。而接下来的一年里,“小而美”更是曝光率极高,从一个电商范畴的概念,成为了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好词,也顺利成章受到全社会的热议和追捧。
何谓“小而美”?
小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项目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成功的启动,拿APP来说,现在一个四五人的团队就能拿出个像样的产品,一个项目经理、一个做UI、一个做IOS、一个做安卓、最后加一个测试工程师,想想那些各行各业的巨头们需要养活多少人才能保住竞争优势?
其次是“市场”的小,或者说目标市场的精准细分,在这点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是相通的道理,只有小才够灵活。
“美”,则指的是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将商业回归至消费者的原点,无论是产品的打造,还是营销和服务的个性化和双向性,都体现出了摆脱粗糙,追求细致的方向。这是人性化的商业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化商业风格的挑战。
真正能做到小而美的产品,会体现出各种大规模标准化模式所无法展现的优势。比如上海街头已非常成熟的24小时便利店模式,比起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这样的大型KA系统,自然是一只小小麻雀,但在这个几十平的空间里,真正体现出了“便利之美”,消费者可以买到饮料、食品、生活应急品、烟酒这些常规物品,还可以收发快递、交水电费、为手机充值、买到彩票、电影票、还信用卡、提现、享受便餐……而且这些服务项目还在不断深化,不断开发中。从时间和效率上、对目标人群的体验友好性上,都深深打上了小而美的烙印。
20年前标致曾经在中国推出一款经济型车——富康,可起的早的鸟儿并非有虫吃,富康被桑塔纳和捷达爆的渣渣都不剩,原因无它,中国人天生鄙夷两厢车。这样的理念到现在仍在延续着,经典的307被强行加了个屁股,众多车厂推出的各种加长型适应中国市场,连宝马也未能免俗,以及现在SUV的热卖,尽管谁都知道在售很多的越野车根本越不了野…
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谈到互联网,人人总绕不开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说到传统企业,就是格力、娃哈哈、海尔这样永远屹立在浪潮之巅的巨无霸,财富500强的名单最吸引眼球,而一个叫胡润的外国友人甚至通过中国人对“大”的无穷的好奇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成名了。
谁都想构建一个强势品牌,谁都想做一个大品牌,可是在没有任何基础,任何背景的条件下谈论“大”,是个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做企业家固然要有大理想,但实际的情况是,实现大理想的空间越来越窄了。所以马云的“小而美”和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扁平化等词一起,成为2013年的热门词汇。
其实“小而美”的概念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马云在2012的网商大会和新加坡APEC大会上都提出了这一概念:“小而美’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方向,今年的评选让人们看到了草根的创造力。”淘宝更是提出了打造100万家100万营业额网店的计划。而接下来的一年里,“小而美”更是曝光率极高,从一个电商范畴的概念,成为了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好词,也顺利成章受到全社会的热议和追捧。
何谓“小而美”?
小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项目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成功的启动,拿APP来说,现在一个四五人的团队就能拿出个像样的产品,一个项目经理、一个做UI、一个做IOS、一个做安卓、最后加一个测试工程师,想想那些各行各业的巨头们需要养活多少人才能保住竞争优势?
其次是“市场”的小,或者说目标市场的精准细分,在这点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是相通的道理,只有小才够灵活。
“美”,则指的是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将商业回归至消费者的原点,无论是产品的打造,还是营销和服务的个性化和双向性,都体现出了摆脱粗糙,追求细致的方向。这是人性化的商业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化商业风格的挑战。
真正能做到小而美的产品,会体现出各种大规模标准化模式所无法展现的优势。比如上海街头已非常成熟的24小时便利店模式,比起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这样的大型KA系统,自然是一只小小麻雀,但在这个几十平的空间里,真正体现出了“便利之美”,消费者可以买到饮料、食品、生活应急品、烟酒这些常规物品,还可以收发快递、交水电费、为手机充值、买到彩票、电影票、还信用卡、提现、享受便餐……而且这些服务项目还在不断深化,不断开发中。从时间和效率上、对目标人群的体验友好性上,都深深打上了小而美的烙印。
“小而美”有着独特的优势
小而美的思想在这个时代里,更有着其强大的发展理由。在旧时代里,企业一味的要追求变大是受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所致。
按照可口可乐的研究,要做到全国的覆盖那么每300个人就需要一个售点,那在中国的理论售点将是个天文数字,将近400万个。而每个终端,更是因其形态属性的不同有着自己的辐射半径,因此也才有了连锁企业这回事,家乐福全国开了20家,麦当劳超过1500家,肯德基接近4000家,而沙县呢?兰州拉面呢?这就是终端的意义,这就是变大的意义,这就是规模成长的意义。
但互联网的内涵,瞬间摧毁了终端的“最大”意义,用更多的终端把货卖给更多的人。在这里只需一个页面,就能展示给全世界,展示产品也好,销售也好,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化丧失了一切意义。
这也意味着新兴的企业如果选择一些新兴的渠道模式时,理论上可以获取与巨头相等的传播品牌形象,以及进行各类销售活动的机会,因为地有贵贱,但在网上众生平等。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变成一只大象呢?
小而美也意味着灵活而敏捷,雷军在与董明珠舌战时,举了小米的员工组成作为例子,小米5000人公司,有3500人做服务,1500人做研发。没有生产,没有渠道,因为小,所以专注,所以聚焦,所以可以扬长避短,这些都是真切的小米之美。小而美的企业,离不开社会其他各类部分的支持和协助,而这个平台化的社会,有着足够的可能完成以前看起来是天方夜谭式的“分包式模式”。
福特的T型车曾经让人们瞠目结舌过,从此汽车不再是少数大师级员工的工艺品杰作,而是几百名熟练的员工的简单而有序的配合。而今天的商业现实,则是把流水线这一词的一次升级换代,当我想生产一辆车时,可以去找甲定制模板,找乙生产发动机,找丙去搞定底盘,找丁去安上轮胎…甚至连那几百个熟练的员工都不需要,因为社会到处都是,而要做的一切,只是设计出最新最好的车而已。而所有人都应该能接受这样的假设,当一个人只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成功的概率是随之上升的,不管是设计,还是产品制造。
“小而美”的企业同样可创造奇迹
企业可以选择寻求周边上下游的帮助,也可以成为这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论起跳舞来,蚂蚁天生就比大象有优势。
第一个奇迹是Instagram,这个最流行的图片分享类APP在12年4月被Facebook收购,作价10亿美元,而这个当时成立仅500多天的团队,只有13个人!可他们却吸引了9位投资人抢着投钱给他们。
第二个奇迹是Snapchat,该APP在2011年9月上线,2013年就拿到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8亿,最近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Evan Spiegel 表示,用户使用该App每天分享的图片已达 3.5 亿张。该数字在 6 月份为 2 亿张,在 4 月份为 1.5 亿张。
Snapchat主打的产品卖点是“阅后即焚”,这个照片只能保存10秒的嘘头,正以爆炸的速度席卷全球市场,前不久他们又拒绝了Facebook3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Facebook这头才10岁的年轻大象,不得不承认“年轻人已经开始对他们厌倦了。”
简单分析下Snapchat火爆的原因,就会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了这家小而美的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而其产品体现出简单、易用,却又精准挖掘了年轻人特质的优势,一切都很完美。
雷军的七字真言:专注、极致、口碑、快,很巧合又很理所应当的,这正是小而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真谛。
因为卸下多余的,所以专注、所以才快。因为只做一件事,所以自然的以变态的标准要求自己。小而美的小,是简单的小,是单一的小,是舍得的小,是轻装上阵的小。在这个快速而又浮躁的时代,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其实是符合当下的需求与潮流的。
企业如果真想建立强势的品牌,在品牌大而强之前,总是要经过小而美的过程,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有可能成功。
小而美的思想在这个时代里,更有着其强大的发展理由。在旧时代里,企业一味的要追求变大是受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所致。
按照可口可乐的研究,要做到全国的覆盖那么每300个人就需要一个售点,那在中国的理论售点将是个天文数字,将近400万个。而每个终端,更是因其形态属性的不同有着自己的辐射半径,因此也才有了连锁企业这回事,家乐福全国开了20家,麦当劳超过1500家,肯德基接近4000家,而沙县呢?兰州拉面呢?这就是终端的意义,这就是变大的意义,这就是规模成长的意义。
但互联网的内涵,瞬间摧毁了终端的“最大”意义,用更多的终端把货卖给更多的人。在这里只需一个页面,就能展示给全世界,展示产品也好,销售也好,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化丧失了一切意义。
这也意味着新兴的企业如果选择一些新兴的渠道模式时,理论上可以获取与巨头相等的传播品牌形象,以及进行各类销售活动的机会,因为地有贵贱,但在网上众生平等。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变成一只大象呢?
小而美也意味着灵活而敏捷,雷军在与董明珠舌战时,举了小米的员工组成作为例子,小米5000人公司,有3500人做服务,1500人做研发。没有生产,没有渠道,因为小,所以专注,所以聚焦,所以可以扬长避短,这些都是真切的小米之美。小而美的企业,离不开社会其他各类部分的支持和协助,而这个平台化的社会,有着足够的可能完成以前看起来是天方夜谭式的“分包式模式”。
福特的T型车曾经让人们瞠目结舌过,从此汽车不再是少数大师级员工的工艺品杰作,而是几百名熟练的员工的简单而有序的配合。而今天的商业现实,则是把流水线这一词的一次升级换代,当我想生产一辆车时,可以去找甲定制模板,找乙生产发动机,找丙去搞定底盘,找丁去安上轮胎…甚至连那几百个熟练的员工都不需要,因为社会到处都是,而要做的一切,只是设计出最新最好的车而已。而所有人都应该能接受这样的假设,当一个人只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成功的概率是随之上升的,不管是设计,还是产品制造。
“小而美”的企业同样可创造奇迹
企业可以选择寻求周边上下游的帮助,也可以成为这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论起跳舞来,蚂蚁天生就比大象有优势。
第一个奇迹是Instagram,这个最流行的图片分享类APP在12年4月被Facebook收购,作价10亿美元,而这个当时成立仅500多天的团队,只有13个人!可他们却吸引了9位投资人抢着投钱给他们。
第二个奇迹是Snapchat,该APP在2011年9月上线,2013年就拿到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8亿,最近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Evan Spiegel 表示,用户使用该App每天分享的图片已达 3.5 亿张。该数字在 6 月份为 2 亿张,在 4 月份为 1.5 亿张。
Snapchat主打的产品卖点是“阅后即焚”,这个照片只能保存10秒的嘘头,正以爆炸的速度席卷全球市场,前不久他们又拒绝了Facebook3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Facebook这头才10岁的年轻大象,不得不承认“年轻人已经开始对他们厌倦了。”
简单分析下Snapchat火爆的原因,就会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了这家小而美的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而其产品体现出简单、易用,却又精准挖掘了年轻人特质的优势,一切都很完美。
雷军的七字真言:专注、极致、口碑、快,很巧合又很理所应当的,这正是小而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真谛。
因为卸下多余的,所以专注、所以才快。因为只做一件事,所以自然的以变态的标准要求自己。小而美的小,是简单的小,是单一的小,是舍得的小,是轻装上阵的小。在这个快速而又浮躁的时代,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其实是符合当下的需求与潮流的。
企业如果真想建立强势的品牌,在品牌大而强之前,总是要经过小而美的过程,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