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很早就说过: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笔者也发现,生活中虽然智慧与愚蠢没有大是大非的差别,但是还是可以很清楚地从很多方面进行界定,而且说明一下, 笔者的很多观点只是出于自己生活中感悟的考虑,不一定就是社会公认的分野。
一、智慧的人做人,愚蠢的人做事。
我们都说,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性的社会,任何人要做到无可替代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别人信任,然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上人们普遍的懒惰原理,你就在一定范围内和时间内做到了无可替代。
二、智慧的人寻找竞争,愚蠢的人扼杀对手。
真正智慧的人有一种探索、前进的驱动力,他们寻找对手,与之竞争,共同进步,在这种近乎合作的竞争中,逐渐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而愚蠢的人目光短浅,将竞争对手现定于身边的同学、同事、同僚,并将本该共同进步的竞争恶性化,以为社会总是零和博弈的,这种人也许可以成功,但是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而且这种成功对于他本身而言,没有任何的成就感,有的只是负罪感。
三、智慧的人善于专注,愚蠢的人分散精力。
真正智慧的人能够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事业并坚持下去,而愚蠢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经常飘忽不定,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和稀缺的,根据10000小时定律,一个人只要在一个方面专注并钻研的时间超过10000个小时,他就可以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看来,真正专注的人才是智慧并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人。
四、智慧的人选择合适的,愚蠢的人选择最好的。
真正智慧的人因为他形成了自己的爱好与倾向,他能够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时喜欢自己选择的,这种加入了喜欢成分的选择可以帮助他更好的成功,我们不用证明就可以知道一个喜欢书法的人更容易成为书法家,喜欢写作的人更可能成为作家,喜欢数学的人更有潜力成为数学家,财经作家高承远也发现,很多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并不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而是别人的意见或者是社会的所谓主流或者非主流,这绝对是愚蠢的行为,因为选择社会公允的一些东西虽然可以保证不吃大亏,但是绝对没有任何的利润。比如大家都觉得金融好,一个爱好营销的人由于别人的推荐进入了金融专业,最后进军金融领域,可是很难做出成就,这种情况在当代的中国比比皆是,这被袁岳称为“妈我”现象,同时,自己为了追求社会公允的喜欢,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供给是有限的,需求大的时候,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很容易得出一个高成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