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家汪成业 先生
谈经济寒冬背景下的品牌能量与市场机会
将智慧河中的慧水灌溉到无限巨大的中国市场之中,“智慧的支票,在市场的银行兑现。”的确,正是有韩颐和与汪成业等这一群品牌幕后专家的策划,将智慧运用于市场大潮中,实现了文化与商业最有效的结合,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毫无疑问,当前金融危机之下,中国企业更要学会过冬,任何人不能例外。
然而,不能依靠削减品牌投资来过冬
在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有两类企业会受到危机的威胁,一类是跟虚拟行业比较接近的,比如证券、投行、房地产等;另一类是无品牌的企业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比如近期我们看到的浙江义乌、温州和广东东莞等地破产关闭的都是相对品牌不强的中小企业,而真正具有品牌能量和竞争力的企业受影响并不大。
金融危机对于企业来讲往往是金融界自身调整、企业寻求发展突破的契机。假如企业能够借此调整得好,利用好政策,在行业整体秩序重构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往往会获得新生。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三星的崛起。
因此,危机下企业寻求依靠品牌塑造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应该是最好的实践。我们要把品牌传播当成投资,而不是成本,因为品牌是拉动需求的。这个时候,削减广告预算不等于消灭,盲目削减不但不合适,相反此时更应讲究品牌策略,考虑低成本营销条件下的品牌传播价值最大化才是合适的选择。
在特殊时期,这时候更应沉下心来,真正把品牌的核心理念、品牌定位梳理清楚,企业要做好两点:一是持续跟消费者沟通、市场沟通;二要如何用符合自己品牌特性和定位的创新和多元的方式沟通。品牌的需求和增长来自于市场和消费者,危机时刻,竞争力不强的品牌开始缩手缩脚,下意识地收缩战线和降低成本,进入品牌塑造真空期,而健康的品牌这时候采取主动出击往往会事倍功半,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
品牌传播整合
同时,企业在危机到来时更应该苦炼内功,做好品牌基础工作
在中国经济进行粗放性向精细化、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务型向技术-信息型、低价值向高价值转进的痛苦过程中,有如孕育了许久就要分娩的现象一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痛苦的、质变的临界状态,也是一个生存的临界期…调整战略和策略,不能轻易言弃,应该苦炼内功,做好品牌基础工作。如果说品牌营销是攻城掠地,那么品牌管理就是在建立巩固的"市场根据地"。很多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在绝大部分上是品牌管理的成功与失败。营销策划现在是如日中天,作为策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能为企业立竿见影式的建功立业,这临门一脚的功夫便十分地被企业看重。实际上,营销策划虽然能够为企业提供市场发展的支点,但在"谁比谁也不傻"的心理支配下,一方面是到今天还有不少的企业主在"万事不求人""求人低人一等"的心态下拒绝策划或想着投机取巧的克隆一把。另一方面是不少企划者到目前也还没有清楚营销策划的5条根是什么,该扎向那里。这5条根是市场调查、市场趋向、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市场进入。这是市场的负面东西,正面的东西是营销策划为企业打江山提供了方案,使企业开凿出了市场一片天。但火一把之后的守江山即如何建立市场根据地就不得而知了。这也是不少企业面对市场十分迷茫、困惑的重要问题之一。CI作为品牌管理的现代内容,由于设计者与承受者偷工减料,这个"从内到外换血的工程"经历了席卷般的全国热之后,现在似乎处于冰川期,冷落得仅只剩下"标识的裤头"了。殊不知,CI体系中理念是灵魂、行为是外显、视觉是化妆,是品牌载体的三位一体的关系。做好这些都是为了形势一旦回暖,就可以大幅度地收复失地,不但可以把损失抢回来,还可以大规模的扩张。