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写好了2012年这一年的心路历程,正要回到自己的《中国企业品牌营销实践反思》的文中回览,却收到不少朋友及想通过品牌创业成功的读者提到文中的一段话,是中国当代品牌创业群的内心共鸣吧。我本想大发一次牢骚,但历来对人性与文化问题淡然处之,或鄙视也。这一次,我想到不久前在演讲后一位坐在前排的老板提出的一个问题,也牵涉到通过品牌实现企业成功的问题。当时我作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讲话,累了,忙顾左右而言他。后来想,自己在品牌化建设、商业模式、投融资运营与企业管理的实战中走了那么十五年,在当今中国进行商业品牌化,人性与文化问题这回事我是满有资格表达一点意见的。《中国企业品牌营销实践反思》引起反响的一段是这样说的:
在中国,真正能够跨过20年大槛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2年,而中国市场上诸多 “一夜成名” 的品牌,其衰落亦如其产生一样迅速。巨人、秦池、三株、爱多的纷纷落马已是旧事陈谈,而今天仍然有许多品牌在重蹈覆辙。今天,在很多中国企业的未来战略里,都有一个目标:到XX年要成为世界XX强!但这又是从何预测的呢?有何依据?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模糊概念,所以往往也就成为了一厢情愿的空谈。
评估一家企业是否优秀,不是单看它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综合竞争力。而品牌就是一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今天许多的企业虽然已经走过了10年、20年的历程,但还是有必要反思:有多少成绩是自己做出来的,有多少是市场机遇带来的?
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潜力巨大,存在着让商家心驰神往的暴利空间,从而刺激了商家的投机心理。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是微利和理性经营,而投机和暴利则是转型期经济的常见病。巨大的利润空间驱使大批商家变投资为投机,把品牌建设变成了市场豪赌。
纵观中国知名的倒台企业,寿命也就三五年的功夫,后续的技术、管理、战略、观念、营销、文化都跟不上。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产品质量、企业管理、品牌文化都形成一种合力的时候,企业才有可能支撑品牌的大厦。诚如可口可乐、IBM、GE这样的企业,支撑企业并不是企业表面的经营额,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企业文化、品牌灵魂,而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说是品牌企业。这样的企业也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品牌短命之痛给我们的经济躯体造成了严重创伤,使中国企业在发展品牌之路上刚迈出第一步就付出了损兵折将的巨大代价。今天的中国企业应该站在品牌战略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经营的不足,以应对品牌竞争时代的挑战。那么,本土品牌的成长,为何如此步履艰难?阻碍因素在哪里?
http://book.ppzw.com/《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