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点击生活百态,记录时代声音,把握商业脉搏,品味人生真谛!
 
我的名片
日历
我的最近文章
我的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好友
我的博客信息
总访问量:180302
文章数:109
评论数:100
订阅我的博客:
我的文章
收视率的原罪——公共传播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冷思考 (2010/12/6 14:15:34)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收视率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依靠这个机制,电视台可以及时反馈、了解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形式,这一方面给电视台一种反馈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通过了解节目收视群体的类型、规模确定广告的预算、投入、类型、频率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盈满为亏”,收视率作为一个参考指标无疑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媒体将收视率的地位摆放的非常之高,甚至到了唯收视率的时代,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第一、收视率只能反映人们在看什么,而不能反映人们喜欢看什么。
有人可能质疑了,你这不是废话吗?难道看什么不能反映他们喜欢什么吗?
我认为不能。闫凤娇的照片许多人都看了,但是这只是源于这种信息的短缺造成的暂时的一种非理性行为,如果有一个台公开的每天播放他的照片,我相信看过一遍的人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许多人都喜欢吃兰州牛肉面里面的香菜,但是香菜毕竟只能作为调料出现,如果纯粹端上来一碗香菜,估计99%的人都没有兴趣吃下去。
第二、唯收视率不能引导主流的价值观。
我们知道,几乎没有太多的孩子喜欢学习,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喜欢玩耍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有少儿频道而没有科教频道,就是这个道理。
媒体的作用,从开始出现就有教化公众,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虽然现在的媒体商业化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了,许多媒体都实现了商业化的转型,但是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潮流方向的作用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放下。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好的节目由于缺乏收视率被叫停,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央视的《实话实话》,崔永元走了以后,和晶接手,由于这个节目曲高和寡,最终被下课,实在是很惋惜。
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节目,甚至是欺诈公众的节目却在收视率的助推下如日中天,刚刚下课的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及张悟本事件在被媒体披露前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一个人美名远扬的成本远远的高于遗臭万年的成本,前者需要战战兢兢的不断花费时间、经历甚至金钱,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后者的成本也许就是“一露”,一句雷人的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性别反串…..甚至有些有先天优势的人只要出面就会引起关注,如凤姐,犀利哥
但是与此相反,美名远扬的收获与遗臭万年的收获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同样的收视率可以得到同样的经济效益,至于节目内容是什么,这都不是重要的,这就是现在一些媒体的逻辑。
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素养,他们通过自己的筛选,让那些想一雷成名或者一露成名的人没有这种机会,好的节目一定会积极地做的更好,这样不仅实现了媒体的利益最大化和长久化,也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是我的一个理想的预期了。
 
 
阅读数:1822
评论数:0

文章评论以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品牌总网的观点或立场

·还没有评论!
共有0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0/0页 10条记录/页
发表评论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严禁恶意评论和垃圾评论

匿名 登录名:    密 码:   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高承远简介
    高承远:财经作家,新闻时评人,某大型4A广告公司高级策划人。甘肃白银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任某大型都市报记者,某电视台新闻编导。 他把写作和评论当做乐趣,把分析和观点当做生活,从小学开始每天写一篇日记,十多年的坚持仍在继续;他喜欢用理论解释实践,擅长用评论直指人心。上百篇新闻评论发表于:人民网、凤凰网、金融界、长江时评、华龙网、光明网、和讯网、观点中国、《白银日报》、《重庆晨报》等媒体;他熟稔宏观经济政策,深谙品牌传播之道。数十篇专业学术论文见诸:《中国经贸》、《管理学家》、《广告大观》、《现代营销》、《科技智囊》等专业学术期。他就是80后财经作家高承远,一个用感性文字写出理性思维,立志和文字相伴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